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家訓、家規、勸誡

郭氏家訓、家規、勸誡

《郭氏家訓》

一、敬祖先

祖先是人的根本,根本固枝葉榮。根本不培,難榮枝葉。祖有遠近之分,近代祖先,近代人則敬之,遠代則不知敬,豈知無遠代之祖,近代祖從何而出!因近代為我之祖先,遠代更為近代祖先的祖先,我不敬遠祖而近代祖先的心不安,因此,必報本中又報本,追遠中更追遠,才可說敬。敬祖必按時祭掃。修其墳塋為先祖所棲,若不修必被別人侵毀,我族人切不可輕視而露祖骨。

二、孝父母

人子為父母所生養,教育其恩如天地。粉身難報,孝父母為天經地義,切不可失養失敬有違天倫。凡我族人,奉行孝道,銘記於心。

三、和兄弟

至親莫如兄弟,兄弟乃同胞共乳之人。同室而長,如手如足。人每每重朋友,戀妻室,而於兄弟間反至參商,而不知手足難得,凡我族人,切不可因爭產爭財而傷其手足。

四、教子孫

子孫不必都聰明俊秀才讓讀書,雖愚也不可不讀,聰明的固然可望成才,愚者讀書不至屬於下流,如盡到義務完全一定的學業也不能繼讀,亦應令其學藝耕耘經商,尤戒侈淫,使子孫不好的行為而為父母,為祖者才不愧教子有方。

五、睦宗族

宗族,吾身之親,千支同本,萬脈同源,始出一祖,不睦宗族,不敬宗祖,則近如禽獸。凡我族人切不可相殘相欺,以傷元氣。

六、和親鄰

凡新舊親戚,無論貧富,皆當往為有禮,相親相愛不可遺忘。至於鄰里同居共處,和氣一團多少益處,損多少煩惱,切可彼此生角而成後患。

七、守國法

居家之道,為善最樂,保身之策,安分為先。國家法律尊嚴,無非禁民為非,導民為善,合乎天理人情,道德常規之至。人能準情度理,自不作奸犯科。苟視法典為兒戲,將一墮法網之中,輕則辱身敗名,重則破家隕命,上以貽憂於父母,下以遺累於妻子,所以君子懷德,德必出於君子,凡我族人應遵紀守法做安份之民。

八、勤勞作

人生衣食豈從天降?全憑人力營作中來,男女勤勞,各當盡力。雖一歲所入,公私輸用而外,剩餘無幾,而日積月累,自至身家豐裕,子孫世守,利賴無窮。一有遊惰則貧乏繼之。凡執藝行業俱以勤力為本,才無飢寒。

九、務農業

國以家為本,民以食為天,無農不穩。農為衣食之必資,上可以供父母,下可以養子孫,所以為生存之本。如不勤耕力作,必致荒蕪田疇。凡我族人切不可偷安懶惰,以致終身飢寒。

十、去奢侈

淫侈之費甚至天災。一家度支甚繁,當用固不能辭,不當用務須儉約,才有盈餘。徒尚奢華,不知節縮,須知一歲之終,所入有限,所出無窮,務須謹慎。

十一、出異端

左道惑眾邦有常法,邪說誣民,律所不容。近有遊手無賴之徒,往往假借兇祥禍福之事,以售幻誕無稽之談。始則誘取資財以圖肥己,漸至男女雜處,樹黨結盟。陽竊向善之名,陰懷不軌之計。一旦發覺懲逮株連,遺患不淺,能不懼哉!凡我族人應出其異端,以正家風。

十二、禁賭博

家風之墜,邪淫者,十惡之有;賭博者,傾家之源。賭博害人深,家產既盡,借貸無門,非劫奪以為生,即偷竊以乞活。故好賭實盜賊即好賭這歸宿。即令不為盜賊,飢寒交迫,滋事生非常違國法。族中有產者,務重懲其窩家,則歪風自止。

十三、禁吸毒

毒品之流毒中國也,深矣!大則有害生命,傾家蕩產,小則喪失作有害生存,如不禁戒,不但前人被其害,而後人亦遭其毒。凡我族人切不可販毒吸毒,以害人害己。

十四、正人倫

人倫,九族之源,人生所當,存於方寸之中,而尊卑長幼各得其序,綱常倫紀各得其次。凡我族人,要必言正名順不可亂倫。

十五、慎婚配

婚配,為人倫之始,結婚合配當審其人品性格,究其清濁白。苟婚配不擇淑女,非持為終身之害,而傾家聲之不小,凡我族男丁女口未出五世而婚配者,應視為亂倫者應受全族人共誅之,受國法而處之。

十六、重敬賢

敬賢,乃我族人之重望也。賢者為人之師,其學有所傳,禮有所學,不重賢是人之愚昧,不得為人也。凡我族人,務必尊長敬賢 以示文明之族風。

《郭氏家規》

家規族規相對國家制定的法來說,屬於民間習慣法的範疇。家族關係是中國的基本社會關係。調整家族關係的家族法規源遠流長,自成體系,是中華法系自立於世界法系之林的主要標誌。法學界過去對封建國家制定的法研究頗多。但對我國封建社會民間習慣法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對家法族規在調整民事關係方面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家法族規在意識形態方面的深刻的歷史影響,也鮮為人重視。吸收歷史的營養,借鑑歷史的經驗,這並不妨礙對歷史帶來的落後因素和不良影響的克服。務根本。凡人無論樸秀,要當以根本為急務,如《家築》所云十四則果能遵而行之,慎終如始,則上不愧為賢父兄,下不愧為賢子孫。承先啟後之道兼而盡之矣。慎毋自暴自棄,致損家聲。勤教戒。子弟之賢,半由父兄之教,若一任其放肆,斷難有成。凡我族人,均宜隨時訓迪,庶免混從匪類,流為賤役。倘有不肖子弟藐視家箴敢行諸不法事,或家懲或送究,毋得縱容,致招大禍。

重承祝

立繼承祀關係匪輕,總宜由親及疏,憑族禮,告祖宗,書立繼約。或應繼之子本生父母不願。即於別房議繼。立愛立賢,聽從其便,未立之房不得圖產爭繼,議立之子不得以孫稱祖,以弟承兄,致乖倫次。

防篡宗

無子立於,律有明文。若乞養異姓之子,縱一時權宜,終不能承祀,又啟將來逐繼之訟,是欲延根而卒斷祀,胎累不小。嗣後族之無子者,或立繼,或納妄,總宜及早舉行,慎毋撫異姓子,致遣擯斥。

收遺族

異姓既不可亂宗,向姓即不宜輕棄。族中有出撫異姓及隨毋往嫁之女,親房人等亦宜格外留心,果能查系確實,憑族出具並無冒認字據,即許歸宗,不得命其無依流為他族,致墜宗祧。

嚴匹配

《詩》首關睢,《易>首乾神,匹配之禮,古所最重。如有兄納弟婦,弟收兄嫂,及本宗婦為夫所出,或改嫁後本宗人復娶為妻妾者,均乾重法,公同送懲。更有孀居嫠婦,藉口無靠,坐堂招夫,尤屬可恥,犯者屏逐。

慎婚嫁

男婚女嫁,只取門戶相當,匹配相對。如系同姓,即隔屬不得聯姻。一姓子孫,十百年來不無遷徙異籍,概謂同姓不宗,結為婚姻,安知非祖宗骨血一脈而未,瀆倫傷化無逾於此,違者斥命離異。

正婦道

婦人以柔順為主,紡織、烹調、織任乃其職也。倘任悍虐之性,不孝翁姑,虧損婦道,以及抱養童媳,肆意凌磨,毫無畏忌,除責罰其夫若子外,立即傳其母家,公議懲治、以正婦道,只鞭背。

重祖墓

祖宗墳墓體魄所安,其被人侵奪者,皆由碑界不立,祭掃終虛耳。為人子孫,須思身所自來、毋稍疏忽,或遠或近,皆宜親詣之,未有碑界者,急為豎立,即屬自山亦宜立界、註記,為後兄弟分析以及業有變更也。

恤孤家

親房遠族皆祖宗一脈而來,凡無嗣墳墓,權遠者,固難清查,屬在附近,須隨時巡視,以免侵凌。寒食、清明一體掛掃,所費有幾,而積德不小,在他人視之,若不知其為無後也,敢侵佔乎?慎毋以族遠情疏漠不留意。

杜貪賣

墳界闊狹,先人所存,後人即宜守而弗失。蓄禁樹木,原以資蔭護而壯觀瞻,毋得擅自砍伐,以壞風水。田圍界址即寬,亦不得貪圖微利割賣與人,致始牽涉之累,違者傳族重懲。

慎附葬

死生一理,葬法不可不知。凡合葬一處,昭穆男女不得錯亂,不得陵其上,不得踞其前,必實在可逼近處方可逼近。至名分攸關,媳少是附翁,弟媳不得附夫兄,夫弟不得附嫂,違者斥遷。

積公項

公項不論大小須擇老成謹慎之人管之,庶其愈積愈饒,或三年一輪,或一年一交,不得濫用,不得侵吞,不得戀管。倘為期未滿,其人即有虧虛情形,勸令及早繳出,以免日久難還,致壞大局。

珍譜牒

譜牒所載,皆先人遺蹟與同族要件,關係甚巨,收藏不可不密,保護不可不周,毋得汙壞、黴爛、典押、遺失以及輕惜與人。倘有不肖子列、視為不足輕重,任其汙毀散失,查出重懲議罰。

郭氏族譜之《勸誡引》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稟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理,中正仁義,渾然全體。君子戒恐懼,修此而吉;小人放僻邪侈,悖此而兇。故(《禮記》)《王制》明“七教”以興民,齊“八政”以防淫。聖人贊修刪定,垂訓“六經”(詩、書、易、禮、樂、春秋等儒家經典),如《書》有黜陟(《書經》有升降、褒貶),《詩》有類美刺(《詩經》有讚美、諷刺),《禮》有損益(《禮記》有減損,增添),《易》有盈虧(《易經》有園滿、虧缺之理),《春秋》的褒貶(孔子修《春秋》。也就是寫了東周前期“春秋”時代史書,其中寓褒貶,別善惡,使亂臣賊子懼怕。)要使天下後世有所慕而為善,有所畏而不為惡,則聖人立教之深心也。是譜其著十六條,一以示勸,一以垂戒,俾後世子孫睹此油然而興,悚然懼,庶幾少(稍)有補雲。

譜勸八條

一、孝父母

五刑(古代墨、劓等五種輕重不等的刑罰)之屬三千罪莫大於不孝。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是沒有的)。故凡溫清定省(冬天)使雙親溫暖,夏天使其清涼,黃昏和清晨看望老人),顯親揚名,皆當隨分自盡。孔子曰:“居致敬,養致樂,痛致憂,喪致哀,祭致嚴。五者備而後能事親。為人子者,善繼善述(善於繼承祖述),不必取法他人。孟子曰:“事親若魯子者,可……(以下缺文)

二、友兄弟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者,分形同氣之人也。幼相親愛,或長而聽婦言,爭財利,以致史不友于弟,弟不恭厥(其)兄者,有之,良可惜也。古人灼艾分痛(宋太祖趙匡胤弟病,以艾燒身,表示為弟分痛)。大被同眠(唐玄宗李隆基兄弟友愛,常同眠一床,蓋大被子),至今傳為盛事。凡我同族,勿蹈《角弓》之刺(《詩小雅 常棣》寫兄弟友愛,宴請兄弟,“兄弟鬩(音喜)於嗇(原此字左有“丬”旁)(不團結,而)外禦其侮)。”庶幾兄弟既翕和樂,且耽父母,其順矣乎!

三、端閨化

禮始於謹夫婦。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書》曰:“牝聘(母雞)司晨,惟家之索。”(母雞叫鳴,比喻婦人當家,認為這是家庭衰敗的象徵。)孔子曰:“婦人無****之義。”晏嬰(春秋時齊相)曰:“夫和妻柔,姑(夫母)慈婦聽。”夫婦一倫,家之盛衰隆替,關係匪(不)輕。是故內助(妻子)稱賢,雞鳴必須戒旦(注意天快亮了),徽音有嗣(《詩 大雅 思齊》:“大姒嗣徽音“,是說德音後繼有人。)毋道於以克端。凡三從四德(婦女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婦女要有德、言、容、工。),不可不知。

四、擇婚姻

婚姻萬世之始,必擇相當門閭,乃可結盟秦晉(春秋時秦晉曾結聯盟,此指結為夫婦)。故嫁娶勿慕富貴,厭貧賤,正始也。世俗唯貪妝貲(貪嫁妝資財),以致所娶或梟鴟(兇猛的鳥,比喻惡婦)不祥,嘻高(此字左有“口”旁)無度。後世子嗣適肅焉,雖悔何及?凡我同族,尚審諸!(希望對此事要審慎。諸,之。)

五、睦宗族

一族之中,親疏、貧富、強弱,眾寡不同,若疏間親、富欺貧、強凌弱、眾暴寡,九族何由而親?《書》曰:“享(此字左有“忄”旁)敘九族。”富辰曰:“雖有小忿(音憤,氣憤),不廢懿(美)親。”凡我同族,當念祖宗一(根)本,尊卑有序,長幼有序,長幼有分,有無相濟,患難相扶,睦族敦倫,無虧人道。

六、課詩書

人性皆善。(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都無依據)但氣拘物蔽,便為習俗所汙。非詩書無以變化氣質。古聖人,童蒙養正,孝弟、謹信、親愛之餘,即繼以學文。若賦性聰穎者,務博通經史,為世名儒;即秉資愚魯者,亦須講解《論語》 、《孝經》、小學(音韻)、文字、訓詁之學),使知為人之道。石蠟曰:“愛子,教之以義方(做人的正道)。”(石語見《左傳 隱公3年》)杜孟曰:“忠孝吾之室,經史吾家之田(即所謂“書田無稅子孫耕”)。誠見寒可無衣,飢可無食,讀書一日不可失。”

七、勤耕織

“一夫不耕受之飢,一女不織受之寒。”(語見西漢賈誼《論積貯疏》)男勤於耕,女勤於織。“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語見《孟子 齊桓晉文之事章》)王道所重也。故君子樂行其志,小人樂供其事。《書》曰:“惟士物愛厥心 藏(只有士人受人愛戴,他的心地善良)。”《詩》曰 :“百室盈止,婦子寧止。”(語見《詩經 周頌 良耜》,意思是說:百家糧食充盈,老婆孩子安寧。)凡我同族,躬(親耕)以為食,親績(紡線)以為衣。暑雨祁寒,雞鳴昧旦。“既盈維億,曾孫攸慶。”(意為有了上億石的充足糧食,這是曾孫所慶幸的。)

八、守先業

吾宗傳世,由周曆漢唐宗元明,代有名賢。或以忠孝顯,或以節義著。?(此字上“竹”頭,中“龍”,下“日”未查)笏蟬連(為官宦者如蟬叫一樣不斷湧現),累世不替。《書》曰:“率乃祖之所行。”《詩》曰:“君子所楮(善行)。”詒孫子為之者,務“正心誠意,修身齊家。”(宋代理學家名言),子父誠其兄,勉其弟,增光俎豆(為祖宗增光。俎豆,祭器,代指受祭的祖先。)克繩祖武(要能同祖先的步調一致。(克,能;純,一致;武,腳跡,步調。)


郭氏族譜《教兒經》

居家一本教兒經,萬古傳流到如今。

若是人家有一本,興家創業人上人。

樁樁事兒說得好,句句言語句句真。

有用兒孫聽此教,無用兒孫不留心。

說起人家養兒女,有了兒女望長成。

乳哺幼年千般累,移床換布勞母身。

齋麻葷痘求神佑,抽箋問卦許願心。

度過痘麻病魔齡,父母方才放寬心。

怕兒玩水生意外,又怕登高嚇成驚。

略有傷風並咳嗽,急忙前去請醫生。

請得醫生堂中坐,父母旁邊側耳聽。

聽得好時心歡喜,聽得不好悶沉沉。

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

喜得兒女病體好,人情禮物謝醫生。

請媒說合婚姻事,選擇門當戶對人。

傳庚遞帖婚姻定,花費父母多少銀。

教兒學內攻書史,教女針繡莫懶身。

讀書應把書為事,切莫學內鬨生生。

哄了先生欺了己,紙裡包火怎瞞人。

甘羅十二為丞相,孫康年幼便成名。

莫說年輕不曉事,玩玩耍耍混堂經。

書要讀熟字要正,打恭作揖學斯文。

同學眷友休怠慢,有大有小禮上行。

放學路上休跑跳,免得旁人說先生。

回家先把父母拜,見了伯叔禮相迎。

家富長讀不改腳,家貧不過兩三春。

縱然難把功名就,也算知書識禮人。

讀得書多無價寶,一字不識好傷心。

別人寫字不認得,痴眉痴眼望著人。

曾見幾個無用子,頑皮賴臉惹禍精。

在家制謊哄父母,學內製謊哄生生。

父母先生被他哄,長大後悔怨誰人。

自古常言說得好,一無成來百無成。

不會讀書把田種,種田也要用番心。

隔年辦下來年種,免得來年哀求人。

過了大年休使懶,有田有地要勤耕。

鍘些草皮窖些糞,麥苗壓糞長得青,

百般還要看節令,跟時伴節認得真。

椿樹蓬頭浸谷種,秧田扒得一掌平。

敬了家神下谷種,下時手要撒得勻。

灑映上下須仔細,趕早栽種趁天晴。

請得工夫殷勤待,有灑有肉好用人。

栽種完了多蓄水,恐防田裡水不深。

秧苗要薅三遍草,稗籽扯淨莫留根。

若是天陰無事做,捶些山草搓些繩。

養蠶提籃多采葉,煮繭取絲利不輕。

方了蠶桑田禾畢,棉地忙鋤怕草深。

六月炎天休貪睡,鋤頭口上出黃金。

秧薅三遍出好谷,棉薅七遍白如銀。

麥黃早割要早打,又怕狂風遇天陰。

池放魚苗要水淺,芋頭腳根要擁深。

閒時疏菜多多種,免得吃飯少萊吞。

早打大麥做些酒,壺瓶酒兒好待人。

谷兒黃了就要割,谷又乾亮草又新。

土泡稻場過細碾,坑坑窪窪磙難行。

揚曬歸倉包穀種,那早那遲要記清。

起了大田種些菜,蘿蔔白菜半年程。

苦蕎莫和甜蕎種,大麥須跟小麥耘。

田壟茅柴淺淺砍,多留腳根好翻生。

莊稼收完無事幹,些小生意做幾分。

莫誇家財有萬貫,從來坐吃山也崩。

自古成人不自在,自在到老不成人。

吩咐兒童多撿糞,積糞猶如聚黃金。

錢糧本是皇上要,多多少少早還清。

還了糧米收銀票,免得保甲走上門。

男大須婚女大嫁,隨高就低好迎親。

富人有錢應熱鬧,窮家小業本不能。

切莫借錢裝體面,裝了體面受了貧。

有借有還猶自可,有借無還被人論。

三年之利過於本,一本一利看人情。

付錢取字要親手,莫留字跡惹禍根。

凡事多做長久計,事到臨頭有法行。

莫把雞犬看輕了,犬守夜來雞司晨。

槽內有豬過細喂,半年豬兒過百斤。

於人世上人眼淺,只重衣冠不重人。

穿得齊整人欽敬,穿得襤褸被人輕。

紡綿織布興家事,男男女女一條心。

逢時過節多吉慶,做件新衣出人情。

綾羅緞疋雖然好,不及青藍布衣巾。

這是居家真實話,說於兒孫仔細聽。

無田無地做買賣,開店鋪面要尋人。

貨物是草客是寶,痴漢不把本讓人。

縱然貨物價錢小,大小買賣好藏身。

出貨求財說好話,切莫開口就罵人。

一人傳十十傳百,後來生意誰上門。

不信但看發財漢,和顏悅色好性情。

買賣不成仁義在,一團和氣福自生。

有智使智心要小,無智使力腳莫停。

遊手好閒非了局,那裡搶得半分文。

肩挑貿易雖然苦,勝如沿門乞討人。

地裡不生無根草,皇天不生無路人。

百樣手藝百樣好,只怕玩要不認真。

茶館酒店休出入,花街柳巷切莫行。

少年子弟江湖志,手裡無錢難為人。

有錢年大三十歲,無錢不值半毫分。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客到家中無款待,走到人家無人親。

在家不會迎賓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男兒十五宜家計,年到三十半輩人。

少年不把家計造,老來想做已不能。

凡事要好問三老,年老之人閱歷深。

任憑後生多伶俐,不識不知枉勞心。

禮下於人終久好,好高自大更難行。

堂上父母多行孝,養兒防老為何因。

父說腳軟腰又痛,母叫眼花頭又昏。

非是父母假裝病,人到老來百病生。

精神血氣都衰了,舉動何能比後生。

夏天怕熱冬怕冷,風燭瓦霜一樣形。

疲癃殘疾形容改,兼之涕唾溼衣巾。

人人都要活到老,父母年老重於金。

舉人家中孝順子,和顏悅色莫主嗔。

凡事體貼父母意,父母年老莫遠行。

恐防父母思念我,何如朝夕不離身。

縱無銀錢買酒肉,菽水承歡亦可行。

米要舂熟菜要爛,飯要新鮮味要勻。

皆因父母年紀大,無湯無水口難吞。

俱健父母容易過,孤單父母更傷心。

要茶要水靠兒子,兒子出外叫孫孫。

縱然媳婦能孝敬,兒女更該高一層。

全在兒女行孝道,孝子萬古永傳名。

孟宗哭竹冬生筍,王祥為母臥寒冰。

董永賣身為葬父,天賜仙女結為婚。

可見世間行孝道,皇天不負行孝人。

堪嘆世人不行孝,父母當做陌路人。

妻話不辨是與非,橫眉冷眼對雙親。

埋怨父母無家當,害得自己受艱辛。

豈知致富要靠己,自立自強不靠人。

勤儉二字黃金大,幾個懶漢把家成。

男不耕讀女不紡,縱有祖業難昌盛。

兒女嬌生又慣養,私買果餅不辭貧。

若是父母想肉吃,便說手中無分文。

敬甚菩薩拜甚神,父母就是活佛尊

在生不把父母孝,死後何須哭靈魂。

總之父母如天大,殺生難報父母恩。

孝友傳家千古重,兄兄弟弟同根生。

常言兄弟如手足,無手無足不像人。

兄友弟恭全家樂,切莫忤逆鬧紛爭。

獨柴一根難引火,朋柴火焰自光明。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打虎還要親兄弟,上陣更是父子兵。

三兄四弟人抬舉,無兄無弟被人輕。

走東走西少幫助,種田作地有誰跟。

世間難得親兄弟,兄弟同心家必興。

有了兄弟不和順,細微小事便相爭。

枕邊言語甜如蜜,聽了妻言變了心。

扯東罵西說父母,撥弄兄弟是非生。

每到此時要三省,萬勿傷害手足情。

所以古人重兄弟,請坐細聽便知音。

開元本是唐天子,華萼樓中弟兄親。

姜家大被同臥起,田氏分財悴紫荊。

伯夷叔齊首陽餓,千秋萬古永揚名。

至於夫婦前生定,夫妻之道要講明。

夫是陽來婦是陰,陰陽調和萬物生。

少是夫妻老是伴,一言一語切莫輕。

夫唱婦隨操家計,裡裡外外要小心。

更有一等要緊事,無理莫要強逞能。

觸犯國法非小事,飛蛾撲火自燒身。

有甚委屈忍不住,寬宏大量福自生。

道路不平眾人鏟,天理畢竟在人心。

寧可自己吃點虧,吃得虧來待得人。

八字衙內如虎口,書役差班活吃人。

傾家蕩產猶小事,擔驚受嚇怕五刑。

誰說銀錢好買命,王法森嚴豈容情。

世上多少逞強漢,到頭何曾有收程。

饒人不是痴漢子,痴漢斷然不饒人。

有勢有力休使盡,留些好事與兒孫。

千年田地八百主,那裡認得這些真。

《郭氏家訓》

尊祖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本培其根,枝葉盛茂。

水養其源,河海納吐。比人禽獸,誰不震怒。

惟豺與獺,生知報哺。亦有狐狸,死首邱顧。

何以為人,不念爾祖。時祀匪懈,受天之佑。

敬宗

惟祖有功,惟宗有德。亦有積德,以衍今日。

宗之有祖,惟爾之食。宗之有類,惟爾之錫。

胎孫其謀,子以燕翼。敷時繹思,寢成斯變。

雨露時降,悽慘怵惕。人不敬宗,是謂伐德。

事親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不離於裡,不屬於毛。

飢寒衣哺,疾痛抑搔。子路負米,雖貧亦多。

溫裾一絕,痛恨如何。亦有慈鳥,守林夜號。

報德罔極,棘人伊蒿。哀我人斯,三複蓼莪。

睦族

惟吾氏族,人百其身。惟吾氏族,其初一人。

一木而分,一氣而陳。陳陳相因,是以百身。

身有其分,亦一其心。大小相恤,禮義相成。

患難相扶,疾病相臨,爾族既睦,受天之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