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以世界公民身份,推動愛沙尼亞數字國家計劃

“數字國家計劃”由愛沙尼亞2014年發起,據曹寅介紹,該計劃旨在通過部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建立全球首個沒有物理邊界,完全基於數字空間及共識的數字國家”。

曹寅,能源區塊鏈實驗室首席戰略官、愛沙尼亞數字國家計劃顧問委員會成員。最近,耳朵財經對曹寅進行了一次專訪,聊了聊他專注推動的愛沙尼亞數字國家計劃和區塊鏈+能源領域的一些思考。

曹寅:以世界公民身份,推動愛沙尼亞數字國家計劃

成立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加速構建數字國家和數字社會

“佈道者”最原始的意思是指宣揚宗教精神,號召眾人信教的人。發展至今,其適用範圍早已不僅僅侷限在宗教語境,各行各業的開拓者和傳播者都可稱之為佈道者。曹寅現在就在以佈道者的身份積極推進愛沙尼亞數字國家計劃。

曹寅:以世界公民身份,推動愛沙尼亞數字國家計劃

目前,基金會已經在柏林、塔林以及赫爾辛基設立了辦公室。為了聯結當地的數字創業社區和數字貨幣社區,基金會將利用自身掌握的數字貨幣經驗,孵化扶持當地優秀的團隊,同時讓投資者收穫比較可觀的經濟收入。

有意思的是,三個項目的名稱均和西方著名歷史事件——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狂飆突進有關,這是純屬巧合還是有什麼特殊的用意呢?

對此,曹寅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在他看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狂飆突進激發了人類對社會及自身定位的重新思考,“我們希望能夠呼籲大家重新思考人和組織,個體和集體之間的關係”。

目前區塊鏈行業方興未艾,各種項目依舊層出不窮。既有腳踏實地做事的,也有渾水摸魚的,大家急需一套標準化的行業規範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同時,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服務的公司或組織漸漸成為一種剛需。而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數字啟蒙基金數字狂飆科技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立的。

談及未來的發展,曹寅很堅定地說道“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數字啟蒙基金、數字狂飆科技的目的是打造一個體系,從多方面加速發展數字國家和數字社會”。

《禮記》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位區塊鏈佈道者正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數字建國”的美好理想。

區塊鏈的本質是對生產關係的重塑

事實上,曹寅參與的區塊鏈項目有很多,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數字啟蒙基金、數字狂飆科技只佔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在此之前,他便已經開始嘗試將區塊鏈與能源行業結合,併成功創辦了能鏈項目,這也是全球首家能源區塊鏈實驗室。

經常混跡幣圈的用戶應該很清楚,目前區塊鏈項目普遍和遊戲、供應鏈等行業有關,無論是“加密貓”在全球範圍內的大熱,還是京東、阿里巴巴等國內巨頭紛紛推出改善供應鏈管理的區塊鏈應用,都說明了這一點。能源和區塊鏈結合的案例並不多見,曹寅為何將其作為自己的創業目標呢?

這還要從他的個人經歷說起。

2013年,國內迎來第一批數字貨幣愛好者。受他們宣傳投資比特幣獲得財富暴漲機會等言論的誘惑,陸陸續續有大批“韭菜”上車,曹寅就是其中一位。“當時沒有什麼比較火的區塊鏈項目,陸陸續續拉了一些朋友投資比特幣”。

彼時的曹寅剛剛以Frost&Sullivan中國區能源和電力團隊負責人的身份離職,如何開始下一段征程成為擺在他面前的問題。他在等一個機會,一個可以顛覆整個能源行業的機會。就在此時,他把目光投向了區塊鏈。

當別人還不懂共識機制為何物的時候,曹寅不僅可以駕輕就熟地為朋友介紹這些艱澀的技術術語,對這一技術背後的商業邏輯也逐漸清晰。這得益於他早年在復旦攻讀本科時修習軟件工程學和歷史學位,以及後來奔赴維也納大學攻讀經濟學的經歷。

在他看來,區塊鏈的本質是對生產關係的重塑,這些生產要素都可以根據既定規則決定由誰來分配、如何分配。“像土地、技術這些都可視為生產要素,金融的工作就是對這些要素進行分配。而區塊鏈要解決的是分配給誰、由誰分配和如何分配的事,所以說區塊鏈的本質是生產關係”。

這和他曾在Frost&Sullivan工作時長期宣傳的“能源互聯網”概念不謀而合。於是,在籌備了一段時期後,北京能鏈眾合科技有限公司隨之成立,最初的創始人有四位,除曹寅,其他三位分別是林樂、朱偉卿和王立仁。

做別人不想做的事兒,發力綠色金融

能鏈要做的是很多機構不想做的事情,那就是解決綠色金融第三方過多,成本較高的問題。

“綠色金融”主要是指金融業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引導資金流向節約資源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引導企業生產注重綠色環保,引導消費者形成綠色消費理念。2015年,被認為是我國的綠色金融元年,也就是說“綠色金融”絕非什麼新鮮的概念。作為後起之秀的能鏈又如何與其他老牌金融機構對手競爭呢?

對此,曹寅的回答也十分簡單,“能鏈是沒有什麼對手的”。原來,綠色金融由於注重環保,經濟成本經常要讓位於環境成本。對於逐利的金融市場而言,綠色金融的吸引力明顯要遜於其他行業,這也造成了該行業賽道較窄,選手較少的現狀。這也是為什麼說很多機構不想做綠色金融。

此外,曹寅對於自身在能源方面的經驗也十分自信。從他的履歷可知,曹寅不僅是國內首創“能源互聯網”這一概念的第一人,全程參與過中國能源互聯網政策的制定,而且還曾擔任多家機構的區塊鏈或能源顧問,可以說是能源行業的資深專家。

能鏈的優勢確實十分明顯,而且定位也十分明確。曹寅的願景是藉助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來杜絕行業壟斷,這也是能鏈使用聯盟鏈機制的原因。

“中國目前的互聯網是以壟斷性為主的,BAT這樣的巨頭公司控制了絕大部分資源。我當初提倡的能源互聯網是要實現多箇中心化、去中心化或扁平化,包括生態、社群這些概念,而區塊鏈作為下一代價值互聯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此外,利用區塊鏈減少工作流程,降低監管成本也是能鏈要達到的目標之一。

然而,事情卻遠非如此簡單。

國家層面屢屢釋放出對綠色金融的支持信號,“綠色金融標準化”更是被寫進十三五規劃。單就政策而言,此時發展綠色金融無疑是個很好的時機。但說到區塊鏈,政策似乎就不這麼明朗了。

自去年9.4風暴以後,國家對數字貨幣和ico的態度已經十分明顯。交易所徙地千里,流亡海外,許多項目接連遭遇破發。能鏈又如何面對政策的不確定性呢?

對此,能鏈的做法是選擇落戶政策較為開放的深圳。“那邊的官員對區塊鏈理解的較為透徹,所以溝通起來比較方便”。

不得不說,曹寅對整個行業有著深刻的洞察力。在他的帶領下,能鏈的發展已漸漸步入正軌。目前,公司已獲得北京金科君創和上海古蓮資本領投的千萬元級別天使輪融資,估值早已過億,和國外的一些公司也已達成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