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要塞區水線連在烏蟒島維修海纜的危險時刻

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那年,要塞區水線連在烏蟒島維修海纜的危險時刻

在當兵的幾年裡,經歷過不少驚險的事兒,最令我的一次,莫過於一九七零年那次到烏蟒島執行任務所發生的事件,直到今天想來還心有餘悸。

烏蟒島是黃海北部一個小島,傳說以島上發現黑色大蟒而得名。該島陸地面積1.88平方公里,地勢峭立險峻,四周傾斜入海,平時無風三尺浪,有風丈把高。

烏蟒島是石城守備區和海洋守區國防通信電纜中繼站,是兩個守備區有線通信重要樞紐。

是年八月的一天,烏蟒島通往海洋守備區海底通信電纜發生故障,兩個守備區有線通信癱瘓。接到維修指令後,在副連長劉生財、排長王孝德和技師張有平率領,一排和潛水排乘坐海運大隊50噸登陸艇近中午到達烏蟒島。

吃過午飯略微休息,領導領著我們幾個業務骨幹,坐潛水船到該島南部電纜入海處附近測試故障位置。颳了一宿偏南風,雖然早就停了,但海面浪湧還是挺大,木質的潛水船在海面上下左右顛簸,擾的心裡難受,胃裡直冒酸水,這是暈船的徵兆。我和幾個人溝通一下,隨即脫了衣服“撲通、撲通”跳進海里,還別說那種暈船的難受勁一會就好了不少。在弄清楚故障大致距離和方位後,返回駐地。

次日一早起來,晴空萬里,海面風平浪靜,是出海作業的好天氣。

全體人員登上登陸艇向預定目標駛去,到達目的地後,投下綁著粗纜繩的大鐵錨,順著電纜橫向來回拖曳直到勾住電纜。

十時左右,碗口粗的電纜被艱難的拽了上來,被固定在慣穿登陸艇右舷前後大滑輪上,船緩緩向海洋島方向駛去。接下來也沒啥活兒,只留幾個人盯著電纜查找故障點,其餘人都在休息。日近午時,潛水船送來豐盛的午餐,大夥兒各取所需,狼吞虎嚥吃了起來。

在此之前,東南風漸起,海面已經生起湧浪,風力逐漸增強,海浪越來越高,登陸艇在風浪中顛簸得更加厲害,不時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隆聲,感覺這艘船就快散架了。正在吃飯的戰友已經開始暈船了,紛紛扔下碗筷,有的找地兒一動不動躺著,有的冒著被甩到海里的危險,趴在船舷欄杆上嘔吐。我雖然出生在海島,也沒出過海打過魚,一般的風浪還是能對付的,但是遇到今天這種風浪就不行了。闖海的父輩曾告誡說,暈船的時候,想吐就吐,不能強忍著,吐完就吃,這樣才能不暈船。在我吐完後剛拿起饅頭咬了一口,翹起的船頭猛地砸了下來,只聽轟隆一聲巨響,登陸艇平放的大門鋼纜被打斷了,沉重的鐵門就像人的胳膊斷了一樣無力插入海里。頓時海水隨著浪湧毫無遮擋的不斷湧進通透的大倉裡,因受電纜牽制船無法規避,情況十分危急,再不採取果斷措施,將會發生船沉人亡的慘劇。

那年,要塞區水線連在烏蟒島維修海纜的危險時刻

副連長劉生財、排長王孝德和技師張有平,以及艇長緊急商量後,決定兵分兩路,一班由張技師領著割斷電纜,減輕船首負重;二班和三班由王排長領著下倉排水;副連長統籌全局。同時,艇長立即指示報務員發出sos緊急求救信號。我聽到排長一聲吆喝,頓時忘記暈船趕緊帶著本班戰士下到倉裡排水,二十幾個人(包括登陸艇上官兵)分四撥用水桶、洗臉盆,甚至連盛飯菜用的盆子都用上了。但是,排出去的水還沒有進來的水多,排水已沒有多大希望,而情況越來越危險。

此時大家都在關注割斷電纜的進展。電纜是由多根筷子粗的鋼絲纏繞,一開始用破壞鉗剪不動,又用艇上太平斧砍也不行,最後只好使用鋼鋸,速度雖然慢卻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經過不懈努力終於鋸斷電纜,綁上浮漂投到海里。獲得自由的登陸艇因前大門插入水裡不能前進,如果前進的話就像托子一樣扎入水裡,只有慢慢倒著往岸邊行駛。此時,海軍駐海洋島水警區接到求救信號後,派出的救援艦艇已到,因風急浪高無法靠駁只好緊緊伴航。

當腳踏實地登陸後,大家一個個都癱倒在海灘上,剛剛踏進鬼門關的一隻腳終於拔出來了,真是死裡逃生,我們活著回來了。

兩天後,新派的75噸登陸艇來了。經過充分休整後,我們又精神飽滿地來到故障點,順利修復好電纜,終於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

回到連隊後,要塞區副司令員黃國忠專門來到連隊看望和慰問大家,晚上特意在要塞區俱樂部舉行電影招待會。

題外話,借本文結束之際,深深緬懷已經故去的劉副連長和張技師,願英靈永存,來生再見。

那年,要塞區水線連在烏蟒島維修海纜的危險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