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統天下楊堅(一)

再統天下楊堅(一)

隋文帝楊堅

再統天下——楊堅(一)

不講歷史只說故事,大家好!我是講故事的呂秀才。我們今天講述一個全新時代的開拓者,他就是隋文帝楊堅。在中國歷史上,結束大分裂完成大一統的帝王其實是很少的,在楊堅之前完成這項工作任務的只有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晉武帝司馬炎,這其中劉邦和劉秀面臨的是短暫的分裂局面,司馬炎則是踩著祖、父兩代的肩膀成功的。由此看來,能夠與楊堅匹敵的先朝帝王也就只有秦始皇了。歷史是一個個輪迴,歷史也驚人的相似,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但這兩個短命王朝卻完成了大一統,併為接續它們的漢朝和唐朝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今天我們已經習慣於理性客觀的去理解這些歷史,所以我們會說秦漢風骨、隋唐盛世!

楊堅出生於公元541年,此時北魏已經分裂成為了東魏和西魏,西魏的實際控制者是宇文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宇文泰封賞有功之臣,為他征戰沙場的八位傑出將領就被封為“八柱國”,也就是八位柱國大將軍,楊堅的父親楊忠就是八柱國之一,當這裡面還有一位叫李虎,他是後來的唐高祖李淵的爺爺。根據隋朝正史記載,楊堅的家族是赫赫有名的弘農楊氏,不過也有很多歷史學家表示懷疑,這也很正常,名人想擺脫不太好的出身,給自己找一個有名的祖先,這種事在今天都常有,更何況是古代了。公元557年,西魏王朝變天了,當然也可以說是換了一面旗幟,因為主人還是原來的主人。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就如同當年的曹丕一樣,幹了父親沒能幹成的事,他篡位了,從此北周王朝代替了西魏王朝。楊忠的身上就又多了一份功勞,那就是擁立之功。伴隨著父親楊忠的發跡,楊堅也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官二代,古代的官二代比今天的官二代可牛多了,因為人家有爵位是可以世襲罔替的。公元568年,楊忠去世,27歲的楊堅就世襲了父親的爵位成為了隨國公。

在楊堅成為隨國公的時候,北周已經經歷了三位皇帝,這三位皇帝比較有意思,他們都是宇文泰的兒子,分別是二兒子、大兒子和四兒子,這三位皇帝前兩位都死在一個人的手裡,他就是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護,這也就說明,此時北周的實際控制者並非皇帝而是宇文護。不過夢想自己當皇帝的宇文護沒能如願以償最終被北周武帝宇文邕給擺平了,宇文護一死,宇文邕就開始真正掌握國家權力了。皇帝宇文邕是在一次次的陰謀與政治鬥爭中成長起來的,所以他就留下了一個病根,那就是疑心病。皇帝犯了疑心病,那隨國公楊堅就緊張了起來,為什麼呢?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因為楊堅顏值太高!有人跟皇帝說“楊堅大富大貴,有帝王之相”。這句今天夸人的話,在當年可以能要人命的。小人頻出,楊堅活的是心驚膽戰!為了驗證楊堅是否真如小人所說,皇帝宇文邕派出了自己的御用相面大師——趙昭來給楊堅相面。楊堅明白,自己能不能活下來就看趙昭怎麼說了?拼人品的時候到了,在趙昭為楊堅看相的過程中,楊堅莊重的站在大殿之上,但內心卻在飛速的思考著,他在思考自己和趙昭的關係到底如何?他也在思考一旦自己被趙昭坑了那應該如何應對?相面的過程持續了十分鐘左右,楊堅也體會了一把等死的絕望感。

相面完畢,趙昭向皇帝深施一禮說道:“啟稟陛下!臣觀隨國公相貌,看似非凡,實則一般。毫無大富大貴可言,勉強可以當個將軍吧!”我們的說趙昭是個聰明人,他不旦救了楊堅,也給楊堅和皇帝都吃了一顆定心丸,更為自己留了一條後路。為了彌補隨國公楊堅受傷的心靈,皇帝宇文邕讓自己的兒子宇文贇(yun)娶了楊堅的女兒楊麗華,這下成為了親家彼此之間的不愉快也就煙消雲散了。此後再有人拿楊堅的顏值問題說事,皇帝宇文邕就會不高興,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御用相面大師趙昭的權威人士,這權威性不容置疑!

公元578年,皇帝宇文邕去世,皇長子宇文贇繼位。這對於楊堅來說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為他的女婿成了皇帝,他的女兒成了皇后,他就是國仗爺了,而且這位皇帝女婿挺夠意思,還封他為大司馬、柱國大將軍。但是楊堅很快意識到,這個女婿有問題,什麼問題呢?就是殘暴且荒淫無道。宇文贇當上皇帝以後接二連三的有封了四位皇后,也就是說此時的北周一個皇帝五位皇后,而且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還指不定會有多少位皇后呢?更可怕的是,宇文贇對楊堅委以重任的目的竟然是為了除掉楊堅!他爹相信算卦相面這一套,他也相信,但他爹相信相面大師趙昭,他可不信。他的目的很單純,就是讓楊堅有更多入宮面聖的機會,然後吩咐左右侍衛,只要楊堅有什麼失態或者不敬的舉動就馬上殺了他。但這哥們智商堪憂,他不他的內心想法都告訴了自己的老婆楊麗華,並且不止一次的說:“別讓朕逮著機會,要是有一絲機會,朕就會殺你們楊家滿門。”

本以為自己可以平穩著陸的楊堅沒有想到,不惑之年的自己又會因為顏值問題惹來殺身之禍,自己的皇帝女婿就是個精神病,他沒說的都能幹出來,更何況不止一次的說過呢?在女兒楊麗華的一再叮囑下,楊堅每次見皇帝就想一個小媳婦一樣,大氣都不敢喘。從衣著打扮到宮廷禮儀,從言談舉止到工作態度,楊堅是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謹慎著。甚至有時候皇帝宇文贇故意刁難他,他也不生氣,也不會流露出一絲一毫的不敬。這下可難倒了皇帝女婿,這想殺了自己的老丈人總得有個合適的理由呀!老丈人呢?又是個天才表演藝術家,就是不進圈套。其實在皇帝糾結的時候,楊堅更糾結,這危機四伏的日子根本就不是人過的,那怎麼辦呢?反了他?不行,自己此時還沒有這個資本。繼續表演?不行,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呀!看來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走出去,也就是離皇帝遠一點。

很快,在楊堅的安排下,有人向皇帝宇文贇提出建議:把楊堅外放出去,貶出去。糾結的皇帝聽到這個方法也不禁連連讚歎,這真是一條妙計,既能讓楊堅遠離權利中心,也能讓他在自己的眼前消失,這真是一舉兩得,於是皇帝宇文贇下詔:任命楊堅為亳州總管,滾蛋吧!接到皇帝詔書的楊堅真是如獲新生呀!他毫不猶豫即刻啟程趕往亳州。楊堅明白這是一次逃命的旅程,但他更明白,他一定會回來的!因為他已經決定推翻北周,建立自己的一番偉業了!

打發走了楊堅的皇帝宇文贇彷彿去掉了一塊心病,如今自己大權在握,國家也很強盛,那就要好好的享受生活了。皇帝開始不理朝政,整日在後宮與嬪妃宮女為樂,大臣們勸阻他也不聽,大臣們搬出祖宗家法來壓皇帝,皇帝更絕,他把皇位禪讓給了自己的兒子。這一幕和當年魏孝文帝的老爹很是相似。21歲的宇文贇成了太上皇,6歲的宇文闡成了新皇帝,先皇坐在前殿,有事你們找他去。太上皇在後宮,都是嬌妻美妾你們別來煩我。宇文贇的打算是自己在後宮一邊玩樂就可以一邊控制朝局,也不至於大權旁落,事實上剛開始的一小段時間還真就是這種情況,但慢慢的他就沉迷於後宮不能自拔了。在他即將迎來22歲生日的時候,他突然病倒,在後宮累壞了,沒幾天積勞成疾的宇文贇就駕崩了。

國家的實際決策者駕崩,只留下了一個將近七歲的孩子來當皇帝,那怎麼可以呢?對於楊堅而言,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雖說新皇帝不是自己女兒親生,但自己的女兒可是先帝的正妻,這身份是其他幾個山寨皇后所不能比的,所以女兒楊麗華一定是太后。同時放眼天下,能夠臨危受命,穩定朝局的人,沒有比他楊堅更合適的了。朝臣之中,自己的心腹眾多,有他們的擁戴,自己的春天也就不遠了。果然不出楊堅所料,懵懂的小皇帝在眾臣的建議下頒發詔書,封楊堅為丞相,即刻進京輔政。

讓楊堅沒有想到,自己被貶不到一年就又回到了京城,而且自己沒費吹灰之力就升級成為了丞相,只能說顏值高、人品好是多麼的重要!現在自己的女兒是太后,皇帝是自己的外孫,雖然不是親外孫,但的確是個聽話的好外孫,自己已經成為了北周政權的實際控制者了,那接下來該怎麼辦呢?當然是篡位奪權了!

早在一年前楊堅就已經下定決心謀朝篡位了,當時時機不成熟,但現在情況可不一樣了,這件事也應該提上日程了。但是楊堅想篡位還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有一股強大的外部勢力干預,這股強大的外部勢力就是北周的宗室王爺們。楊堅的身份是外戚,皇帝他老爺。最不能允許外戚專權的就是皇家宗室,天下是我們家的不是你們家的,你的外孫子還不是你的親外孫子,你就臭不要臉的想獨攬大權,想得美!於是北周的王爺們就開始串聯起來,準備討伐楊堅。

此時楊堅也清楚,這是一場不可避免的衝突,既然必須面對,那就別等到暴風雨真的到來時在被雷劈了,先下手為強吧!楊堅定下計策,開始實施他的計劃,很快北周的趙王、陳王、越王、代王、滕王五位大佬級人物就都接到了朝廷的詔書,朝廷召他們進京主政。五位王爺馬上一起開會研究如何應對,最後的決定是:應該進京,不能讓楊堅做大,陛下需要我們,大周的江山也需要我們。研究決定以後,五位王爺率領一小部分人馬就星夜兼程趕往都城長安。當他們離長安還有三十里的時候,楊堅親自出城迎接,極其恭敬。進城後又安排他們在豪華的皇家驛館居住,飲食起居的待遇標準極高,楊堅還每天來請安,表示:我身為外戚,本就不應管理朝政,但是沒辦法,當時先帝駕崩突然,為避免國家動亂,不得已才暫時當了丞相,這天下本就是您宇文家的,現在五位王爺來了,五位王爺共同輔政這陳就放心了。

就當五位王爺在驛館裡分析形勢,認為自己錯怪了楊堅的時候,突然數百精兵從驛館的地道中突然殺出,毫無防備的五位王爺瞬間成為了刀下之鬼。解決了巨大威脅的楊堅認為自己距離皇位也就只剩最後一步了,那麼接下來楊堅是如何進位稱帝的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