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增產不改油價上漲預期,關注五大機會(附股)

週末最新的消息是特朗普跟沙特國王通話,特朗普跟沙特國王解釋,由於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動亂,要求沙特增加石油產量,可能最多200萬桶/日。沙特國王同意了。

我們對此的評論是:

第一、特朗普跟沙特國王的電話表明特朗普對於伊朗的制裁是認真的。我們完全可以預期到2018年11月3日之後,伊朗原油的出口量下降180-240萬桶/天。

第二、高油價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頁岩油氣革命之後,高油價對於美國經濟是正面的,這次特朗普的行動更多的是為了2018年11月6日的中期選舉,在中期選舉之前,特朗普不希望美國的汽油價格太高(畢竟美國是車輪上的經濟體),不過有一個因素非常有利於美國,就是美國內陸的原油價格會顯著的低於國際原油價格。

第三、特朗普的電話應該是有效果的,沙特增加的產量應該會比OPEC會議上決定的量更大一點,但是步子不會一下子邁的太大。回顧2008年的歷史,由於歐佩克擔心世界經濟增長減慢可能削弱石油需求,以及吸取1997年增產適逢亞洲金融危機而導致油價跌到l0美元/桶的教訓,在2008年2月1日和3月5日兩次會議期間都頂住美國等主要消費國要求增產和冷卻油價的壓力,而堅持原有的日產量配額不變。2008年1月以來,歐佩克除伊拉克、安哥拉和厄瓜多爾以外的10個成員國總日產量一直維持在2 750萬桶左右;5月中旬國際油價逼近140美元/桶,沙特在美國總統布什到訪後才正式宣佈單方面少量增產。

第四、特朗普不能改變的是到今年11月份,全球的剩餘產能將降低到80-140萬桶/天的事實,這是2000年以來的歷史低值。伊朗和委內瑞拉到今年年底將減少對全球原油220-280萬桶/天的供應,這個缺口怎麼補?必然要求OPEC和俄羅斯等國增加產量,至少要增加220-280萬桶/天。

特朗普對沙特的要求,我們認為只能改變原油價格上漲的節奏,而不能改變原油價格上漲的結果。

沙特增產不改油價上漲預期,關注五大機會(附股)

伊朗和委內瑞拉到今年年底累計280-340萬桶/天產量的損失(委內瑞拉之前已經損失了60萬桶/天的產量),將造成原油供應的嚴重不足。對於未來原油價格的走勢,我們應該重新審視高度。在我們中期策略報告裡面,我們認為原油價格進入中高油價時代,對應的Brent價格區間其實是70-85美元/桶。但是按照現在的局勢發展下去,這個上限需要大幅上調。

我們的結論依然是:高度重視未來原油價格上漲的風險,全面配置上游、農產品以及相關的農化(鉀肥、氮肥、磷肥和農藥)甚至我們之前不看好的油服、煤化工。我們這邊建議大力加倉石化化工,重點配置上游(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新奧股份)、農化尤其是鉀肥(鹽湖股份、藏格控股和冠農股份)、氮肥(陽煤化工)、磷肥(雲天化)、農藥(揚農化工、長青股份和利爾化學)。同時民營大煉化5家公司以及二季度業績較好的石化化工企業(神馬股份、新安股份、華魯恆升、魯西化工以及染料等)也將隨著原油價格邁入80以上將得到極大的催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