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步輦圖》流傳千古,它的歷史性意義,你可能不知道

感謝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喜歡的話加個關注哦!小編會持續更新大家喜歡的內容,希望大家支持小編哦!麼麼噠~

《步輦圖》,可能許多人都知道,也都看過。但對於它的來源、現實意義,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今天就具體來講講這幅《步輦圖》的相關知識。

這幅《步輦圖》流傳千古,它的歷史性意義,你可能不知道

《步輦圖》是從唐代傳下來的,作者是當時的知名畫家閻立本。這幅《步輦圖》現藏於故宮博物館中,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在歷史書上,或者博物館中,很多人都應該是見過的。

步輦圖看起來是一幅簡單的畫作,很多人第一眼看去,覺得太平凡不過了,人物不算多,構造也不復雜,但是它所代表的歷史性意義卻是巨大的。

這幅《步輦圖》流傳千古,它的歷史性意義,你可能不知道

因為這幅《步輦圖》描繪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漢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誼的歷史見證。

這幅畫卷為絹本,設色,縱38.5釐米,橫129.6釐米。整個圖以唐太宗為焦點,他坐在步輦上,周圍是清一色的宮女,正襟危坐的他,與朝著他走來的三人(最前邊是典禮官,中間是祿東贊,後面是翻譯者)相迎,完美地凸顯了唐太宗的至尊風度。

這幅《步輦圖》流傳千古,它的歷史性意義,你可能不知道

從畫作的色彩來看,現場氣氛應該是十分融洽的,宮女們的衣服都是用“紅色”妝點,給人一種喜慶的感覺。

這幅圖的流傳,代表著民族間的友好與團結,雖然一開始有爭端,但自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漢藏兩族的聯繫就更加緊密了。而且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內至今還保存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因為他們為當地的經濟、文化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而這一切還是源於“步輦圖”——和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