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奔五男人的痛苦與無奈:和父母一起生活,每次拉開冰箱就胸悶!

轉來的一篇文章,看完很有感悟,和大家分享分享! ================== 和長輩生活在一起真是考驗心性。 我岳父母性格非常溫和善良,溫和善良到我會擔心他們委屈自己,儘管他們非常小心,但飲食習慣的差異經常會讓我覺得互相適應起來真不容易。 我回家晚,到家經常第一件事就是進廚房,進廚房後會不自覺拉開冰箱門找點吃的喝的,可每次拉開冰箱門,就會胸悶一小會兒。冰箱裡幾乎找不到我能吃的能喝的,但會塞得滿滿當當。 冰箱裡最扎眼的,首先是保鮮膜蓋好的各種剩飯剩菜,哪怕只是剩下一點點,都會在冰箱裡放好。然後就是蔬菜,冰箱裡放蔬菜不是個事,但各種用塑料袋裝著的蔬菜塞得滿滿的,看著還是覺得堵。 我最不能忍受冰箱裡有紅薯、西葫蘆、南瓜之類——西葫蘆是我家冰箱裡的常客,我岳父母是河北人,會四十多種西葫蘆的做法——每次在冰箱裡看到西葫蘆,我腦袋都會嗡的一聲,接著暗自嘆息,啊,我兒子將來也會被培養成西葫蘆的愛好者,將來也會四十多種西葫蘆的做法。 讓老人放棄對西葫蘆的熱愛,絕對比培養孩子喜歡上西葫蘆要難。 我岳母喜歡喝粥,但永遠是小米粥或南瓜粥,我看著心疼,希望她能吃點好的。因為岳母幾乎不吃肉。我猜她是從小習慣自我犧牲照顧家人,最後自我說服變得不吃肉。甚至,雞蛋也是你做好後端上桌,否則她只會做給孩子吃而自己幾乎就不會碰。 她不會和我們一起吃肉,但我發現她能接受潮汕餐館的海鮮粥,於是特意買了幹鮑魚、瑤柱之類,告訴她可用來熬粥,卻不見任何動靜,我先是不快,但馬上檢討自己工作不到位,特意示範了兩次海鮮粥,再然後,我發現櫥櫃裡的海鮮幹品全都發黴了。 我和老婆都喜歡在廚房學些新花樣,而且偏崇洋媚外。偶有成就,特別希望讓父母分享,他們身上自我剋制的印記有多強烈,我們補償的願望就有多強烈。但是,哄老人需要比孩子更多的耐心,我知道這點,但很難做到。 我是個輕易不死心的人。看到岳母做的麵條差不多快成漿糊了才撈上來,於是好幾次悄悄藏著示範之心,使勁渾身解術,希望他們知道麵條還有其他做法之美。但似乎我們隻影響到岳父,他明顯在遷就我們並能坐在一起吃,而基本不和我們共桌的岳母,碗裡的粥和麵條沒有任何變化。 同樣,冰箱冷凍室裡我們兩口子買的各種牛羊魚蝦,他們永遠不碰,甚至專門為他們買的餛飩、水餃、湯圓之類,他們也永遠不動。 這是一種靜悄悄的挫敗。每次我會先胸悶難受,然後開始理解他們——幾十年的習慣,怎麼能靠你說幾句說改就改的? 看他們喜歡在冰箱裡放剩飯剩菜,我突然想起一種叫碗櫃的傢俱,他們這是把冰箱當碗櫃使啊,似乎現在已經很少有碗櫃的,我懷疑1995年以後出生的人,都不知道什麼是碗櫃了。 晚上回來看到冰箱裡的剩飯剩菜,如果盤子裡剩的分量少,我會悄悄倒掉或吃掉。還好,我岳父母做的飯菜口味非常清淡,寡油少鹽,吃掉剩菜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我父母的剩菜才叫可怕,湖南人習慣重油重鹽,現在油便宜,他們炒菜更是捨得放,若是葷菜,吃到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浸在油裡。在他們看來,既然放這麼多油,無論菜剩多少,這是決計不能浪費倒掉的,必須倒進碗裡泡飯吃。 這種時候,我實在沒法有耐心和好脾氣勸阻,他們把半碗油的剩菜倒進自己碗裡,我就看見半碗油流進他們的血管,然後沉積在血管壁上,然後他們中風腦溢血……我會衝他們大吼,然後他們對吼回來。 我完全無法說服改變他們,哪怕是反覆講,你為了不浪費喝下去的油,省下的那點錢,絕對抵不過你們因此治病住院要花的錢。為表孝順,我有時會賭氣把所有剩菜盤子裡的油都倒進我的碗裡。 其實,我希望他們看我這麼作踐自己會心疼。 錯,如果我一口氣幹了碗裡的油,他們臉上便會浮現出難得一見的對你終於懂事知道節約的由衷讚賞的慈祥笑意。啊,每次回家或他們來北京小住期間,我胖出來的脂肪,都TM應該是褐色的吧。 他們似乎不能正確感知時間的流逝,飯桌上我媽經常會說,你怎麼飯量變這麼小了,咋回事啊?你以前真是能吃,然後拼命勸我多吃。我,一個奔五的人,有時會假裝還是三十年前,埋頭大吃幾口。 看到他們滿意的欣慰,沈從文晚年那句遺言就會在心頭湧起:我對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好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