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部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豆瓣評分8.5

推薦一部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劇情概要:一個普通男人的秘密在他的辭職事件中開始顯示出端倪。歷史教授約翰奧德曼(David Lee Smith飾)說自己身上有一個讓大家都匪夷所思的秘密,而為了保守這個秘密他不能在一個地方超過十年。他的朋友們試圖去發掘他的故事中的秘密,這一舉動讓約翰非常生氣,而他的朋友卻發現約翰的故事是無法被否定也無法查證的,究竟約翰身上有著怎樣的秘密?一幕幕碎片聯繫起來,帶給我們一個意料之外的故事高潮。

2007年美國電影,已經被大多數人所遺忘。

推薦理由:劇情的發展讓你腦洞大開,適合燒腦玩家!

整部電影的劇情都在對話中闡述,沒有震撼的效果與音效,帶給你的是心靈的震撼!

特別提醒,基督教徒慎重觀影,影片內容對信仰的理解有不同言論,科幻電影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勿較真!

豆瓣評論

大家對這部顛覆理解的影片褒貶不一。

下文通過對影片的設計和拍攝兩方面偏技術向的分析,談談該片的精彩之處。(嚴重劇透)----------------------------------------------------影片的設計:1、視角的定位本片所有人物背景均設定為大學教授(有一位大學生,可以理解為作者保留的感性思維),這種設計的妙處是可以將觀眾“擺設”成大學教授的那種博學多才理性思辨的水平:他們在面對奇特事物的思路是最成熟的,你不可能比他們還高明——作者可以以最理性最嚴肅的方式討論這個話題。正是因為這種設定上的認真,作為一名普通觀眾,你幾乎找不出任何劇情上破綻。2、劇情的發展私以為本片之所以有讓人無法辯駁的推演邏輯的原因是它參照了典型的科學研究的步驟,即觀察→假設→驗證。你可以質疑論證的結果卻無法否定論證的過程。“觀察:致力於揭示自然真相,而對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觀察或研究。”本片一開始通過描述得知老友John即將搬走並離開所供職的大學後,教授們趕到John家為其送行,在朋友們的種種好奇與鼓動下,John突發奇想決定跟他們談談自己的身世,所謂“以真實的身份向大家告別”(John提到他以前從沒這麼做過,這個博學到幾乎無所不知的人還是在某些方面缺乏經驗教訓,這一點是全片戲劇衝突合理性的基石)這些劇情來展現的。此段交代了對現象進行觀察研究的充分理由,即眾人對一個自稱永生不死的人的獵奇,這正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原動力,也是開展科學研究需進行的首要步驟。“假設:通過這樣的過程假定組織體系知識的系統性。”John以假定科幻小說的方式開場,在眾人對這種假設做的自己的陳述和推測後,John索性乾脆將自己安置於其構思的科幻小說中,很認真的介紹道自己就是這個活了14000年的人,並且合理解釋了為什麼要每過十年就遷移等問題。在眾人和John的輪番提問和陳述後,眾人對John能後細緻描述歷史細節如同回憶親身經歷的表現驚呼不已,且將討論的重點從這個奇妙故事的內容轉變成對John自身的質疑(本片最厲害地方在於其成功地刻畫了眾人心思在“信”與“不信”之間不停搖擺的微妙變化,上文提到作者成功地將觀眾帶入劇情,就是說觀眾的觀點也是飄忽不定的——通過嚴肅的據理分析和John極具說服力的陳述,選擇相信John的話表示理性,而選擇不信僅僅是因為有違常理)。Art將心理學教授Will呼來,希望他能解釋John這種奇怪的行為,由於Will妻子去世對他情緒的影響,所以其詢問的結果更是讓大家一籌莫展;在討論到宗教問題時,全片進入高潮:John對基督教中的一些現象講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並引導眾人相信其所謂的真正教義,而後又間接地告訴眾人耶穌就是他自己,此舉徹底顛覆了眾人的三觀。在聽到John這個毀人三觀的論述後,本片通過對Harry的調侃、Edith的惱怒和Will就John是耶穌這一話題繼續做臨床心理分析等細節的描述來表現眾人開始並沒有接受這一說法,而後John的一段以耶穌身份的告白徹底讓眾人信服(眾人的情緒也趨於崩潰)。本片通過這些劇情來展現假設工作的經過,以宗教問題作為戲劇衝突發展的基點,非常合理,對人物思緒的控制也把握得趨近完美,這一段深刻展現了假設過程在科學研究中重度依賴邏輯推理這一現象。“檢證:藉此驗證研究目標的信度與效度。”Will打斷John的話,希望John此時給大家做一個最終的解釋並給了John承認撒謊和堅持其言論兩種選擇,John選擇了前者。由於假設的過程無法順利進行下去,而Will此時作為一個接受了一輩子科學教育的理性派代表,他有必須將驗證這一步驟提前以對這個類似科學研究的討論做一個完結:“我不相信你瘋了,但你說的沒一句是真的。”通過片中Will的這句臺詞我們便可以確定其帶表眾人趨向於,或者更願意相信這一切都是John杜撰而非事實。而此時檢證這一結果的核心全然在John身上,所以整個類似驗證的過程是如此的簡單粗暴。這之前John一度是以很認真的態度訴說,希冀他們會相信他,而不料卻發展成眾人以“我們以整個人類科學文明的嚴肅性擔保你是在胡說”這種態度來要挾John承認其撒謊的局面。John深知說服他們相信自己沒有任何意義(John提到過自己不想向人們證明任何事),所以才選擇了一個他們更願意接受的說法,此時由於眾人已經被John的話完全折服、以至於到了當下除了John自己以外無人可以證偽的境地,知道其杜撰的真相對於這些教授們來說無疑具有深深的被戲弄感,是一種莫大的羞辱,所以John的選擇徹底激怒了他們這一情節非常合乎邏輯。這一段劇情的推演私以為是作者為了表達這樣的一種現象:在無法對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做出合理解釋的時候,人們往往會選擇以拒絕接受事實的方式來捍衛理性的絕對權威,當某項研究的進度受到影響時,一切形似缺乏邏輯關係或與結論關聯不清的理論常常被忽略、亟求結果而非經切實研究得出的結論被當做真理。一個細節處也可證明這一點:Will詢問John是否曾經得過嚴重的疾病,John說有黑死病和天花等,Will提到了John不會結疤痕,醫學教授Harry說這不可能,接著Will打斷他說較於John的其他問題不會結疤痕這事根本算不上奇怪。此時Will正在給John實行他的臨床分析,趨向性以為John會很快在自己的述說中露出破綻,所以乾脆打斷Harry對為什麼John在得了天花後不可能不會結疤的解釋。這也是全片中唯一一個由於眾人的原因而沒有被John詳細解釋的細節,我們可以將Will的這一行為理解成科學發現過程中存在的不嚴謹性,是一種急功近利,當然說這是作者為了成全故事合理性的一個巧妙的避嫌也並不矛盾。3、主次比重劇情結構上另一個令人稱讚的地方在於本片對主人公比重的稀釋,作為科幻片,刻畫這個永生不死的人理應是全片的絕對核心,而本片對主人公的描述除了其對自身的必要陳述之外,極少運用側片烘托等手段,更多的篇幅都安排在了對“完美聽眾”的刻畫上面。如此目的很顯然是在營造一種立體感,上文提到作者已經將觀眾成功的代入到片中“完美聽眾”的角色中,所以此時不斷豐富這些角色(觀眾)的感官是相當聰明的辦法。而豐富這種角色(觀眾)的感官,合理性和真實性則是最基本的要點,本片中對眾人理性提問、幽默討論的描述就是對真實性和合理性的完美貼合。4、片中的知識一開始我打算嘗試將本片中所有的乾貨,包括歷史、地理、氣候、文化等類別的內容進行系統性的羅列,經過對一部分的查閱後發現這實屬自不量力:片中知識同人的思緒一樣呈碎片化,在沒有對部分知識系統性瞭解的前提下去理解片中的某個細節全然是一種盲人摸象——影片中提及的信息量過於龐雜。舉個栗子:片中Dan提到了更新世(Pleistocene)這個概念,維基百科上的定義是:地質時代第四紀的早期。如此我又查閱了地質時代,到這樣一張圖:

推薦一部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此錶盤展示地質學時間及地球歷史事件。冥古宙40億前年部分為無生命時期,其餘部分體現了生命之演進。最後二百萬年的第四紀為人類時間,太短不能在圖中看到。更新世是指上圖新生代部分裡第四紀(新生代分為古近級、新近級和第四紀,第四紀分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早期,更新世後是全新世,全新世是最年輕的地質時代、從距今11700年前一直持續至今。片中John提到自己有14000歲,這個時間大致處於地質時代中的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的末期,也就是說他的一生經歷了更新世的末端整個全新世。此時我對本片中John的出生時代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 哦等一下,片中John自己提到的可不是地質時代,他首先提出的是舊石器時代晚期(Upper Paleolithic)這個概念,舊石器時代是指約4.5萬年前-約1萬年前的這一段時間,這個時間同John所謂的14000年大致吻合。為了更系統的理解舊石器時代的概念,我又在維基搜到了下圖:

推薦一部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至於史前時代的結束,則取決於人類開始使用文字來記載的早晚。在不同的文化中,書寫工具的產生有先後之分,但一般都是在青銅時代的晚期或鐵器時代早期。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標誌是出現最早的洞穴畫圖,John在後面有提到過在Les Eyzies鎮上的這個會作畫的人(Giraud),而後我又查到John所說的這個Les Eyzies鎮位於法國中部,該鎮以最早的古人類生活遺址、尤其是巖洞裡的壁畫聞名,被稱為史前文化之鄉,其隸屬於馬格德林文化,下圖就是馬格德林壁畫中最有名的一幅——正是John所謂的“我們想吃的動物”:

推薦一部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由此我們可以確定John的早期生活地點是在歐洲,證明了其向東方遷移說法的合理性。以上內容的引出僅僅是為了理解兩個名詞的含義,注意這兩個概念且是在描述文字出現以前的時代。而當史前時代結束、也就是文字出現後,人類文明的飛躍、各種文化爆炸性發展時期的內容該如何進行系統性瞭解呢,這是一個問題。影片的作者當然也沒有這種神力,他們只是巧妙的選取了一些我們相對熟悉的概念,將地球人都知道的哥倫布、梵高和耶穌等人物、文化和歷史事件安插在主人公John身上,將John設計成這些事物的親歷者,如此,一種非比尋常的史詩感就構建成功了。5、影片的高潮與其餘內容與知識的分散性相比,影片高潮的分佈還是比較集中比較容易入手的,我試著分析一下這部分。全片通過塑造以基督教直譯學家(Christian literalist)Edith為代表的人們來表現他們較深的宗教觀,為接下來其情緒被John一段論述徹底擊潰做了很好的鋪墊,這也正是全片最深刻的一個戲劇衝突,是本片的劇點。高潮段是指從65:30開始到75:00的這9分30秒,即從John的最後一段陳述開始到Art生氣離去為止,而眾人被John徹底折服的這一場戲的臺詞可謂是本片的精華,很有必要單獨拿出來看看:John:你知道伏爾泰第一個提出宇宙產生於大爆炸的理論嗎?相信保羅會同意這點,而歌德第一個認為螺旋狀的星雲是旋繞著群星的物質,當今我們稱之為銀河,真是有趣,新的科學概念往往最先通過藝術形式假設出來。John:《舊約》販賣恐懼和罪行,《新約》則販賣與人為善的道德準則,詩人和哲人借我的嘴將之傳頌至今,這可比我明智多了,教義從未被實施過,教堂裡的都是神話。John:始於講堂,終於教堂,我說有個比我偉大的主人,我從未說他是我父親。我只想傳播我所學到的東西,我從未稱自己是猶太人的王,我從未在水面行走,從未復活死者,我從未說過其它神聖的東西,除卻塵世凡人的善,沒有智者會從東方趕來崇拜馬槽,我只利用所學的東方藥理做過少數幾次治療,就這樣。John:沒人瞭解耶酥,甚至包括我,我…某天我確實在山上傳道,留下來的人並不多。John:聖經上的耶酥說“你們認為我是誰?”他給了他們選擇,我給你一個選擇。John:如果我說不是,你能否確定?.......John:你們給我了創意,你們所有的人。John:伊迪絲看到我那副梵高的贗品,你說我從不見老,Art你給了我有關原始人的書,Dan你發現了鏨刀,你說“如果石頭會說話”。John:我靈光一閃,說給了你們聽,想看你們的反映,我走得太遠了。John:你問我是否是宗教史中的人物,是否還有別人跟我一樣,是否我能創造未來的身份,我們在五月柱旁邊團團轉,享受神秘之旅,展開分析,你們在配合我玩遊戲!我也在配合你們玩遊戲。John:好幾次我都忍不住想認罪,可我情不自禁,想看你們是否能駁倒我的言論,我有完美的聽眾,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基督教直譯學家…心理學家。引用臺詞的粗體部分可以理解成是本片作者借John之口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全片的精華。本片所表達的是對人已有的世界觀的徹底懷疑論:1、你所熟知的世界到底是不是你所認知的樣子?2、你所熟知的事物是否有更準確的定義?3、你所熟知的自己到底有多客觀?世界觀是人對世界或宇宙的基本看法和觀點,根據人出身的先天條件以及後天的機遇造化,世界觀可以在人的不同時期做出不同調整,它是一種受各種因素影響的變化過程。衡量人的世界觀有一個即粗暴又準確的方法,這就是看他在社會中所屬的階層,即人們所謂的“境界”。在社會中所處的階層越高,對世界的看法就會越成熟客觀。片中對John身份設計的酷炫之處正是在於其處在人類社會的最頂端——這是一個人類史上經歷最豐富、知識最淵博、世界觀最成熟客觀的人。可以想象這樣的人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會被神化(鬼化)的,所以作者將宗教作為本片的核心戲劇衝突事實上非常討巧。很多人懷疑作者的這種衝突設計會有點投機的感覺——要是John對質的是一群沒有信仰的中國人呢?在以宗教為世界觀的人中,John的訴說自然是對其世界觀的顛覆,而本片中的那種頭腦風暴在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中是應該不會有的,John只會是給他們提供一個新的世界觀而絕非顛覆。引用臺詞中的其餘部分是John在交代自己撒謊後對自己撒謊編故事動機所做的一個完美的解釋,這就好比John跟這群人玩了一個他們完全沒有意識的智力大蹦極,極具挑人心懸之能事,眾人(觀眾)的心路從好奇→懷疑→相信→深信→再到恍然大悟。John的解釋相當完美,他將眾人(觀眾)從質疑他到完全相信他的所有心理路程一一的剖析給他們自己看,完美的解釋了他編故事這一動機的順應性,眾人的思路從深信不疑到恍然大悟進行了一個180°的大轉向,本片最狡猾的衝突就在於John的這個完美的解釋。若是全片到此結束,也並不唐突,而這個科幻片的頭銜就大可以去掉了,John的身份則可以定性為“高端的騙子或者卓越的基督教憤青”——只因全片加了一個Will發現真相的結尾,其類型片(科幻)定位只由於此。這難道不算是一種投機取巧麼?影片的拍攝:1、貧瘠的視聽作為一部電影而非話劇,本片的拍攝在某種程度上不得不說是一種偷懶:僅有的兩個場景(屋內屋外)、寒磣的場面調度、幾段輕輕點水的配樂、找不到一星半點典型科幻片所特有的視覺元素等等。如此內容就說這是一部電影,相信很多人是難以接受的,更何況這是一部科幻片。乍看來這是一個硬傷,我們似乎只能用其故事的優越性掩蓋其視聽的不足聊以慰藉,可事實上並非如此——雖然表面上看與話劇異曲同工、與典型科幻片大相徑庭,可本片帶給觀眾那種純粹的、身臨其境般的心靈震撼和體驗是話劇和視覺特效所難以企及的,這也是本片不輸典型科幻片的核心競爭力。用 @驍遙的話來說就是:‘這是男主角的勝利,是敘述的勝利,更是編劇的勝利。’2、密室感的拍攝本片並沒有運用典型的搭建攝影棚的拍攝方式(運用攝影棚的優點是攝製組可以擁有足夠的操作空間以確保鏡頭的質量,而角度單一化和很難創造空間立體感是它的侷限性),而是選擇了360°無死角的純室內拍攝,演員同攝製組共享一個創作空間。全片對角色的臺詞和表情的細緻捕捉異常生動地描述了眾人質疑、接受和拒絕一個永生不死之人真實性的心理路程;通過極具說服力的劇本和360°的視覺空間感帶給觀眾一種絕對的心靈震撼和認知慾望。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裡完成如此高密度臺詞的分鏡轉接並使之具有強烈的立體感是一項多麼有挑戰性的任務就可想而知了(包括拍攝錄音打光等瑣碎工作),此片前期籌備和後期剪輯的工作想必是相當繁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