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立夏茶」,吃「茶葉蛋」,遠離疰夏

【亞太茶業】全媒體 訊:“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每年公曆5月5日至7日,太陽到達黃經45°時為農曆的立夏。逢此時節,蛙聲蟬鳴,草長鶯飛,綠肥紅瘦,雲捲雲舒。

喝“立夏茶”,吃“茶葉蛋”,遠離疰夏

在古時,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氣,因夏天是寬縱萬物放任其生長的季節,有了夏之蓬勃生長,才會有秋之果實豐收。故早在周朝的時候,每逢立夏日,天子都會率領文武百官穿戴朱衣朱帽,於南郊迎接夏季,稱為“迎夏”。在民間,立夏日也備受關注,自古人們就以各種各樣的民俗活動來迎接夏天的到來。如:“立夏稱人”、“鬥蛋遊戲”、“嘗新活動”……然而,還有許多與茶息息相關立夏習俗。

喝“立夏茶”,吃“茶葉蛋”,遠離疰夏

不飲立夏茶,一夏苦難熬

“立夏良辰試新茶,為品新茶乞十家。大壺泡出清香味,鄰居分飲閒磕牙。” 金國楠先生的此首竹枝詞寫的是舊時貴陽的立夏習俗,貴陽舊習在立夏這一天要喝“立夏茶”。立夏在清明之後,正是一年新茶初焙,悠閒品嚐的好時節。向街坊鄰居討來新茶,雜合數十家的茶葉於一壺泡好,置瓜果點心,街坊鄰里圍坐一起喝茶聊天,笑語歡言,悠閒自在地迎接夏日,甚是歲時之風雅情味。並且俗謂喝了“立夏茶”,即可以消解酷暑,清除百病,安然地度過夏天。

喝“立夏茶”,吃“茶葉蛋”,遠離疰夏

舊時浙江、江西、江蘇等地也有喝“立夏茶”的習俗。

浙江的謂之喝“七家茶”,據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記載:“立夏之日, 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諸色細果,餽送親戚比鄰,謂之七家茶。富室競侈,果皆雕刻,飾以金箔,而香湯名目,若茉莉林禽薔薇桂蕊丁檀蘇杏,盛以哥汝瓷甌,僅供一啜而已。”據說,小孩子在立夏要過七條門檻,吃“七家茶”,即可保證夏天不會得病。

江西一帶也流行“立夏茶”,據清乾隆《南昌縣誌》載:“立夏之日,婦女聚七家茶,相約歡飲,曰‘立夏茶’,謂是日不飲茗,則一夏苦晝眠也。”這裡的“七家茶”,指的是婦女彙集各家茶葉,相聚共飲茶。民間傳說喝了這立夏茶,可以保證整個夏天不會犯困,且安然度過酷暑。

江蘇等地區,立夏茶俗同樣別具一格。立夏之日要用隔年木炭燒水煮茶,茶葉要從左鄰右舍相互求取,這也稱為“七家茶”,據說喝了這“七家茶”,夏無酷熱,身體結實,不容易長痱子。

喝“立夏茶”,吃“茶葉蛋”,遠離疰夏

俗話說“不飲立夏茶,一夏苦難熬”。立夏,建議多喝一些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的茶,如綠茶、白茶;如果有減肥的需求,不妨喝點羅漢果荷葉茶,可消脂減肥、清熱解暑、開胃健脾。

喝“立夏茶”,吃“茶葉蛋”,遠離疰夏

吃個“茶葉蛋”,補虛不疰夏

《平壩縣誌》提到:“立夏日,煮雞蛋,遍食家人,每人一枚,意取添氣。” 吃“立夏蛋”的習俗,由來已久。舊時,人們把雞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燒就成了“茶葉蛋”。後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滷、桂皮、薑末等。從此,“茶葉蛋”不僅是立夏的節候食品,還成為我國傳統小吃之一。

喝“立夏茶”,吃“茶葉蛋”,遠離疰夏

形成吃“立夏蛋”習俗,主要有三大因素:

1、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立夏吃蛋,能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慾不振、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症狀。

2、立夏吃東西最補,吃一枚雞蛋相當於吃一隻雞。立夏後,農事開始繁忙起來,人容易疲乏。吃雞蛋,是為了補充體力。

3、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平安。因為古人認為,雞蛋溜圓,象徵生活圓滿。這種習俗,是和中醫養生理論契合的。中醫認為,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

喝“立夏茶”,吃“茶葉蛋”,遠離疰夏

時節是萬物轉變的契機,離開農業文明的人們或許很難再體味到時節的意義,但,我們依然可以泡一壺“立夏茶”,品味舊時的人間四月天,聆聽春歸夏至的腳步,迎接萬物自由生長的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