堪稱「Macao李嘉誠」:地產大鱷香港保利達主席柯爲湘的左膀右臂

堪稱“Macao李嘉誠”:地產大鱷香港保利達主席柯為湘的左膀右臂

40年征戰地產沙場,卻隱於幕後極少露面,有關他的故事,如同江湖上的傳說,莫衷一是。柯為湘,一位地產大鱷,曾入列澳 門首富,被譽為“澳 門李嘉誠”,與其商業傳奇相比,他在家族企業傳承上的佈局更吸人眼球、備受關注。

堪稱“Macao李嘉誠”:地產大鱷香港保利達主席柯為湘的左膀右臂

崛起於港 澳,在深圳“攻城略地”

堪稱“Macao李嘉誠”:地產大鱷香港保利達主席柯為湘的左膀右臂

潮安井裡村柯氏宗祠

香 港保利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柯為湘,生於1951年6月,祖籍廣東潮州潮安。1956年,柯為湘隨家人移居香 港。

潮安古稱海陽,為古代潮州府治所在,柯為湘就是在潮安出生。在今天的潮安區浮洋鎮井裡村,有柯氏宗祠、家廟,因始祖柯辛伍於明代永樂年間從福建莆田的大井鄉遷此創鄉,後人為不忘故土,故將此地易名為“井裡”。因柯為湘家族極為低調,不願公開披露其太多家世信息,可有一點可以肯定,潮汕柯氏宗親的始祖多與福建有關。比如,潮陽峽山的柯氏,開基祖柯裔武原籍就是莆田,其父柯璇為南宋時期的潮陽縣令,後落籍於本地。

柯為湘是含著“銀鑰匙”長大的,大學畢業後就協助在澳門做貿易的父親打理家族生意,此後,子承父業成為家族企業掌門人。

堪稱“Macao李嘉誠”:地產大鱷香港保利達主席柯為湘的左膀右臂

香 港保利達集團董事局主 席柯為湘(中)

柯為湘從貿易洋行轉入地產,始於1978年,也就是說,今年67歲的柯為湘,已在地產界摸爬滾打整整40年。柯為湘家族的事業領域為地產為主,保利達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保利達資產控股”,主要專注於澳 門的地產物業,比如開發“海一居”、“海上居”等地產開發項目,另外,還收購投資“澳 門廣場”等項目。除此之外,“保利達資產控股”還在哈薩克斯坦有石油生產及勘探等能源業務;旗下還有一家“香 港製冰及冷藏”公司。

柯為湘家族集團旗下另一家在港上市的“九龍建業”,除從事香港地產投資外,另一個業務板塊就是開拓內地房地產市場。

福布斯“2018香 港富豪榜”上,柯為湘的財富身價為25億美元,排在第36位。香 港富豪榜上,約2/3的富豪是靠地產起家,房地產其實已變成資本積聚與轉移的工具;出現如此狀況,與制 度變遷遺留的“超級地 租”問題有關,當然,也不能撇開財政、稅務、金融史。事實上,我們不妨回看一下,上世紀80年代初的 香 港,與歐洲瑞士的產業,幾乎相似,除了引以為傲的金融及轉口貿易外,也有非常傲嬌的製造業,系亞洲一個極為重要的製造中心,比如精密機械的手錶,以及精密電子的電子錶、電子計算器等;另外,當時洗滌化工如洗髮水等,也是相當不錯的產業。

“保利達資產控股”(POLYTEC ASSET HOLDINGS LIMITED),是柯為湘入手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於1998年4月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同年9月9日於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保利達資產的前身系金盾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原先是一家制衣公司。2000年,公司因陷入財務困局,被柯為湘收購;經歷多番股權、資產重組後,柯為湘由最初的26%佔股升至56%,成為控股股東,並於2004年1月易名為“保利達資產控股”。

堪稱“Macao李嘉誠”:地產大鱷香港保利達主席柯為湘的左膀右臂

澳 門海一居業主遊行,要求2018年依時交樓

股權權益變動前的原董事會主 席楊國光,也轉為董事總經理。也在更名這一年,“保利達資產控股”中止了製衣業務,轉入澳門地產的投資,現為柯為湘另一家港股公司——九龍建業的附屬公司。保利達資產旗下的樓盤,有澳門海茵怡居、澳門海天居,亦持有澳 門廣場和中華廣場等物業。

事實上,柯為湘在澳 門的地產開發也並非一帆風順,甚至紛爭不止。比如,澳 門的海一居樓盤項目,因地皮25年的臨時批租期屆滿,2015年年底工程被迫停工,令小業主的交樓夢粉碎。於是,海一居業主多次上街集會,甚至“黑傘”、“黑衣”雨中靜坐。

柯為湘是澳 門地產一匹“黑馬”, 開發了大量樓盤,並握有大量土地儲備,但也頗有爭議與質疑。據《南方都市報》此前報道,因涉嫌特大貪腐案被澳 門廉 署的原澳 門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一案中,低價批地是被指控的涉嫌受 賄一部分。其中,最受關注的低價批地例子,是上市公司“保利達”大股東柯為湘及其家族所擁的澳 門黑沙灣地皮(6.8萬平方米),原只可作紡織廠用途。

堪稱“Macao李嘉誠”:地產大鱷香港保利達主席柯為湘的左膀右臂

歐文龍(中)被澳 門廉政公署拘捕

媒體在報道中稱:“柯氏獲政府批准支付9.14億溢價金(補地價),把上址轉為住宅用途。1個月後,柯為湘即以84.48億元的高價把該幅地八成權益賣給‘保利達’,換言之,土地的真正價值逾100億元,比補地價金額高逾10倍。” 澳 門《土地法》規定,土地應儘量公開拍賣,可不公開拍賣和低價批地並不違法,不少學者認為,這中間有非常大的尋 租空間,可能輸送利益給地產商。

2006年12月6日,歐文龍被澳 門廉政公署拘捕後,牽連了不少港澳富豪,其中包括華人置業開發“御海·南灣”項目的土地批示,不過,華人置業老闆劉鑾雄和博美投資集團老闆羅傑承均否認相關控罪。

今年5月24日,港股九龍建業(00034) 公告稱,澳 門終審法院就保利達洋行申請要求終止該項目的特許權決定無效的最終上訴,裁定敗訴。此前,澳 門收回保利達洋行的一個發展項目。

堪稱“Macao李嘉誠”:地產大鱷香港保利達主席柯為湘的左膀右臂

收購是柯為湘的拿手好戲,保利達集團的旗艦企業“九龍建業”,創辦於1961年,1995年7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2001年12月,柯為湘保利達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Intellinsight公司,一舉拿下九龍建業51.5%股份權益。

柯為湘被稱為地產大鱷、“澳 門李嘉誠”,其在內地的地產投資與李嘉誠頗為神似,哪兒有政策熱點,哪兒就有其身影,從南方的深圳、惠州、中山、佛山,到天津、東北瀋陽等地,均有他的足跡。其中,2008年曾強勢入主上市公司“深物業”。

一手地產,一手也熱衷玩金融。2008年,因炒作期權,短短4個月內,柯為湘家族旗下的九龍建業輸掉了30億港元。此番財務投資活動鉅虧,還是“大摩”( 摩根大通)撰寫的一份研報在市場流傳後方“洩露天機”。

堪稱“Macao李嘉誠”:地產大鱷香港保利達主席柯為湘的左膀右臂

柯為湘的“長青術”:兒子、女兒女婿均是左膀右臂

堪稱“Macao李嘉誠”:地產大鱷香港保利達主席柯為湘的左膀右臂

柯為湘(中)與兒子柯沛鈞出席公司業績發佈會

家族企業的成長與延續,是每一個企業主殫精竭慮的一件大事,柯為湘也不例外。對於二代接班,柯為湘早早就精心佈局,用心培養。

目前,保利達集團旗下二家上市港股“九龍建業”、“保利達資產”,均為家族+職業經理人聯手管治的格局。

柯為湘與妻子吳志文,目前他的一兒一女,均已走上前臺,進入接班節奏。兒子柯沛鈞,現為“九龍建業”執行董事,女兒柯沛縈,現為“保利達資產”非執行董事。另外,柯沛縈的丈夫林勇禧,也出任“九龍建業”執行董事。此外,柯為湘的妻子吳志文,自2013年起由“九龍建業”執行董事改為非執行董事,吳志文現年66歲,比柯為湘小一歲。柯為湘家族的地產舞臺,最初就是“夫妻創業檔”。

堪稱“Macao李嘉誠”:地產大鱷香港保利達主席柯為湘的左膀右臂

澳門潮汕總商會會長柯沛鈞(右5)率團訪問潮州僑青會

柯為湘的兒子柯沛鈞,今年39歲,系保利達二代領導者。從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留學歸來後,先後涉足於地產投資、證券投資、資訊科技、產品研究及開發等多領域。

柯氏家族儘管秉持潮商傳統的低調作風,在家族成員中,柯沛鈞在公眾場合“亮相”頻率,比父母和妹妹柯沛縈相對會更高一些。目前,除了在企業內部負責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參與企業戰略與規劃外,柯沛鈞還積極參與一些社團組織,比如澳門潮汕總商會等。

另外,2年前與保利達開發的海一居業主出面溝通,也是由開發商保利達洋行董事柯沛鈞等人出席。另外,柯沛鈞還是集團旗下亨達投資、以及一些在內地註冊企業的董事會成員。而數年來“九龍建業”的年度業績發佈會,均由柯沛鈞與父親柯為湘、以及負責財務的執行董事黎家輝共同出席。柯沛鈞是2003年正式加入九龍建業。

近些年來,增加兒子柯沛鈞的“能見度”,也許是柯為湘提前規劃傳承佈局的重要步驟。

堪稱“Macao李嘉誠”:地產大鱷香港保利達主席柯為湘的左膀右臂

保利達資產非執行董事 柯沛縈

相比於哥哥柯沛鈞,現為保利達資產非執行董事的妹妹柯沛縈,與夫婿、現為九龍建業執行董事的林勇禧,則相當低調,甚至很少見於媒體報道。

柯沛縈今年38歲,小哥哥柯沛鈞一歲,與夫婿林勇禧同齡。她與哥哥一樣,也被父親送往英國留學,畢業於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後來又取得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中國國際管理碩士學位。2009年,柯沛縈正式進入“保利達資產”,現為保利達資產的市場事務與銷售總監。

2011年,九龍建業旗下的北角明園西街曉峰樓盤的銷售,就是由柯沛縈主導的。當時,柯沛縈為九龍建業的市務及銷售部總裁。

堪稱“Macao李嘉誠”:地產大鱷香港保利達主席柯為湘的左膀右臂

香港保利達集團董事局主席 柯為湘

潮汕地區自古有男尊女卑的傳統,進入現代社會後,來自潮汕的女性家族成員仍以賢惠、顧家著稱於外。在潮汕式的傳統家族教育之下,不少二代女性甘居幕後,尤以家族事業為重。如此鮮明的男權為主導的特殊性格下,家族利益變得高於一切,最大程度地減少家族治理紛爭與內耗,這也是不少潮商家族企業“富過三代”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傳承研究領域,血緣關係與家族企業傳承之間到底存在何種效應與作用,一直爭議不斷。潮汕地區,是中國重視血緣親情的區域之一,特別是倍加重視家族、宗族與地緣關係,因此,諸如墓葬、宗祠、家廟等,也是對血緣親情一種認同上的強化,在家業傳承中,也會尊重這一傳統觀念,強調“子承父業”、“兄弟相承”等,企業管治也會更多地體現家族化特徵。與之同時,潮商家族企業並不排斥外人(職業經理人),理由其實很簡單:家族利益至上,只要有益於企業長遠利益,經理人、同鄉、人脈等家族外關鍵資源都要充分運用與經營。

日本是百年企業最多的國家,長壽企業多達2萬多家。不少人拿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女婿接班”說話,來說明日本與中國家族企業傳承一個區別,即日本與歐美相對淡化血緣的忠誠關係。事實上,翻開日本家族企業史,與中國的傳承傳統幾乎神似,也是重視血緣關係的忠誠度。松下僅是個例,並非代表全部,事實上,日本“婿養子”的形成,恰恰強調家族的重要性。

一波說 •傳承在中國(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