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貸的房子價格突然跌了一半,你是繼續還貸,還是斷供讓銀行收走?爲什麼?

闖過江湖的白大褂


如果你還貸的房子價格突然跌了一半,你是繼續還貸,還是斷供讓銀行收走?為什麼?

這個問題可是個非常糾結的問題。

第一,要看你買房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用來住的,恐怕咬牙也得撐著繼續還貸,就當是出了高租金;如果是用來炒房的,那就有些不妙了,可能自己的本錢都收不回來了,還得繼續往裡砸錢,特別是類似的房子多了,就更不妙了。

第二,重要的要看你的經濟承受力。也就是說,你的收入是否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如果當年你買房時還貸金額與收入比,沒有發生多大變化,可能還能接受,甚至收入有可能還增加了,也可能沒有什麼。

問題在於,如果房價出現大幅下跌,可能人們的收入也會受到影響,因為經濟可能被拖累。

第三,如果自身經濟實在承受不了,人們可能也考慮不好自住和信用問題了,估計斷供的可能性最大,這樣就會導致金融危機

除非能夠賣出去減少一定損失,再拿賣出去的錢買一些便宜房子。

也許有人提到什麼信用問題,或自住問題,在極度的貧困面前,這些又算得了什麼?所以關鍵之所在,在於房價泡沫擠破之後,人們的收入、財產會不會出現大幅縮水,這才是最為致命的。

然而,在現在的情況下,樓市最大的調控方向仍然是穩定,應該不會出現大漲大跌的問題。不過在一些城市,就不一定了。


碧翰烽


房價跌一半以上的情況,香港同胞曾經經歷過,並且最近的一次就是2003年之前,近10萬家庭因房價暴跌成為負資產家庭。唱歌很好聽的王菲當年就買了一棟4800萬港幣的豪宅,結果兩年後半價出售。


作為旁觀者,媒體會歌頌這些負資產家庭努力工作,不斷供去還債。但是仔細想想,這些人也很無奈啊。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的香港只提供了一塊住宅用地,足足可以建設100多套房子…………


房價跌了,銀行貸款可是一分錢都不會少。假如斷供,銀行就會收走房子,這樣之前還的錢沒有了,首付沒有了,房子也沒有了,可以說會一無所有。但是銀行拍賣房產後如果不夠償還貸款,還會繼續追討債務。


香港同胞曾經遭遇的情況,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買了房子,即使房價下跌一半,還是要繼續供的。


比房價下跌更可怕的,是一無所有;

比一無所有更可怕的,是已經一無所有了,還要揹負債務;

最可怕的則是,一無所有揹負著債務,徵信還壞掉了,辦不了信用卡和貸款,甚至坐不了高鐵飛機。


財智成功


中國的房產行情和其他地區的還是有所不同,我國的房子剛需佔的比重相對較大,而城市化進程也還在推進中,不像香港的房子那麼集中,而農村幾乎沒有人居住,不像美國的那麼重大西部的樣子。所以房價下跌的風險應該不會是爆炸性的。

那麼回到題目,如果房子價格真的下跌,分析下斷供的風險,首先房子價格下降一定是普遍現象,而不是你所在的房子單獨下降,那麼如果你斷供,確實可以將月供成本消除,但是銀行也不是白吃飯的,他們會採用正常的催後和司法手段平這個貸款,逾期後隨即產生的就是逾期記錄和罰息,這些都在吞噬這你的貸款額度,而進入司法環節,就是賣房子了,但別忘了你的房子的價格降低,而其他房子價格也降低,那麼進入拍賣環節,你的價格得更低或者房子更加有優勢才能賣出去,否則還得二拍,三拍,甚至最後最低價成交,如果那時,你的房子的價格覆蓋不了你的貸款,銀行也不會就此罷休,它還會繼續關注你的賬戶,而你的逾期還是消除不了。那麼你再買房子就麻煩了。而且房子是有首付的,如果房價不足以覆蓋貸款,拍完了,首付款都沒了,更何況月供了這麼久,相當於你欠了錢,有了逾期記錄,房子沒了,首付和月供都拿不回,這個確實很悲哀,如果是剛需房,還好,只是住一般價格也不會太離譜,掙錢還,也還好,但是奢侈住房就很尷尬了。價格貴如遇降價加貸款,那麼需要承擔就很多,如果貸款餘額不多,還是儘快賣出去吧,然後覆蓋了貸款,但是最好別斷供,得不償失。


你的理財師張帥


來算一筆賬:

一套房子100萬,交30%,貸款70萬,25年還清,等額本息還款,房貸利率假如不浮動為5.5%年(目前是4.9%左右),合計本息共128.96萬,加上首付等於買房子花了159萬,那麼房子終值則是50萬,不算通脹,虧了109萬。於是幹嘛?斷供!這樣銀行賣了你房子50萬,你還欠銀行20萬,好處是你把未來109萬預期損失變成了當下20萬負債(認沽槓桿)。如果你不還20萬你就列入失信人員飛機火車坐不成,開車也得是租借的,因為買的會被執行掉。

所以富人會怎樣?斷供,然後賣房估損,欠債還的起,就還,還不起就跑路!老賴思維。

窮人會怎樣?因為窮人只有一套房,要住,賣了還會欠債,所以自己買的房含淚也要還下去。契約精神!

那麼到底誰吃虧?因為通脹存在,20年後房子會不會還是虧一半兒?很難說。所以窮人未必虧。

但是貪婪的富人把預期損失換成了當前債務,如果他有更多的盈利項目,那麼短期房損只是毛毛雨,長期看也未必真損失,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富人愛買房的原因。


寡言的夜月


假設你買了一套200萬的房子,但是現在的價值只有100萬,按照等額本息還款方式,你重新買一套房子的利息成本都比堅持還款的成本要低,你還會繼續供嗎?


說到是否繼續供的問題,我們先來了解斷供的負面影響:



1.信用問題,斷供之後,你在銀行中的信用就很差了,銀行不會再提供任何貸款了,不光是房貸,各種貸款都拿不到了,這個應該是斷供的最大的影響了;


2.首付款、所交稅費(契稅、維修基金、城市配套費)等其他費用打水漂;


3.房子會被銀行地價拍賣;


4.一旦進入拍賣階段,律師費、訴訟費、保全費等費用也需要斷供者承擔,拍賣後尚不足償還銀行貸款本息,銀行還有權向你追責。


在瞭解了這些影響之後,你還有勇氣斷供嗎?


金投網



先舉個例子算筆賬,假設你當時買了一套房子的價值是100萬,首付三成,付了30萬,貸款七成,也就是70萬,計劃25年還清,等額本息還款,房貸的利率假設不浮動,每年為5.5%。(目前是4.9%左右),合計本息一共是約129萬,加上首付的30萬,相當於你買房花了159萬。那個房子的價格突然跌了一半,就是50萬,不算通貨膨脹的話,虧了109萬。但是雖然說你的房價跌了,但是銀行的貸款是不會有任何減少的,於是就有人選擇了斷供,銀行賣掉了你的房子50萬,你欠了銀行20萬,好處是你把未來的109萬的預計損失降低到了現在的20萬,但是因如果你不還這20萬,你就會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這個損失不言而喻。


具體來講的話,如果房價下跌,選擇斷供將會產生以下的後果:


第一,你的購房成本將全部無法收回

,因為房子和其他東西不一樣,所需要支出的購置成本是比較高的,包括首付、定金、各種稅費已經花去了不少,就算你斷供房子被銀行收走,這些錢也是拿不回來的,這筆損失可以說是相當大的。


第二,斷供後,確實減少了月供壓力,但是你斷供之後銀行肯定會先行催收,並向你要求支付一定的額外賠償款,如果你不肯支付鬧上法庭了,法院會把你的房子拿去拍賣,對了,額外賠償款依舊要支付。


第三,會破壞你的個人徵信。現在是徵信為王的時代,如果徵信不好,會嚴重影響到你各種信貸業務的辦理,如果你斷供成為失信被執行人,別說以後再買房了,甚至出行都將成為問題,沒有了財產,但是依舊揹著債務。


所以說,如果房價下跌了一半,該繼續還貸的還是要繼續還貸。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性問題,中國的樓市還是存在穩步上揚的空間的,不必擔心。


孟祥遠


如果我供的房子價格跌了一半,是件很讓人傷心的事情,斷供風險太大,不能考慮。如果銀行不要求追加保證金,不提高利率,我想我還是會按原合同每月還款,試著與銀行商量降利息或延長貸款期限,或先還本金再還利息,風險不能讓我一個人承擔。如果銀行額外提一些亂七八糟的條件,我不會同意,反而會把月供縮減,甚至每月還100塊錢,是他們先違約的……


生命是個過程



菜鳥財經78050741264


我給你講講斷供的結果:肯定會別列為失信人,已現在國家對待失信人的做法,你將來可能連汽車都不了,汽車票銷售也已經實名了。只能11路。而且你斷供,銀行就會把你的房子拍賣,通常銀行等我拍賣價低於市場成交價,假設100萬的房子你首付30萬,幾年還了10萬,現在價格下降一半50萬,銀行拍賣價低於市場價,賣40萬,你貸款還剩60萬。也就是現在你還要欠銀行20萬,房子沒了,錢也沒了,還欠銀行20萬。斷供可沒你想象的那麼簡單,在你歸還這20萬之間,你就一直處於銀行黑名單狀態,這會是比較慘的。而且經濟危機是週期性的,將來市場環境好了,也許你得房子又漲回來了,結果你房子沒了,還欠銀行20萬。這就是所謂的血本無歸,即使美國次貸危機,香港房價暴跌時,也不是很多人斷供,只是個別銀行的瘋狂才導致他自身的財務狀況堪憂而破產。也就是槓槓。

現在你還想斷供嗎?


小馬理房


如果房價跌了一半,資不抵債的話,恐怕銀行不僅僅只是收走房子那麼簡單吧。

他們肯定會好好計算一下,房子的價值是否足夠抵償他們借出去的錢,如果不夠可能會要求追加。

如果這事發生在老衲身上,我也得計算計算,可能我會湊吧湊吧,再把房子賣掉,把銀行錢還清。也許剩不下什麼錢,但我也不欠別人,起碼精神上還是輕鬆的。

如果自己有足夠錢還給銀行,直接還了吧。房子嘛,使用時間很長,說不定過些時候又漲回去了呢。至少還能住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