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經愛恨交織得咬牙切齒,會更容易看懂這個故事

如果你曾經愛恨交織得咬牙切齒,會更容易看懂這個故事

收拾男友/丈夫,這麼沉重的倫理話題,和《魅影縫匠》這部看起來輕鬆愉快的愛情影片自相矛盾嗎?

在《魅影縫匠》,一點也不!電影裡有太多愛情、生活以及人性上的真實細節,戲劇張力在人物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展示瞬間稍稍溢出。這些細節都以“戀人的難以捉摸”為主題,事實上,有過相關經歷的人,會邊看邊竊笑。

如果你曾經愛恨交織得咬牙切齒,會更容易看懂這個故事

丹尼爾·戴-劉易斯在息影之前,最後一部電影入圍了奧斯卡,角色是服裝設計大師雷諾茲。

雷諾茲是一個孤獨的男人:因為童年不受呵護,加上母親的改嫁,他受到很大的打擊,也造成了他個性中脆弱、多疑的弱點。

因禍得福的是,這種個性反而賦予了他強烈的創作慾望,甚至直接給他靈感。

如果你曾經愛恨交織得咬牙切齒,會更容易看懂這個故事

雖然時常會讓他陷入苦悶,但埋頭做衣裳的樂趣,讓他能夠忍受孤獨的痛苦。慢慢地,他習慣了把情感寄託在華麗的衣服裡。

有戀母情結的雷諾茲,雖然身邊常伴女模特,但沒有多少人能忍受他事事追求完美的強迫症脾氣。

如果你曾經愛恨交織得咬牙切齒,會更容易看懂這個故事

他住在一塵不染的大宅兼工作室內,每天打扮整齊才見人。

吃早餐時是他靈感爆發的時刻,絕對不能被打擾,就連旁人細微的咀嚼聲音都是一種打擾。

如果你曾經愛恨交織得咬牙切齒,會更容易看懂這個故事

但是有一個女孩卻折服了大師,她是青春無敵的阿爾瑪。

大師在旅店早餐時遇見當服務員的阿爾瑪,覺得她很可愛,隨即約她出去,還發現她擁有完美身材。

如果你曾經愛恨交織得咬牙切齒,會更容易看懂這個故事

就這樣,她成為大師的好模特,進而成為戀人。

但大師卻慢慢發現,自己對周遭的一切開始失控,兩個既強悍又脆弱、敏感的戀人之間開始了相互角力。

雖然大師的姐姐是工作室的負責人,但阿爾瑪處處宣示自己才是這棟大房子的女主人。哪怕公主前來量身定做衣服時,她也敢斗膽上前。

如果你曾經愛恨交織得咬牙切齒,會更容易看懂這個故事

如果覺得這段文字還是不太明白“愛情中兩個強大自我的多重角力”是怎麼一回事,那就想想《臥虎藏龍》好了:武功大師李慕白,陷入中年危機,正在苦悶時,遇到了年輕貌美的玉嬌龍,再加上一個俞秀蓮……

一代宗師李慕白,差點就折在了小姑娘手裡。

相比之下,丹尼爾·戴-劉易斯的角色低調得不可思議。就連他衝女主角發火的時刻,也保有英國紳士那種禮貌的聲線,可以說是史上最文質彬彬的撕逼了。

如果你曾經愛恨交織得咬牙切齒,會更容易看懂這個故事

丹尼爾·戴-劉易斯向來演技出神入化,但觀眾還是能看得出他使用的方法,看得出那是他的演技(如《林肯》)。而這次,他好像融入了角色,讓人感覺很真切,憂鬱的眼神,散發出鄉愁孩童般的憂傷,那是他母親的魅影,映在他的眼神中。雖然貴為聲名鼎赫的大師,但是,在提及母親時,他變得特別脆弱,聲線、眼神都變得柔和。

在他病重奔潰時,戀人阿爾瑪讓脆弱的他感受到了童年最渴望的關愛,他陷入一種無法完美解決的矛盾心緒中……阿爾瑪發現,這麼強悍的人,在病的時候,也會任她擺佈,完全屬於她一個人。就這樣,小服務員收服了鑽石王老五。

看來,男人心理最脆弱的時候,最容易收服。懂得把握時機最重要,什麼擅長美食、溫柔體貼都是浮雲。

但是,這畢竟是一個畸戀的角力故事,語言上、意識上的暴力,讓人體味到主角的壓抑與快感。影片在美國上映時被定為R級,也怕你學會了就拿男友來做實驗啊。

如果你曾經愛恨交織得咬牙切齒,會更容易看懂這個故事

如果你曾經愛恨交織得咬牙切齒,會更容易看懂這個故事。但是,《魅影縫匠》可能是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簡稱PTA)所有電影中最通俗易懂的作品了。

什麼是典型的PTA電影,很難以一言概述,大概可以勉強歸結為:全片聚焦在主角自我的覺醒,兩大角色之間的控制和反控制,形成強烈的戲劇矛盾。

這一次,在角色的處理上,PTA迴歸了傳統,《魅影縫匠》中的設計大師不同於《大師》《血色將至》中那些激情澎湃的梟雄。他還放棄了自己擅長的多線敘事(《不羈夜》《木蘭花》《性本惡》),中後期作品中晦澀隱晦的人生終極話題討論也不見蹤影(《大師》《血色將至》),相反,觀影過程讓人非常輕鬆愉快。

但是,當我看完全片,有這樣一個感覺:毫無疑問,《魅影縫匠》還是一部典型的PTA電影。

如果你曾經愛恨交織得咬牙切齒,會更容易看懂這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