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別讓「藥廠」成爲替罪羊!

《我不是藥神》中,格列寧藥廠的負責人,儼然成了大反派!不僅對白血病患者降價的訴求置之不理,還要求警察儘快追查救命藥的來源。那趾高氣揚的嘴臉,對患者的生死置之不理,一心只為賺錢。

我不是藥神,別讓“藥廠”成為替罪羊!

不過,藥廠是不是被妖魔化了。

在最後庭審的時候,公訴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是格列寧的藥物救了這些白血病人,而不是所謂的“藥神”!

大家似乎寧可接受,疾病無藥可治的“天災”,也無法接受有藥買不起的“人禍”!

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換貧而患不安。”但社會資源從來就不能完全平衡。不可否認,中國的窮人還很多,無論藥物賣的多便宜,也有買不起;無論醫保多麼好,也有人看不起病。我們是不是直接把這個藥物禁止了問題就解決了?藥廠都不要研發新藥了,均平富,有錢人和窮人都沒法治病,就天下太平了?

我不是藥神,別讓“藥廠”成為替罪羊!

要不是有這個藥廠研發出來的“神藥”,白血病患者無路可走,現在有了藥物,事情反而不對了?

但是,誰都知道,研發藥物需要多大的投入,成功率又是多麼的偶然。如果不是這麼難,中國早就研製出自己的腫瘤藥物了。

強制要求藥物便宜,是否就等於一種“劫富濟貧”,研製出這麼好的藥物,都不能賺大錢,誰還願意投入那麼大,去研究下一款的救命神藥呢?

在諸多的企業中,最賺錢的可絕對不是藥廠。金融大鱷,房地產大亨才是最賺錢的,蘋果手機市值最高,亞馬遜總裁世界首富,銀行家富得流油,煤老闆,石油行業都在攫取暴力,哪一條你能討價還價?

所有壟斷行業都在瘋狂賺錢,如果非要針對研究治病救人的藥廠,尤其是研製出來這麼好藥物的藥廠,是不是有失公允呢?

社會資源分配從來就不夠不均衡。很遺憾,無論什麼時候,有錢人都不能成為大多數。如果非要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人後富起來。而醫藥行業的發展,給包括白血病人在內的重症患者找到了生命的希望,雖然暫時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負擔的起。

我不是藥神,別讓“藥廠”成為替罪羊!

如果可以選擇哪一行先富起來,金融、石油、煤礦等行業相比,我更希望是治病救人的醫藥產業!

我不是藥神,別讓“藥廠”成為替罪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