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奇冤——大宋名將,竟變千古奸臣

今天小編要洗的是大宋名將潘仁美,在小編古今十大奇冤系列排名第七。

十大奇冤——大宋名將,竟變千古奸臣

其實歷史上並沒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明朝有本叫《楊家府演義》的書,在歌頌楊業一門忠烈的同時,把潘仁美寫成了一個大奸大佞。隨著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的廣泛流傳,潘仁美的形象也被破壞怠盡,怎麼看都如那天下的烏鴉一般,橫豎都成了黑的了。潘仁美其實是北宋一名有著赫赫戰功的開國名將,把他寫成大奸大佞,實在很冤枉。潘仁美當時乃河北大名人,軍校出身,周世宗時,已經是一位頗有才幹的年輕將領,周世宗徵西北時,命他為永興軍(今陝西省西安市)護軍。宋太祖趙匡胤未即位時,也對他格外信任。登基時命潘美召集後周宰輔,曉以大義,使這些人對新朝俯首稱臣,甚至連改朝換代的聖旨,也是由潘美曉諭天下的。當時陝西軍閥袁彥心懷異志,趙匡胤擔心袁彥作亂,命潘美前往西北監其軍,膽勇過人的潘美單騎入長安,迫使袁彥入朝,趙匡胤對潘美此舉倍加讚賞。979年,潘美北伐契丹,節節勝利,被封代國公。潘美南征北戰,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可與史稱“良將第一”的曹彬相提並論。

楊繼業的死,民間傳說是潘仁美借刀殺人,從歷史上看這種可能性不大。《宋史》記載,他的死,缺乏作戰經驗卻大權在握的監軍王侁要負主要責任。當時西路軍的任務是掩護各州人民撤退內地,為此王侁強迫楊業出擊(楊業主張用聲東擊西的打法,遭到王的恥笑)。楊業自知敵眾我寡,此戰難以取勝,遂要求王,潘在陳家谷口(即演義中兩狼山)預設強弩步兵接應。楊業的作戰經驗豐富,北宋軍以步兵為主,對抗契丹騎兵在野戰中難有勝算,但用勁弩裝備的軍陣確實是抵抗騎兵的最佳選擇。實戰中王侁和另一個監軍劉文娛率領的接應人馬先是為了爭功私離防地,發現戰況不妙又狂奔而逃。楊業突破遼軍重圍,浴血轉戰到陳家谷口,已經矢盡弓折,卻發現接應人馬早已逃走,"撫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兵力戰",以疲兵反身迎戰。楊部下有老將王貴箭法如神,連射契丹勇士十餘人落馬,無奈箭盡,只得步戰,持空弩猶打殺遼軍數人,最後戰死,楊業之子延玉,部將賀懷浦等皆死於亂軍之中。楊業負數十創被俘,絕食而死。

按照宋史說法,潘美當時與楊業的立場相近,只是沒有力爭,王侁軍離開防地時還曾予以制止,似乎潘在其中責任不大。從戰後的處分來看也是如此,潘美僅受降職處分,而兩個監軍皆被撤職發配。

還有,從各種小說、評書的藝術作品上看,中國歷史上皇帝都是"正確的""聖明的",所有皇帝做的事都是必勝的,這是中央集權的一種最普遍的現象。如果皇帝不聖明、不正確、作戰失利的話就會影響皇帝的帝位,歷史將會重演。正所謂死人的嘴巴最老實,皇帝為了自己的面子,就要找個替罪羊,潘仁美便是最好的羊羔,"一帥無謀累死千軍"之罪就剛剛好,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而後人百姓不知原委,加上有人杜撰《楊家將》一書,《楊家將》的評書形式出現於市井,潘仁美就從紅臉變成白臉了,這種事情歷史上有很多,曹孟德便是宋朝時期染成的白臉。當你仔細的讀完《楊家將》後,就會發現裡面的硬傷,潘仁美的兒子潘豹被殺後,皇帝竟然判決楊家無罪。古人講"刑不上大夫'而寇準卻對潘仁美動大刑,在當時這是越制,屬謀反的罪名,其它的不必多說。

別忘了,韓信曾有幾不殺,見天見地不殺,見金銀銅鐵不殺,見人不殺,結果帷幔遮天,蘆蓆鋪地,呂雉將韓信裝入麻袋,命令宮女用竹籤將韓信活活扎死。

十大奇冤——大宋名將,竟變千古奸臣

大家再跟小編看看史書中的記載,宋史列傳17中記載:

潘美,字仲詢,大名人。父璘,以軍校戍常山。美少倜儻,隸府中典謁。嘗語其里人王密曰:"漢代將終,兇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時立功名、取富貴,碌碌與萬物共盡,可羞也。"會周世宗為開封府尹,美以中涓事世宗。及即位,補供奉官。高平之戰,美以功遷西上閣門副使。出監陝州軍,改引進使。世宗將用師隴、蜀,命護永興屯兵,經度西事。

先是,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禪,命美先往見執政,諭旨中外。陝帥袁彥兇悍,信任群小,嗜殺黷貨,且繕甲兵,太祖慮其為變,遣美監其軍以圖之。美單騎往諭,以天命既歸,宜修臣職,彥遂入朝。上喜曰:"潘美不殺袁彥,能令來覲,成我志矣。"

李重進叛,太祖親征,命石守信為招討使,美為行營都監以副之。揚州平,留為巡檢,以任鎮撫,以功授秦州團練使。時湖南叛將汪端既平,人心未寧,乃授美潭州防禦使。嶺南劉鋹數寇桂陽、江華,美擊走之。溪峒蠻獠自唐以來,不時侵略,頗為民患。美窮其巢穴,多所殺獲,餘加慰撫,夷落遂定。乾德二年,又從兵馬都監丁德裕等率兵克郴州。

開寶三年,徵嶺南,以美為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尹崇珂副之。進克富川,鋹遣將率眾萬餘來援,遇戰大破之,遂克賀州。十月,又下昭、桂、連三州,西江諸州以次降。美以功移南面都部署,進次韶州。

韶,廣之北門也,賊眾十餘萬聚焉。美揮兵進乘之,韶州遂拔,斬獲數萬計。鋹窮蹙,四年二月,遣其臣王珪詣軍門求通好,又遣其左僕射蕭漼、中書舍人卓惟休奉表乞降。美因諭以上意,以為彼能戰則與之戰,不能戰則勸之守,不能守則諭之降,不能降則死,不能死則亡非此五者他不得受。美既令殿直冉彥袞部送漼等赴闕。

鋹復遣其弟保興率眾拒戰,美即率厲士卒倍道趨柵頭,距廣州百二十里。鋹兵十五萬依山谷堅壁以待,美因築壘休士,與諸將計曰:"彼編竹木為柵,若攻之以火,彼必潰亂。因以銳師夾擊之,萬全策也。"遂分遣丁夫數千人,人持二炬,間道造其柵。及夜,萬炬俱發,會天大風,火勢甚熾。鋹眾驚擾來犯,美揮兵急擊之,鋹眾大敗,斬數萬計。長驅至廣州,鋹盡焚其府庫,遂克之,擒鋹送京師,露布以聞。即日,命美與尹崇珂同知廣州兼市舶使。五月,拜山南東道節度。五年,兼嶺南道轉運使。土豪周思瓊聚眾負海為亂,美討平之,嶺表遂安。

八年,議徵江南。九月,遣美與劉遇等率兵先赴江陵。十月,命美為升州道行營都監,與曹彬偕往,進次秦淮。時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詔,提驍果數萬人,期於必勝,豈限此一衣帶水而不徑度乎?"遂麾以涉,大軍隨之,吳師大敗。及採石磯浮樑成,吳人以戰艦二十餘鳴鼓溯流來趨利。美麾兵奮擊,奪其戰艦,擒其將鄭賓等七人,又破其城南水砦,分舟師守之。奏至,太祖遣使令亟徙置戰棹,以防他變。美聞詔即徙軍。是夜,吳人果來攻砦,不能克。進薄金陵,江南水陸十萬陳於城下,美率兵襲擊,大敗之。李煜危甚,遣徐鉉來乞緩師,上不之省,仍詔諸將促令歸附。煜遷延未能決,夜遣兵數千,持炬鼓譟來犯我師。美率精銳以短兵接戰,因與大將曹彬率士晨夜攻城,百道俱進。金陵平,以功拜宣徽北院使。

秋,命副党進攻太原,戰於汾上,破之,且多擒獲。太平興國初,改南院使。三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四年,命將徵太原,美為北路都招討,判太原行府事。部分諸將進討,幷州遂平。繼徵范陽,以美知幽州行府事。及班師,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邊。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軍,其地險阻,為北邊咽喉。美潛師襲之,遂據有其地。因積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邊以寧。美嘗巡撫至代州,既秣馬蓐食,俄而遼兵萬騎來寇,近塞,美誓眾銜枚奮擊,大破之。封代國公。八年,改忠武軍節度,進封韓國公。

雍熙三年,詔美及曹彬、崔彥進等北伐,美獨拔寰、朔、雲、應等州。詔內徙其民。會遼兵奄至,戰於陳家谷口,不利,驍將楊業死之。美坐削秩三等,責授檢校太保。複檢校太師。知真定府,未幾,改都部署、判幷州。加同平章事,數月卒,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諡武惠。鹹平二年,配饗太宗廟庭。

子惟德至宮苑使,惟固西上閣門使,惟正西京作坊使,惟清崇儀使,惟熙娶秦王女,平州刺史。惟熙女,即章懷皇后也。美后追封鄭王,以章懷故也。

惟吉,美從子,累資為天雄軍駐泊都監。雖連戚里,能以禮法自飭,揚歷中外,人鹹稱其勤敏雲。

今天就洗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