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迫於美國壓力,法國航運巨頭宣布停止伊朗商業活動

雪上加霜:迫於美國壓力,法國航運巨頭宣佈停止伊朗商業活動

美國套在伊朗脖子上的絞索越拉越緊。既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公司宣佈停止在伊朗的業務後,

球最大的貨運公司之一法國達飛輪船公司(CMA CGM)也宣佈,由於擔心捲入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將停止與伊朗的貿易往來。

據《以色列時報》報道,CMA CGM總裁奧多菲沙德(Rodolphe Saade)稱:“由於特朗普政府,我們決定結束對伊朗的服務。”

他說,“我們的中國競爭對手有點猶豫,也許他們和特朗普有不同的關係,但我們會遵守規則。”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CMA CGM是世界第三大集裝箱運輸船隊。

今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協議,聲稱該協議存在缺陷。他承諾將重新對德黑蘭和任何與伊朗合作的人實施制裁,包括美國的歐洲盟友。

CMA CGM最近的聲明,是在上週三伊朗總統魯哈尼和奧地利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的會談之後發表的。魯哈尼表示,如果歐盟遵守美國做出的承諾,他的國家將繼續參與核協議。

魯哈尼在維也納表示:“如果歐盟能夠履行美國在協議中做出的承諾,伊朗將繼續留在協議中。”

魯哈尼上週六在他的官方網站上表示:“歐洲國家有政治意願,基於核協議與伊朗保持經濟關係,但他們需要在時限內採取實際措施。”

魯哈尼還警告美國,特朗普政府忽視了攻擊伊朗石油出口的後果,稱該國將“堅決抵制”任何對其國家利益的威脅。

據半島電視臺本月初報道,歐洲國家已經明確表示,他們希望堅持這項協議,但不能迫使企業在美國新制裁的情況下留在伊朗市場。法國達飛輪船公司宣佈退出伊朗市場,等於宣佈了伊核協議名存實亡。

據美國國務院政策計劃辦公室主任胡克聲稱,“50個國際公司已經同意從伊朗撤出”。這主要指歐洲公司,包括石油巨頭法國道達爾公司。

這正應驗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一句話,“我從第一天起就說過很多次:不要相信美國。我還不相信這三個國家,”他指的是英國、法國和德國。

美國的“石油禁令”,不僅僅涉及美國和伊朗,還涉及歐盟、俄羅斯、中國等大國的博弈。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示,中方一貫反對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中國和伊朗是友好國家。中方在符合各自國際法義務的框架內保持著正常交往與合作,這無可非議。”

全世界眼睛盯著中國。中國和伊朗都是非西方國家,分別在中東和太平洋麵對美國的霸權威脅。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還是伊朗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兩國有許多交集。但伊朗與美國的對抗,也讓中國陷入尷尬境地。但這並不意味著,如果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或動武,中國和俄國會袖手旁觀。

打破美國的“石油禁令”,同樣是一場不流血的戰爭。中國和伊朗如何結成“有限的同盟”與美國鬥法,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