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2歲海軍飛行員爲躲人羣犧牲,父親卻捐了10萬元,萬人悼念


中原大地,歷來都是英才輩出的地方,很多的英雄生於這裡,長於這裡,抗日戰爭年代楊靖宇、許世友、吉鴻昌等等都是響噹噹的人物,而到了近現代也是湧現了無數的英雄人物。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河南一直被很多人詬病,其實每一個地方都有好和不好,我們不能拿一隻眼去看待事物。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河南英雄他叫魯朋飛,是一位海軍飛行員,為了躲避密集人群而壯烈犧牲。

魯朋飛出生在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磨頭鎮際西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親是一個賣菜的菜農家裡還有著一個哥哥,朋飛自小就非常喜愛小飛機,心中也一直懷揣著飛行員的夢想。高中畢業那年,家裡想讓他學醫,因為學醫沒有什麼奉獻,當會計師的舅舅建議他學財會。但是倔強的朋飛沒有聽從家裡人的意見,聽說學校裡面招收飛行員,朋飛就偷偷的報名參加了順利的通過了體檢,而這個時候,他才把消息告訴父母。

父母勸他說,以他的成績考個名牌大學不成問題,要慎重選擇。朋飛說:我喜歡部隊,喜歡飛行,我的選擇只有這一個!他的選擇,最終得到了父母和舅舅等人的理解和支持。朋飛入伍的那一天是父母兩個人最有面子的一天,戴著大紅花,送行的人擠得裡三層外三層,好不風光。入伍後的他深知父母的不容易,每月都將節餘的津貼寄回家中,減輕父母的負擔。而他自己,每次都是穿著打著補丁的衣服。


雖然對自己十分的“摳”,但是他對別人卻異常的慷慨。他利用週末時間,發動同學募捐,整整刷了586雙鞋子,洗了345件衣服,晾乾後統一裝箱,聯繫慈善組織,送到山區孩子們手中。正是因為這樣的品質才塑造了以後的朋飛。傘降訓練是每名學員飛向藍天的必修課目,然而對高空存有先天恐懼心理的魯朋飛來說,卻是一道難關。但是為了夢想他始終堅持,一次不行就二次、三次無數次。終於在努力下成為了全班跳傘第一。

這一日,飛行一團二大隊一中隊教員姜濤帶領學員魯朋飛,駕駛某型初級教練機進行起落航線訓練。起飛後,塔臺發現飛機發動機拉出異常的青煙,立即提醒飛行員“檢查溫度”。此時,飛機已接近機場邊緣,正前方100多米及其左右前方地面上均為人口密集區域,分佈有村莊、駕校、廠房、居民樓、醫院、加油站、商業中心等。如果降落造成的損失無法估計,當機立斷,他們來了個180度的轉彎,墜向一片樹林犧牲了,而地面則完好無損。

蒼天垂淚,大地齊悲,護送魯朋飛烈士骨灰回鄉的靈車緩緩啟動。上百名官兵佇立在道路兩旁,向烈士作最後的告別。“敬禮!”隨著一聲口令劃破寂靜,一隻只舉起的右手久久不肯放下。曾經朝夕相處、情同手足的戰友們哽咽難抑,大家在心裡默唸著:朋飛,我們的好兄弟,一路走好……朦朧的曙色中,靈車向養育了許多仁人志士、英雄豪傑的中原大地疾馳。而他的高中沁陽一中將一條路以著他的名字命名。


英雄逝去,最為傷心的莫過於英雄的父母,但是來的那天晚上,朋飛的父母卻做了一件感天動地的事情,他們拿出省吃儉用的2萬元給了另一位犧牲軍人的父母,並說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點錢算朋飛的一點心意。我家朋飛犧牲了,可我還有個兒子,而他們只有那一個兒子。很多的戰友和親朋都為他們捐款,但是他們卻從撫卹金中拿出10萬元,作為魯朋飛所在的飛行二大隊困難學員補助金。這就是英雄的父母,高風亮節的楷模。

人的不朽,不只是因為他在萬物中唯一具有永不衰竭的聲音,而是因為他有靈魂—有使人類能夠同情、能夠犧牲、能夠忍耐的靈魂。英雄魯朋飛犧牲了,帶走了父母的思念和祖國的寄託,但是他卻拯救了許多的百姓。烈士的精神,從來都不會被忘記,它就像一封信,告慰著離開和留下的人,新的生命,也會在新的生活裡,點燃起所有夢想!中國有你們,我們放心。有你們,我們百姓才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