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要是聽取了這個人的意見,三國割據的霸業跟曹魏有個毛關係

袁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滿天下。佔據青、幽、並、冀四州,統一河北地區。是漢末群雄中實力最強大的軍閥。但他在官渡之戰中一系列的神操作,簡直讓人大呼:看不懂。常言都說:胳膊擰不過大腿。可袁紹這個大腿卻活生生的被曹操這個胳膊給擰斷了。

袁紹要是聽取了這個人的意見,三國割據的霸業跟曹魏有個毛關係

沮授仕州別駕,舉茂才,歷二縣令,少有大志,長於謀略。倘若袁紹能夠一直聽從手下謀士沮授的意見,結局又會怎麼樣呢?

袁紹問策沮授,擁四州之基業

袁紹奪取冀州之後,問策沮授:

如今奸臣作亂,陛下四處漂泊。我家歷代蒙受漢室恩寵,立志儘自己的力量和生命來振興恢復劉漢天下。然而齊桓公沒有管仲不可能成就霸業,勾踐沒有范蠡不可能保存越國。現在我想與您同心合力,共同使國家安定,您用什麼計策匡正幫助我呢?”

沮授:

“將軍不到二十歲就被朝廷重用,名聲傳揚全國。趕上董卓廢立皇帝的時機,將軍奮然生髮忠義之心,隻身一人騎馬出奔,使董卓心裹恐懼。您渡過黃河向北,勃海的百姓稽首歸順。您擁有一個郡的軍隊,聚集冀州的人馬,威勢控制黃河以北,名聲為天下推重。假使發兵向東,就可以掃除黃巾;還軍攻打黑山,就可以滅掉張燕;掉轉兵力向北,就必定捉住公孫瓚;以威勢脅迫戎狄地區的人,立刻就可平定匈奴。橫掃黃河以北,合併四個州的地盤,網羅英雄人才,擁有百萬人馬,到長安迎接陛下,恢復在洛陽的宗廟,向天下發號施令,征討不服從的人。憑藉這樣的條件爭決勝負,有誰能夠抵擋!幾年以後,建立功業並無困難。”

袁紹聽了,從而佔據了黃河以北地區,此時他看中原的那些軍閥不過是螞蟻打架。但是接下來袁紹就開始了剛愎自用,對於沮授的獻策反正就是不聽。統一天下正確的道路對他來說有99條,可他偏偏選擇了失敗的那一條路。

袁紹要是聽取了這個人的意見,三國割據的霸業跟曹魏有個毛關係

獻策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

公元195年,漢獻帝及東漢宗室流亡到了河東地區,沮授諫言袁紹迎立漢獻帝,建都鄴城。

袁紹猶豫不決,最後聽從了淳于瓊等人計策。認為迎立漢獻帝並沒有什麼卵用,還要管漢獻帝等人的吃穿用度,這太吃虧了,不幹。

次年,曹操將漢獻帝迎立許昌“奉天子而令不臣”,雖然確實沒有什麼卵用,但卻狠狠惡心了天下各路諸侯。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發號施令,各路諸侯雖然心裡面很不爽,但表面對於曹操的使臣還得三拜九叩。無論做什麼事曹操都佔據了大義。袁紹此時才知道自己做錯了,但卻無法挽回。

袁紹要是聽取了這個人的意見,三國割據的霸業跟曹魏有個毛關係

獻策袁紹與曹操持久戰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曹操對許攸禮賢下士,許攸也投桃報李,獻策曹操夜襲烏巢。官渡之戰也由此以曹操的勝利而告終。

彼時,袁紹的兵力幾乎是曹操的三倍,而且曹操的糧草輜重也不足。

沮授獻策袁紹:

“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穩打穩紮,同時“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萬安之策,而不必決戰於一役。

這樣的持久戰術,步步蠶食曹操,曹操必敗無疑,可是袁紹不聽,非要和曹操進行一次大決戰。曹操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會跟袁紹面對面硬剛。

只能怪沮授沒有找對好老闆,袁紹是那種典型的手握兩王四個二都能輸的腦殘,就算再給袁紹四個A,對於袁紹也是一個樣。

除了這些,沮授還反對袁紹將三子分封,結果袁紹死後,袁紹三子果然開始了爭位大亂戰。沮授在官渡之戰中期還諫言袁紹,不要全軍盡出。

河北兵雖然人多勢眾但勇猛不如河南兵,河南的糧少而財少過河北;河南利於速戰速決,河北利於緩慢戰鬥。緩慢抵抗,拖長戰事,但袁紹又不聽從。

官渡之戰後袁紹帶領八百騎兵,倉皇逃亡。沮授被俘後寧死不降。曹操不忍殺他,最後沮授還是忘不掉他的腦殘老闆袁紹,企圖逃回河北。曹操才不得已殺了他。

袁紹要是聽取了這個人的意見,三國割據的霸業跟曹魏有個毛關係

倘若袁紹聽從了沮授的意見,東漢末年割據的格局肯定會完全不同。曹操最終才會被人們淡忘在歷史的煙海裡。

曹操: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毛宗崗:韓信、陳平,初皆在楚,而項羽驅之入漢;許攸、張合,初皆事袁,而本初驅之歸曹。良可嘆也。其驅之不動者,在楚唯有范增,在袁惟有沮授而已。嗚呼,如增、如授,能有幾人哉!

沮授謀略不輸周瑜、荀彧、陸遜、張昭等人,內政軍事皆能。對袁紹的盡忠程度不輸於諸葛亮對劉備的忠誠。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傑,下場卻如此令人惋惜。在青史上的聲名也不及諸葛亮、周瑜,而且常常也被我們所忽略。其實他才算得上是東漢末年第一人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