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爲我打開找到真實自己的世界

點擊上方,添加頭條號關注,讓我們一起探索世界。

說起,當初開始寫作,不過是因為任性辭職去歐洲旅行回來,周圍朋友都很好奇這趟旅程如何。放蕩不羈愛自由,是許多人心底不時冒出的想法,不過面對現實,理智總是戰勝情感。

所以,大家想知道:我認識的那個人,那趟說走就走的旅程如何呢?

寫作,為我打開找到真實自己的世界

問來問去,我心中倒是積下了許多話想要說,不吐不快,便開始寫起了文章。從出去的想法,到沿途的見聞,還有碰見的坑,甚至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想起什麼便寫什麼。

寫作,像是為我的這段經歷劃上一個句號。後來我才發現,原來這更像是劃了個逗號,一個新的開始。

莎士比亞說:“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大意是說,以前的經歷,都會成為你以後生活的開始。

寫作,為我打開找到真實自己的世界

幾年前不顧一切地去看世界,從根本上沒改變什麼。我既沒有點石成金,也沒有從此不一般,反而是因為追求這樣的灑脫和自由,付出了一些代價。不過它倒是像一個窗口,為我打開探索自我的世界。

記得剛開始寫時,有次見一個朋友。做了多年知名財經媒體的首席記者,後來又成為財經領域的自媒體大咖。我們倆聊天時,他說道自己很喜歡財經和股票,反正平時也要研究財經,索性就寫成了文字。

寫作可以幫助他理清思路,更好的思考。

寫作,為我打開找到真實自己的世界

有時,我也自問,如果一開始寫是因為那段經歷,讓自己想要抒發,那寫完後繼續寫下去的動力是什麼呢?

當生活恢復一日一日的平淡,沒有了旅途中的意外和驚喜,當寫作的目的和最初的想法相去甚遠,寫作的意義在哪裡?

漸漸我發現,這些敲打下去的字眼,更像是一個自我探索的總結。我在文字中,思考、挖掘內心深處真實的自己。

一開始探索真實自己的這個過程,並不輕鬆。充滿了挫折、迷茫、困惑,還有自我懷疑。按早已設定好的方式活著,不去想太多意義和道理,生活會容易很多。只是,一旦你知道了自己想過另一種生活,要回去便不那麼容易。

容格說“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常常從四十歲開始。”

看到這句話時,很幸運,我三十歲。

寫作,為我打開找到真實自己的世界

後來,有朋友對我說,“我發現,我不瞭解你”。“沒事兒,我都不瞭解自己”。

其實,許多人一生都在尋找真實的自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來自我探索。寫《北京摺疊》的郝景芳一次接受採訪時說:“閱讀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不只把閱讀當成消遣,也不是把閱讀當成談資,而是把閱讀和我的人生探索結合得很緊密。”

這是她探索自己的方法,閱讀。

對我而言,不定時更新的文字,是我解鎖自己的方法。不想告訴你自以為是的價值觀,只想把一路自我探索的收穫,讓幸福感更多的體驗,看到聽到觸摸到的有趣的世界,一起與你分享。

這個過程,用一句矯情的話說,就是做更好的自己吧。

最後,我想分享給你的,是個人非常喜歡的電影《杯酒人生》裡的一段臺詞:

寫作,為我打開找到真實自己的世界

我們都能看到曾經氣餒的自己。曾經自暴自棄的自己。曾經抱怨夜太長的自己,即使我們沒有那麼極端,但多多少少我們曾經那麼狂想。

不是每個人都時時刻刻充滿自信的啊。旁人看來再優秀的人也深埋著卑微和孤獨。更何況這擁擠喧譁的世界從來都是醜小鴨多過白天鵝啊。

然而,就是這樣,再堅持一下,再詼諧一點,放鬆,勇敢。你就可以走過去。就可以有舉杯微醺,綻放獨有光彩的那個時刻。

希望越來越好。也希望更多你們喜歡。

*你有什麼做自己的好辦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