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投資需謹慎,需嚴格防範網絡金融詐騙

互聯網金融:投資需謹慎,需嚴格防範網絡金融詐騙

一、網絡金融詐騙防範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逐漸普及,一方面極大便捷了投資者的日常投資理財,另一方面網絡金融詐騙也隨之而來,許多打著理財旗號的詐騙在互聯網上捲土重來,利用釣魚網站賣理財產品成為詐騙新手段,網絡投資理財詐騙也成為互聯網金融的重災區。如何防範網絡詐騙,也不得不成為投資者的必須課程。

互聯網金融詐騙主要形式:

(1)仿冒金融類網站或應用,進行釣魚詐騙

這類網站需要投資者仔細辨識,因為其仿冒程度一般都很高,一不留意便會上當受騙。甚至有的在金融機構銷售理財、基金產品等交易數額較大的平臺上植入木馬,通過盜取第三方賬號與買家進行交易,騙取買家資金。

"釣魚網站"通常偽裝成為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網站,竊取訪問者提交的賬號和密碼信息。一般通過電子郵件傳播,此類郵件中一個經過偽裝的鏈接將收件人聯到釣魚網站。現在隨著二維碼的普及,二維碼也成為了釣魚網站的詐騙工具,而且二維碼釣魚網站更容易讓人上鉤,只要掃描二維碼,在不能驗證網址和網站真實性的情況下,極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釣魚網站的頁面與真實網站界面完全一致,要求訪問者提交賬號和密碼。一般來說釣魚網站結構很簡單,只有一個或幾個頁面,URL和真實網站有細微差別。

因此,投資者進行互聯網金融交易時,一定要仔細識別金融網站的鏈接,留意是否有異常字符,不要輕易點擊陌生網站發來的郵件,不要輕易掃描不熟悉的二維碼,一旦不慎進入釣魚網站,一定要留意其頁面是否過於簡單,不要輕易填寫個人信息。

(2)以高收益低風險為誘餌

許多所謂的P2P網站,往往打出年化收益極其誘人,且超低風險的營銷口號,以此吸引手中有閒錢,而又急於投資的投資者。比如一家互聯網理財公司承諾每週分紅。突然要求向其賬戶中至少充值幾萬元,不然賬戶會被凍結。當客戶想撤資時,網站可能已再也無法打開。絕大多數線上虛假投資理財陷阱均以高額返利吸引投資者,許諾"保本保收益、天天返利",而一旦行騙成功,就會立即關閉站。

面對這種情形,請投資者謹記高風險與高收益同在,謹慎對待高收益承諾,選擇正規金融機構,遠比冒險博取超額收益更為放心。

(3)披著合法外衣,號稱高額回報,非法集資

有的非法企業穿著合法擔保公司的外衣,以創業投資為名義,舉辦理財講座,並號稱有高額回報,展示其公司線上資訊,通過各種途徑大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投資者一旦上當,不僅當時承諾的高額回報打水漂,連本金也無法收回,損失都比較大。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金玉恆通"事件,金玉恆通,自稱"成立於2012年8月9日,集團總部位於英國倫敦,香港金玉恆通為其下屬獨資分公司,集團在全球範圍內設有10多家海外辦事處,在1805年成立於日內瓦。並聲稱"自2005年成立以來,金玉恆通集團公司每年保持50%的增長率,現時管理的投資基金總值已超過200億英鎊。"自2013年9月3日金玉恆通的官方網站關閉之後,金玉恆通方面再無任何消息。金玉恆通的理財計劃和宣傳片還掛在網上,但其所有聯繫方式均已無法接通。2013年10月21日,中國經濟網和360對金玉恆通涉嫌詐騙一事曝光。保守估計僅北京地區被騙投資者就達5000人之多,涉案金額在40億左右。

對此,於一般投資者而言,我們建議選擇選擇正規的大型金融機構,與金融業內朋友多瞭解市場情況,同時,仍是需要謹慎對待高收益承諾,瞭解金融領域常識性知識,切記收益與風險成正比。

互聯網金融:投資需謹慎,需嚴格防範網絡金融詐騙

二、應對網絡金融詐騙的自我保護

投資者要有效防範網絡金融詐騙,首先必須時刻保持平和的心態和冷靜的頭腦,對於過高收益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必須要保持警惕。同時也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瞭解國內市場情況。

在購買網絡理財產品時,應尋找正規渠道,要看該公司是否是正規的理財公司。注意對陌生網站進行殺毒、認證。在被要求提供身份證、手機號、信用卡等信息時要更加謹慎,防止騙子利用個人信息騙取資金。投資者在接受代理商、經紀人服務時,要認真審查對方從業資格,不全權委託、不將交易密碼告訴他人。對於從事黃金、外匯業務的公司,不僅要查看其營業執照,還可以直接到官方網站上查詢是否具有交易資質。

互聯網金融:投資需謹慎,需嚴格防範網絡金融詐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