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摩擦具有五方面破壞性

中國網:7月6日,美國開始對第一批清單上818個類別、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作為反擊,中國也於同日對同等規模的美國產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醞釀一段時日的中美貿易摩擦正式升級。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摩擦的前因後果,《中國訪談》節目特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女士進行分析。

陳文玲: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摩擦具有五方面破壞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鄭亮 攝)

中國網:自從美國揚言對中國開始加徵關稅以來,雙方的貿易摩擦就開始不斷升級,您對此次貿易摩擦怎麼看?

陳文玲:我覺得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貿易衝突不斷升級的過程。本來我覺得是完全可以迴歸到貿易談判、雙邊談判,走向合作共贏的這樣一條道路。但是我覺得美國是沿著錯誤的道路越走越遠。

從一開始,中國主動制定“百日計劃”,擴大從美國進口飛機、牛肉、能源,而且2017年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我們擴大了對飛機的進口,然後我們從美國進口能源——頁岩氣、石油、天然氣,實際上我們和同期比較已經增加了8倍。我們也增加了對美國牛肉的進口。中國在制定一年的計劃,還想跟美國繼續在貿易問題上進行談判,不斷地進行良性互動。但是美國3月份推出鋼和鋁關稅之後,接著是“301調查”報告,就宣稱要對中國500億商品、1333個品種規格的商品加徵25%的稅。

這個“301調查”報告出臺的時候,我正好在美國,跟美國有關智庫在做中美問題相關的調研、討論。那個時候美國的英文版是185頁,還有1000多個腳註,有5個文本副本。

據美國專家說,在這個報告的撰寫過程中,當時專家做出的評估是300億美元,後來美國的特朗普總統看了以後認為太少,還要再加一倍,要600億,最後出臺是500億加徵25%的關稅。這個中間,“301調查”報告整個發佈之後,實際上得到中國非常強烈的反應。中國表示一是不怕,二是不躲,三是奉陪到底,要以同等規模、同等力度進行反制,所以就有了美國派出姆努欽為首的7個人到中國談判,也有了他們邀請副總理到美國談判,在美國談判還發表了一個共同聲明,說中美雙方表示不打貿易戰,我們不再對對方加徵關稅。大家認為貿易摩擦不會升級。但是讓大家大跌眼鏡,包括中國和美國社會,結果下來了,不但沒有終止,而且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升級。

原來的基礎上升級,表現在一個是7月6號它出臺了第一批818個品種加徵25%的關稅,340億美元。這個加徵關稅(名單)推出之後,中國政府的態度當然是一如既往的,本來貿易戰我們是不願意的,你挑起的貿易摩擦,中國不能不反制。不管是從國家的利益、中國國民的意願,還是從我們市場的平等的原則,還有WTO的規則,中國肯定要對你這種單邊制裁,用國內的法律制裁我一個國家,對於這種行為——逆歷史潮流而動,而且是違背WTO規則的行為,中國當然要做反制。中國在7月6號12點01分也做出了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反制。

在美國做出這種非理性貿易制裁這樣一個基礎上,中國採取反制措施,我認為是無可指責的。中國是在道德、道義制高點上,因為我們主張經濟全球化,主張貿易普惠,主張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是互聯互通的。所以,我覺得中國是面向未來做出這些大的舉措,而且和美國也不斷進行溝通,不斷進行良性互動,覺得要通過兩個國家進行雙邊談判,至少我們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在WTO的規則下探討問題的解決。

咱們現在先不說這個問題是不是問題,就是從兩個國家對於貿易摩擦的態度來說,中國毫無疑問,我覺得它體現了一個大國的包容、寬容、等待、耐心、忍讓。美國越來越非理性,把這個貿易摩擦推向不斷升級的過程。

不管是貿易衝突也好,貿易摩擦升級也好,實際上都是一個,都是用貿易制裁的武器、貿易訛詐的手段,來對國際上應該受到尊重的,對國際秩序、國際規則、國際市場,包括美國市場作出重大貢獻的一個國家進行這種毫無道理的野蠻的制裁。我認為這應該受到譴責,應該反對,應該反制。我覺得如果任美國這樣下去,它將會給中美之間,給世界,給美國都帶來重大損失。我覺得它會從五個方面給世界、給中美關係帶來重大破壞。

第一,它會破壞國際貿易規則、貿易秩序,乃至最終可能會瓦解國際貿易體系。美國一直在說WTO對美國是不公平的,美國要堅持公平貿易,他們駐WTO的大使也堅持凡是對美國不利的,都叫非公平的,所以要在貿易上體現美國第一、美國優先。

咱們知道貿易是公平的,貿易是平等的,貿易不存在誰第一、誰優先,雙方在平等的貿易規則下進行商品的交易、交換,是一種市場的行為,也是雙方自願的行為。實際上貿易本身,特別是跨國貿易,就是一個國家國內的需求對另一個國家商品供給的市場需求,而美國的這種國內的需求就導致了它的採購商、美國的企業到中國來進貨,來進口中國的商品,是一個跨國的市場行為。所以這裡面沒有誰第一、第二的問題,是一個跨國的市場交易。你對跨國市場交易制裁的應該是美國進口商,誰讓你來中國採購商品!你採購商品造成美國貿易的逆差。你是不是要批評國內的進貨商?你為什麼要批評中國的出口商品?而中國出口的商品又包括美國企業在華投資形成的貿易量,也包括歐美企業,也包括日本企業,也包括全球的產業、企業在中國產生的貿易量。比如說像蘋果手機,它就產在中國鄭州,絕大部分銷回到美國。這種出口是美國企業在華產生的貿易量。

美國市場有需求,你還是按照採購效益最大化,來中國進口商品。你認為中國的商品便宜,你可以在中間獲得經銷利潤,你才到中國進口。那也不是中國政府號召你來的,也不是中國企業要求你來的,而是你踏進中國,你來到中國來採購商品。你用一個國家單邊的規則、單邊的法律來制裁本身是來自市場需求的這些出口。你覺得做得很爽,但實際上你是破壞了國際的貿易體系,破壞了國際規則,破壞了國際上的整個貿易方式。

國際貿易自從有了WTO以後,各個國家加入WTO之後基本上都在WTO的框架下進行貿易仲裁、貿易糾紛的處理,很少有一個國家用自己國內的法律法規去制裁別的國家。當然,美國在1995年WTO成立之前,那時候是關貿總協定,它也有幾十次用“301”條款去制裁其他國家,但是WTO成立之後就終止了這種做法,因為WTO認為這是不公平的,所以就終止了這種做法。

這次美國再一次揮舞“301”的大棒,然後用國內美國1974年的貿易法作為依據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我認為它首先是破壞了國際貿易的規則、貿易的體系,對國際貿易會產生極壞的影響。它這種制裁既包括中國,也包括日本、韓國、歐盟——它的一些盟國,目前已經達到30多個。所以,我覺得美國現在有一點感覺太好了:我對你貿易制裁,你要向我申請豁免,而不是向WTO等國際組織,按照國際規則、貿易規則來商量解決。你要向我來申請,我豁免你就可以免去你的高額關稅。比如鋼鋁,它就免了8個國家,據說現在汽車(的關稅)它可能要免歐盟的。

在這個過程當中,它感覺到美國至上、美國第一了,美國揮舞著大棒,然後其他國家向它申請豁免。我覺得它完全置WTO規則於不顧,而且它也揚言必要時退出WTO。國際規則對它無效了,怎麼制裁呢?包括美國很多經營商也說“誰來管管特朗普呢?”所以我覺得現在這個問題直接威脅到國際規則,特別是貿易規則,會對國際貿易產生很大影響。

我覺得如果中美開啟貿易摩擦的相互反制,會對中國出口造成一定的影響,也會對美國的出口造成影響。儘管有的經濟學家說它對GDP的影響有限,像馬駿提出來,可能是0.2%,會影響我們GDP增速0.2。我們發現也有經濟學家或研究部門提出了0.1。不管是0.1,還是0.2,關鍵是對一個市場的預期變壞了。因為這個,貿易沒法做了,我到底按照什麼來做呢?公平的貿易的規則、市場交易交換的規則,被破壞掉了。所以我覺得這是它的第一個非常大的破壞性。

第二個大的破壞性,就是破壞了全球的產業佈局,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這種鏈條的連接,因為這個貿易制裁,對很多商品,包括進口到美國的商品,高額徵稅之後,整個供應鏈的體系就亂了。有些高技術產品對中國的高增稅,將來會影響我們中國一些核心零部件的進口。

比如它對中興通訊斷氣式的制裁,會影響到我們整個產業鏈。中興通訊有一千多個大的供應商,又會影響下游的供應商,以中興通訊這樣的企業為一個虛擬的產業鏈條,整個就會斷掉。包括它對一些參加貿易的(人的限制)——比如像墨西哥在美國工作的工人,還有其他國家的一些人,包括它現在對於中國到美國去學習的專業限制,參加工作崗位的限制,我覺得將來未來都會對產業鏈產生很大的影響。一些核心零部件、關鍵零部件,核心崗位、關鍵服務環節,都會由於它這種非理性的做法,得重構,那重構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因為產業鏈的行為不是正負行為,是企業在市場中尋求需求的一個過程,在尋求需求中自願組合產生黏性非常強的、互相依賴、互為上下游的這樣一個虛擬企業群體。

但是這個群體比市場的力量還要大,因為這個產業鏈有上游、中游、下游,每一個環節。比如像一部手機幾百個環節,一個汽車可能幾百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上下游的供求關係。貿易秩序打亂之後,供應鏈整個也會亂掉,三分之二的全球中間品的進出口,也就是整個產業鏈的佈局,也會無從做起。很多企業會在產業鏈上,包括上下游的關係,會重新調整這個過程,非常痛苦,會對世界的製造業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第三,我覺得它會對全球的經濟復甦產生破壞性,它會破壞全球經濟復甦良好的態勢。按照IMF的預測,2018年全世界所有的經濟體在內,包括75%的經濟體趨向好轉,是在增長,或者趨向增長的。75%都在好轉,就說明世界經濟經過十年由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之後,經過十年痛苦的調整,剛剛開始復甦,而且三分之二的經濟體開始經濟回暖,經濟上升。這種態勢實際上來之不易,其中也包括中國的重大貢獻,中國在投資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年均是30.2%。我們的貿易對世界經濟拉動也是很大的,比重接近12%。我們的製造業對世界經濟拉動也是很大的,製造業佔到全球製造業比重25.5%。

在全球三分之二的經濟體都在回暖的情況下,美國這種貿易摩擦的升級,以及它採取的其他綜合措施,我認為它會把世界經濟復甦的前程斷掉,世界市場會受到重創。各國的股市有很大的反應,凡是美國出手的時候都有很大反應。美國非理性的貿易制裁行為,再加上它的美元政策的配合,我覺得對世界經濟將造成重創。

第四,我覺得它會對全球的治理體系、國家與國家關係處理的原則,造成很大的破壞,它破壞了全球治理體系、全球治理原則。美國說中國是修正主義國家,但實際上現在美國正在修正國際秩序,正在修正國際規則。二戰以後,國際秩序、國際規則,包括三大國際機構是美國主導下建立的。WTO也是如此。而經濟全球化,貿易的便利化、自由化,這些都是美國所倡導的。但是現在我覺得美國政府把這些全部放棄了,然後按照自己的想象,想一出是一出,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我認為某種程度上依仗它的霸權為非作歹,同時破壞了全球的秩序、全球的規則,全球處理國家關係的一些基本的原則。比如說大國之間的互相尊重,比如和平協商,比如說在全球的框架下解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問題,比如說國家之間通過雙邊談判可以解決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完全是依仗它自己的霸權地位——美元霸權、軍事霸權、經濟霸權,然後它把所有衝突都放大成一個“炸藥包”去“轟炸”別人,完全沒有任何道理。

中國一直在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和行為在爭取兩個國家更好的合作。然後特朗普也到中國來進行訪問,又拿走了2500億美元的大單,按道理來說兩國關係應該是升級,向合作共贏升級,而不是向貿易摩擦加劇升級。這種升級正好跟我們的預期是相悖的,和人們認可的這種道理是相悖的。所以,我個人認為它對國際秩序、國家與國家之間,特別是大國之間處理大國關係,也是破壞性的。

第五,我覺得現在這種做法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它對中美關係也是破壞性的。因為我們想構建的是一種新型的大國關係,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就包括互相尊重,就包括互利共贏,也包括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也包括在遇到問題以後處理問題的原則。

陳文玲: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摩擦具有五方面破壞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鄭亮 攝)

中美關係建交40週年來,實際上一直在向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雖然中間也有一些波折,比如美國在每次大選的時候都會有周期性的反華熱浪,但是之後它會逐漸平靜、理性,然後慢慢迴歸到正常和平交往的方式。但是這一次正好相反,開始的一年還是在良性互動,還是在談判、互訪、對話,一年之後應該是越走越好的時候,突然出手,越來越升級。

我個人認為,這就不是單純的貿易問題,背後還有深層次的原因。但是不管怎麼說,這種做法已經破壞了中美之間的關係,它給中國社會、中國民眾的心理投下了不可抹去的陰影。

當一個大國失信於社會,失信於人民的時候,它對這個國家人民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這個國家的人民相信它是一個守信用的國家,相信的是一個大國的承諾,一個大國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一言九鼎的,中國歷史上從古至今都認為作為一個大國的領導人,作為一個大國的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但是現在反過來看,星期一說的話星期五都不算數了,上午說的話下午就不算數了,今天說的話明天就不算數了。我們中國人這種失望更多的是一種憤怒。當你把一個國家民眾的憤怒點燃之後,中國領導人哪怕再忍讓,再寬容,也要對自己的民眾負責,也要對自己的國家負責,也要對我們國家的權益負責,他也不會毫無理由地向你讓步。你要用這種打的辦法、混不吝的辦法來對待中國,那中國也不是好欺負的。現在我們希望和所有國家都能按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這個理念來處理國家關係。我認為中國在這個方面做得非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