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集團「1+1>3」的大健康布局

◆◆◆

溫淑萍

2018年5月23日晚間,上市公司南京新百發布公告稱:公司從控股股東三胞集團手中收購美國生物醫藥公司Dendreon並募集配套資金的事項獲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這意味著,美國FDA批准的細胞免疫治療藥物普列威(Provenge)被南京新百收入囊中即將成為現實。

上述消息引發資本市場關注,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Dendreon這家美國生物醫藥界的“谷歌”迎來中方股東,背後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就在幾天前,Dendreon董事長徐芳對筆者講述了三胞集團收購Dendreon及將其注入上市公司南京新百的戰略考量。

北京人,1989年出國,在國外20年,前10年在美國,後10年在歐洲,2009年回國,一直做醫藥。

簡單幹練的介紹,一如徐芳的個性。她短髮,思維邏輯性非常強,言談簡明扼要,目前是Dendreon董事長、三胞集團高級業務副總裁。

她國際化的思維結構,也幫助三胞走上一個別樣的健康產業之路。

◆◆◆

三胞是一家以信息化為特徵,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新健康和新消費兩大主業協同發展的跨國企業集團。2018年兩會時,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對於三胞在生物醫療領域的佈局,信心十足,稱三胞會有自己獨特的魅力。

此時,一眾記者或許並不太明白袁亞非的底氣。雖然,2016年6月1日時經過兩小時的“聊天”,袁亞非成功將徐芳邀請至三胞集團坐鎮醫療板塊的戰略規劃,徐芳已經在業內頗有名氣。

隨著三胞集團成功將Dendreon購入名下,以及以Dendreon為平臺,拓展新的產品管線,三胞集團一個集中於自己優勢領域而延伸出的生物醫療版圖正在隱現。從目前的業務結構看三胞的生物醫療佈局,其國際化味道十足。十年前,袁亞非帶領的轉型,雖然動作不及今時大,但已經在臍帶血庫、居家養老業務方面進行了佈局。

◆◆◆

那麼,徐芳經朋友的引薦,幾乎是彼此找到了知音。

再看徐芳的履歷,國外的20年,工作軌跡遍佈美國、荷蘭、英國、瑞士、土耳其、新加坡等國家。曾任職於全球知名500強藥企,諾華(Novartis)、阿斯利康(AstraZeneca)、百時美施貴寶(BMS),任BD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亞太區總裁等職,工作內容幾乎是公司戰略、BD、運營,這幾個方面各有跳躍。

關於加入三胞,徐芳一個簡單的理由是,在外企呆了那麼長時間,該學的技能也都學會,民企以後大有所為。

兩個小時的聊天,徐芳覺得袁亞非就是一位哲學家,加一位行動派。再看他既往的事業中有很多次轉型,每次也都在把握這個時代的脈搏。

徐芳與袁亞非最大的一個共識是:“市場以後會怎麼樣,最終來說,仍將是無論做什麼業務還是要服務於市場,服務於人民群眾。”

放眼望去,醫療領域缺口太大,眾多企業轉型,包括很多地產公司都說要做養老,要做醫療,要做醫院等等。袁亞非和徐芳預判,未來10年到20年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缺口。同樣醫療是一個長期的事業。

在這一視野下,多年前袁亞非從他的哲學高度進行了醫療領域的一些佈局。比如生孩子永遠是需要的,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大趨勢,所以養老一定是剛需的。

袁亞非首先佈局了養老,收購了國內最大養老企業安康通和以色列納塔力。然後2016年開始佈局臍帶血庫,旗下上市公司南京新百通過收購或者參設基金收購,擁有國內臍帶血庫7張牌照中的4張,外加上參股的康盛人生在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關聯儲量,在全球有超過130萬份的臍帶血幹細胞儲量,超過原來世界最大的臍帶血庫美國CBR一倍多。

如果以現在回想當時袁亞非與徐芳的聊天,或許臍帶血庫的大盤子,以及袁亞非對醫療產業的佈局和規劃,是最吸引徐芳的因素。

因為,數十年的醫療領域經驗,徐芳已經認定,未來醫療領域的天下,非常大一部分機遇會集中在免疫、生物領域。

那麼,未來三胞在這些方面的佈局,基於臍帶血庫為基礎,一切會更快速。

事實也證明,加入三胞後,徐芳負責“構建生物醫療板塊的戰略規劃,以及對未來板塊的發展及併購方向提出指導性計劃”,在推動三胞的持續性佈局上邁出了較大步伐。

三胞的健康口號是,“生有所望”,袁亞非的哲學觀是,首先生命有延續,然後“老有所養”,中段那就是,“病有所醫”。病有所醫,應該說是徐芳要完成的環節。

徐芳稱,她當時的考慮是,孩子和養老,已經抓住了,那麼中間產業鏈的打通,必然是醫藥,而醫藥是一個門檻很高的產業。臍帶血庫,是一個基礎,和真正的藥相比也有一些差異,所以,那時焦點就集中在哪類的醫藥和治療領域上。

◆◆◆

而徐芳和袁亞非的另一個共識是,三胞在藥物環節,未來的核心是國際化。

如何國際化?徐芳告訴袁亞非,如果從頭開始自主研發,現在看不現實。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從收購開始。這一層面的從零開始那就得看方向,即普藥和特藥,徐芳覺得三胞不具備做普藥的特徵,所以只能做特藥,那特藥也一樣,就是聚焦幾個疾病領域,這幾個疾病領域也非常大熱,需要的門檻也極高。比如腫瘤,最熱的腫瘤免疫療法。

鎖定方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收購,收什麼樣的公司?而制訂這一規劃的同時,徐芳也在想,三胞最終方向是什麼?3到無窮大

在特藥裡面,徐芳鎖定的是腫瘤、免疫方向。而主要考慮是細胞治療。

因為,從臍帶血庫的角度,三胞其實已經做了很多幹細胞方面的佈局。所以如果做免疫細胞,它還是有一些基礎。

如果此時看三胞在藥物方面的佈局,是從0到1,就是醫療方面從無到有。所以徐芳,乃至袁亞非希望收的第一個公司,是一個成熟的平臺,而且能夠有能力盈利。因為,如果這一海外資產沒有能力盈利,要總部去救,那這筆投資顯然會拖累之後的佈局和運行。

在看了很多的標的之後,2017年,徐芳終於看到Dendreon。Dendreon幾乎符合徐芳的所有條件,它的核心產品普列威是FDA批准的第一個細胞免疫治療產品,也是目前唯一獲得FDA批准的針對晚期前列腺癌的自體活性細胞免疫產品。晚期前列腺癌跟三胞很多方向都有協同,又已經盈利。

而相比這些,徐芳最激動的是,Dendreon有它一整套完善的生產流程和質控體系,可以說是美國目前細胞治療方面最嚴格的一套體系,並且是最成熟的一套體系,也是美國細胞免疫行業的金標準。

據公開資料顯示,普列威2010年獲FDA批准並上市。上市七年多救治約3萬多個病人。就細胞治療來講,因為都是個體化治療,方式是先抽病人的外周血,抽完外周血之後,提取細胞,和前列腺癌特異性抗原相結合,再回輸。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質控至關重要。如果操作不慎,幾個病人之間混跡血液,會造成較大的醫療風險。因此,現在連CAR-T公司也都在學習Dendreon的質控流程。

Dendreon當時在美國有兩個工廠,三胞全部收入麾下。而自此,三胞藥物環節,也實現了從零到有的突破,Dendreon的細胞工廠還是FDA的培訓基地,整個質控流程是美國細胞免疫治療行業學習的榜樣。

將Dendreon收至三胞麾下後,徐芳規劃,Dendreon作為一個平臺,將實現三胞的連續性夢想。也就是說,Dendreon被三胞收購後,徐芳實現了從0到1,從1到2,從2到3的規劃,未來將是3到無窮大。

關於3到無窮大,徐芳規劃,比如像CAR-T、TCR這些,未來上到Dendreon這個平臺做,會非常順暢。而在Dendreon的基礎之上,要做CAR-T要做TCR,已經有全套現成的技術和人員。

而今天,國內已經有150多個公司在做CAR-T。除了一些國內公司向Dendreon表露合作意向外,幾家全球比較前沿的CAR-T和TCR的公司、在美國的研究人士也找到徐芳商討合作。對他們來說,開發中國市場,那麼Dendreon顯然是一個平臺。

事實上,在多數生物企業人士、投資機構眼裡,未來最熱的領域之一,以及趨勢之一將是生物、免疫治療領域。

而中國的高度戰略層面來說,在細胞治療,一直在看是否有彎道超車的機會。那麼,未來這顯然是一個重點佈局領域。

從3到無窮大的佈局裡,Dendreon已經在國內建立工廠,也將準備進入臨床試驗。徐芳預計,在近一兩年內將產品引進到中國。

袁亞非還透露,今年年初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研討會上,美國研究團隊展示了普列威最新研究成果,證實其不僅可激活免疫細胞,而且能產生長期記憶力。今年的重點是,啟動普列威早期適應症臨床試驗,讓更多的前列腺癌患者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