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學召開法科研究生實踐教學研討會

近日,由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院主辦,西北政法大學中華法系與法治文明研究院法律志願者中心、陝西省普法志願者協會秘書處承辦的法科研究生實踐教學研討會在西北政法大學雁塔校區國際法研究中心報告廳成功舉辦。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孫昊亮教授、副院長馬光明、西北政法大學教師代表郭升選教授、褚宸舸教授、張西安副教授及學生代表20餘人參加會議。陝西省司法廳法律援助工作處馬異文處長代表司法廳受邀與會並講話。《法制日報》《民主與法制時報》《陝西日報》《西部法制報》等多家媒體記者採訪了本次研討會。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馬光明主持會議,並從四個方面對西北政法大學近年來法科研究生實踐教學進行了介紹:第一,學校建立起完整的課程教學、實務訓練、學位論文撰寫三個互相銜接、互為支撐的法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體系,建立了高等學校與實務部門合作育人的交流平臺。第二,利用“雙千計劃”培養了一批具有豐富經驗的研究生導師。第三,建立了形式多樣的研究生實務訓練平臺,形成了碩士研究生實務訓練、實踐課程、與導師共同參加實踐調研的實踐教學形式。第四,完善了實踐教學相關規章制度,構建了研究生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和模式。

西北政法大學郭升選教授、西北政法大學褚宸舸教授、西北政法大學張西安副教授發以及三位學生代表做了主題發言。

郭升選教授首先介紹了西北政法大學實踐教學之一“法律診所”的優勢和特點並提出未來完善的建議。他強調在實踐課程縱深及寬度方面,校外導師可以相對固定化,使學生認識到實務導師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他從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兩個方面談了完善的建議,認為學校和相關部門應簽訂相對長遠的人才培養協議,學校考核方式要實現動態多元。他指出法科實踐教學活動中學生存在角色定位不明,今後學校應強化並促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定位,規劃自己的職業。

褚宸舸教授主要介紹了西北政法大學將課程和實訓延伸至社會(公益)服務領域的做法。他認為,社會(公益)服務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塑造學生職業倫理、價值觀,從而激發學生青春活力,實現其在社會服務中的價值。他強調應該建立社會法律志願服務的平臺,打破門戶之見,問題導向,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教師率先垂範,做好對學生的引領和指導。西北政法大學在社會(公益)服務方面,2016年建立陝西省普法志願者協會,秘書處設在中華法系與法治文明研究院,研究院專門成立法律志願者中心,學校成立禁毒防艾社團。2017年上半年協會秘書處和團省委合作,設立“青春與法:青年普法行”的系列講座,在西北政法大學、西安醫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進行過多場講座。他以自己指導的幾個研究生成才、成長的例子,對教師如何引領研究生從事實務調研寫作,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談了具體的心得和經驗。

張西安副教授講到,法律診所實質上就是在行動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它本身契合研究生實踐教學理念。他強調,從學校來講,應從軟件和硬件上建立一個和實踐教學、專業技能培訓相適應的體制。從學生的角度講,強調學生要敢於吃苦,在掌握好基礎理論的同時,要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實踐教學本身和法律診所的教學存在一定的侷限性,老師應做好案例篩選和相關指導工作。

學生代表2015級法碩張鑫同學分享了個人的體會和感想。他認為,實習過程本身就是對自己所學知識最好的一種檢驗,實習過程不是重在學習,而是重在掌握交流的能力。在實習過程他發現自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存在偏差和欠缺。

學生代表2015級法碩吳青青同學講到,實習過程中自己學到了很多理論和實踐性的知識,但在在回答當事人問題時還是面臨很多實踐操作能力的困惑。

學生代表2016級法碩李強同學,實訓項目不管是從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是從法律職業的導向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今後會加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學生通過實訓可以發現自己的興趣、優勢和欠缺,這對職業規劃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與會的媒體進行了提問,並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西部法制報社記者王雪峰詢問:近年來學校在幫助農民工維權的方式、方法,案件辦理效果以及學生參與熱情的情況?對此,郭升選教授回答:研究生方面,民事法律診所和陝西省農民工維權總站建立合作關係,使學生可以進行實踐性活動,如接待當事人、真正地跟著律師出庭、接觸案子。學校搞接待室,在媒體上打廣告公佈電話,就是想聯繫社會,讓真實的案子走向我們學生跟前,不能搞模擬案例。每學期學生都會自我總結。學生也希望有更多的平臺,有更多的實踐機會,熱情度都挺高。這次召開座談會,就是想搭建更多的平臺。

陝西日報記者張丹詢問:學生們在投入實踐前覺得自己理論功底深厚,一投入實踐中就覺得束手無策,在學校能做出什麼樣的線上的輔導,讓學生面對案件時能更條理。郭升選教授回答:我們法律診所的教學主要分兩個部分:一是參與實踐活動,二是每週會有一次集中的面授,就像上課一樣。面授的內容和形式都是靈活的。面授的內容主要是老師的設計。課程主要是十七次,會針對法庭調查,開庭,詢問進行輔導,也會針對學生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處理。同時,教師還會進行課外間接輔導,指導前先進行小組討論,各自表達自己的主張和理由,然後老師答疑。還會通過qq群進行上課,下發資料,實時互動。

陝西省司法廳法律援助工作處長馬異文和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孫昊亮教授做了總結髮言。

孫昊亮教授最後對會議進行了總結,他提出,實踐教學要更深入的開展和進行。在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也要強調理論方面的昇華。在實踐當中,加強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今後實踐教學還需要總結凝練、提升和推廣相關模式。

西北政法大學召開法科研究生實踐教學研討會

(供稿:西北政法大學中華法系與法治文明研究院。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研究生劉學濤、史凱強、王鵬、劉敏整理,褚宸舸教授修改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