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纪念:只留清气在人间,当代学者、才女马欣来(图)

題記:馬欣來,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30年前,筆者在北京和平里郵局供職,經常光顧劇作家馬少波府上,不時遇到馬先生風姿綽約、亭亭玉立的小女兒,間或莞爾一笑。30年後方得知當年的女孩就是馬欣來。她是北大才女,好友的同學,經常聽好友提起她。今年10月26日晚,忽然獲悉馬欣來因病去世,不勝唏噓。馬欣來為人低調,不惹紅塵,網絡上搜不到她的詳細信息和圖片,有的只是關於學術的星星點點。馬欣來的事蹟應當有人知曉,今以此圖文紀念才女,幫她“惹一惹”紅塵。

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才女,少年】

馬欣來(1962年12月28日-2017年10月26日),當代學者。祖籍山東省萊州市朱由鎮朱由村,生於北京市。曾就讀於北京景山學校,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八四屆畢業生,中共黨員。大學畢業後到中華書局工作,在《文史知識》雜誌任編輯。後歷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辦公室主任、現代出版社總編輯、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助理、中國書籍出版社總編輯等職。

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才女,大學時的筆記】

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才女,紅迷筆記】

馬欣來出身名門,是中國著名戲曲理論家、文學家馬少波先生的小女兒,其母李慧中女士是《劇本》雜誌副總編,從事編輯出版工作40年;其祖父馬俠村是書畫家,早年投筆從戎參加馮玉祥、吉鴻昌領導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吉鴻昌殉難之後繼續抗日,1942年在青島嶗山殉國,是鐵骨錚錚的抗日英雄、革命烈士。

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才女之父,文化名人馬少波】

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才女之父,馬少波先生晚年】

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才女雙親,右為母親李慧中】

馬欣來繼承家學傳統,學生時代就在文學研究上有所造詣。高中二年級時,曾撰文《質疑》與紅學研究家戴不凡先生商榷,受到資深紅學家馮其庸先生的高度評價,其文發表在1980年出版的《紅樓夢學刊》第二輯上。

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才女祖父,抗日英雄、革命烈士馬俠村】

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才女祖母安香玉,右為少年馬少波】

北大就讀期間,馬欣來就是梁左創辦的北大紅學小組骨幹,1990年曾被聘為《紅樓夢大辭典》特邀編輯。擔任《文史知識》編輯期間,其工作的高質高效有口皆碑。新聞出版總署原副署長楊牧之先生是《文史知識》創辦人、馬欣來的直接領導,他多次撰文讚揚馬欣來,稱她為“最能組稿的編輯”。楊牧之先生還談到,紅學家馮其庸先生曾經向馬欣來的老師表示,馬欣來不用考大學,可直接作他的研究生。然而馬欣來沒有同意,照常參加了高考,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馬欣來鍾情紅學,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頗有心得,擁有多種著述,曾擔任大中華文庫的編委,為中國出版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才女,著作】

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才女,著作】

馬欣來為人低調,從不張揚,生活簡樸,卻總是風采奪人。她參破紅塵,不給國家添麻煩,有位須有為,力微不佔位,這種情懷很少人能有。由於身體原因辭去公職後,從不以病容示人,無論何時都保持著女學者的謙謙風度,彰顯中國女性賢淑自信的美。她熱心公益,樂於助人,離職後收入微薄,還捐贈希望工程;她無子女,平日裡關愛小動物,熱衷並執著收養照顧流浪貓狗,在社區也有著極好的人緣兒。在職時,她兢兢業業,講原則,負責任,敢擔當,其人格魅力,卓越才華,贏得了廣泛的認可。

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才女,情懷】

2017年10月26日16時40分,馬欣來由於腎衰竭引發心衰去世,年僅55歲。10月30日上午10時,馬欣來親屬及生前好友在北京電力醫院舉辦了的簡短告別儀式,其悼詞寫道:“馬欣來同志是一個真正高尚的人,一個真正純粹的人,一個有著極高道德水準的人,一個徹底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不僅有益於他人、更有助於眾生的人……所有和她認識、和她交往過的人,都忘不了她的美,她的智慧,她的愛心,她的慈悲,她的超凡脫俗……”

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才女,只留清氣在人間】

平凡才女,偉大人格。早在2004年,馬欣來就立下遺囑:捐獻遺體,不留骨灰,無需喪葬費用。自本潔來還潔去,她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馬欣來景山學校的老師們念念不忘這位得意弟子,有位劉老師在博文中評價道:“老二班的馬欣來列女天王之首。她是一位極具古典神韻的美女……典雅中帶著飄逸。若推代表作,有篇描述家中波斯貓幸福生活的很長的散文,文字之自然洗練,情思之率真明媚,至今中學生作文裡鮮有能超得過的……”

這位老師所講的這篇散文被節選收錄於《景物描寫辭典》,條目為“馬欣來《白雪公主小傳》”節選是這樣的:“我家養的獅子貓,誰見了誰誇。圓溜溜的眼睛,就像獅子頭上鑲著兩顆大珍珠,閃閃發著光;渾身的茸毛,蓬蓬鬆鬆,又像披了一身金線衣。白天,它總是懶洋洋地躺在炕上,或閉目養神兒,或戲弄根花布條,玩得津津有味。走起路來,它總是翹著長長的尾巴,一步一步地往前邁,夜幕降臨的時候,它就像聽到了上夜班的鈴似的,立刻來了精神,屋裡屋外來回地串。”

紀念:只留清氣在人間,當代學者、才女馬欣來(圖)

【才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2001年,才女生日,雙親的祝福】

附馬欣來部分學術成果:

1980年《紅樓夢學刊》 第2輯:《質疑》

1981年《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評篇》

1983年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試論曹雪芹與儒家思想》

1985年《山西師大學報》第2期:《試論王維的佛教思想》

1988年《河北學刊》:《關漢卿劇作版本的比較和選擇》

1991年中華書局:《漫話明清小說》

1991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中國古代的聖書——》

1991年遼寧教育出版社:《臺灣文化》(與胡友鳴合作)

1992年中華書局:《中國人的世界叢書·巾幗丰姿》

1996年山西人民出版社:《關漢卿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