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什麼叫功夫,淨空法師開示

修行,什麼叫功夫,淨空法師開示。一切諸相對他不產生干擾,那我們的修行你就知道,什麼叫功夫?不受外面境界干擾叫功夫。外面境界現前,干擾產生的反應是什麼?喜怒哀樂愛惡欲,這是反應,你受它干擾了。這境界現在你面前你很喜歡,被幹擾了,本來心像清水一樣如如不動,你怎麼起波動了?

修行,什麼叫功夫,淨空法師開示

你起了喜歡,或者討厭它,又受干擾。喜怒哀樂叫七情,就是你受干擾的時候,肯定起這七種作用,喜怒;哀是悲哀,憐憫他,傷心了;樂,感到快樂,或者是憂,憂慮。喜怒哀樂愛惡欲,只要起這種反應,你就取相執著了,這是什麼現象?這是六道的現象。所以你有七情五欲,你出不了六道輪迴。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最後那一剎那,唸佛往生那一剎那你沒有七情五欲,你真去了;如果在那一剎那,雖然心裡唸佛,還有牽掛,你就去不了,這是念佛人不能不知道的。我們唸佛人唯一的目標就是希望往生,現在我們對於一切諸相要把它淡化,這個很重要,就是對它的取相執著愈來愈淡薄,我們走的時候真能放下。如果對於這些諸相還很濃厚的情執,到臨終時候佛不會來,為什麼?情執太重,情執是障礙。情執斷了跟佛才有感應,因為佛來接引,那一念是清淨心你就去了;那一念是染汙的心就去不了,這就是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所以平常要放下,平常不放下,到臨時很難,那個臨終的時候生離死別,這是最痛苦的一樁事情,那一痛苦就到三惡道去了,極樂世界就沒分。所以一定要曉得,這個六道里頭沒有一樣是真的,人與人之間一定要看作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大家都是佛。現在變成這個樣子是什麼?是業報,每個人的業不一樣。

我們念頭這麼一轉,問題解決了,平等心現前,全都是佛。你過得苦一點,你的業障重;他過得快樂一點,他業障輕;他修善,你造惡,統統是佛,大家平等。一家人上上下下個個都是佛,你能作如是觀,你才懂得《金剛經》的義理,你才能把《金剛經》學會,讓它在日常生活當中起作用。這些,「皆彰此無相智慧。」

修行,什麼叫功夫,淨空法師開示

「經雲: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乃至永得解脫。即《金剛經》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妙旨」。這個話說得好!「若以無相智慧」,無相是什麼?就是前面講的,若見諸相非相,這就是無相,這是智慧。沒有智慧,你怎麼看得出來?要怎麼看?不是想的,它是事實真相。

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現象,都是一個波動的現象,這波動的速度多快?一秒鐘一千六百兆頻率,波動頻率,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它的頻率,每一次佛法叫一念。換句話說,一秒鐘當中你已經起念頭起多少?起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叫非相。那一念你能夠掌握得住嗎?我們講這句話的時候不止一秒鐘,所以佛給我們講事實真相,這就是事實真相。

每一個念頭都是獨立的,跟前念不相關,跟後念也不相關,沒有兩個念頭完全相同。整個宇宙就是這個念頭頻率變現出來,一念就是一法界,惠能大師說「能生萬法」,萬法就是這種波動現象裡面產生的幻相,沒有一樣是真的。你能夠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的心就平等了,清淨心是聲聞、緣覺證得的,平等心是菩薩證得的。此地所講的菩薩是法身菩薩,不是權教,他們明瞭,所以他心是定的,不受萬象的干擾。古大德有個比喻說,「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百花叢中就是森羅萬象,就是此地講的一切法;片葉不沾身,一絲毫沾染都沒有,乾乾淨淨,不沾。六道凡夫不一樣,他受影響,有時候受很大的影響,殊不知那些影響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

修行,什麼叫功夫,淨空法師開示

「植眾德本」,這個德本在淨土裡面講就是念佛。為什麼?唸佛是一切德中之德,一句佛號確確實實包括諸佛菩薩無量無邊的功德,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所以叫德本。「乃至永得解脫」,究竟成佛了,這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四相放下了。但是怎麼樣?「修一切善法」,不是不修,他懺悔、改過,他修一切善法。

這是為什麼?這做給別人看的,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都在表演,與他自己毫不相關,做給別人看的。為什麼做給別人看?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我跟他沒有感,可能你跟他有感,他應給你看的,我也看到;我們兩個人沒有感,可能別人有感。如果沒有感,他不會出現,他出現,我們大眾當中肯定有幾個人有感的,在教學裡面他是當機的,我們是旁聽的,都得到利益,得到利益都是平等的。

雖然是平等利益,但是每個人善根福德不一樣,善根福德深厚的得利益多,善根福德薄的得利益少,沒有一個不得利益。這四相要知道,我、人、眾生、壽者到底什麼關係,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搞清楚、搞明白了,相處自然和睦,自然個個都是功德圓滿。你看修一切善法,都能夠得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菩提,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