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懷念綠城……

人民怀念绿城……

文:小樓處

這兩年,我一直很想寫綠城,卻害怕動筆,但該來的,終究會來,那些討厭的東西素來善於埋葬於黑幕中,然後在某個時刻露出不潔的獠牙,惹人心慌。

2008說來屬於大風起大風落的大動盪的一年,也是那年,我陰差陽錯懵懵懂懂的成了一名地產人,從一名最初級的文案幹起,如今一晃有十年。

這十年間,我見證了北京房價從1萬2到均價6萬5的情理之中,眼睜睜看著家鄉維持2500的房價差不多七年,最後花了兩年時間漲到了8000的意料之外。

也看過各大房企的沉浮錄,譬如恆大碧桂園的一步一步崛起,譬如萬科的野蠻人革新,再比如萬達的滑鐵盧。

看得多了,境界好像升到了一種看諸佛菩薩都是眾生牛馬的佛繫心態,如果說從業十年後,這個行業還有什麼讓我時常懷念的,應該還剩下三個,一為綠城,二為老萬科,三為剛入行前三年那段從文案到策劃總監的奮鬥時光。

此三者,排名分先後。

這世上根本沒有狗孃養的桃花源式的愛情,一旦接觸柴米油鹽,就像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放置在空氣中,時間一久就會腐爛的,房地產也是這樣,房企就更是這樣了,比如綠城。

以前的綠城,被人稱為「有靈魂的房子」,更是有著「平生不住綠城房,買遍江山亦枉然」的說法。

但現在留給人們的是這種感覺:無可奈何花落去,但沒有似曾相似,燕也不會歸來了。

這種感覺說到底只能歸咎於自己的矯情,沒誰會固步自封一塵不變,周杰倫周星馳這雙週都被人吵吵嚷嚷的「變了」好多年,對於「變了」,鐵粉通常會有解釋,不是綠城他們變了,而是自己長大了,更多的原因是世道變了,理智派則會說「做企業不是做慈善,商人就是商人」

我一般懶得解釋,無論如何,提起綠城,我想到更多的是初心和情懷二字。

但這麼多年過去了,綠城已然退下了情懷的光環,而初心已被社會這個大染缸抹去了這個「初」字,連心都被狗叼走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成長的代價」

1

2016年7月的一天,炎炎夏日,一位略油膩的中年男人爬到了半山上,他撐腰遮眼,看了看,然後抬手比劃了一個圈,對著身邊的女操盤手說道:“這塊地,我要了!”

中年男人叫宋衛平,畢業於杭州大學歷史系,後來一手創建了綠城和藍城。

宋衛平在業內,絕對算傳奇人物TOP3,注意是業內。

與潘石屹馮侖任志強這些是不一樣的,我曾經將宋衛平戲稱為“痴漢”,當然這是絕對的褒義詞,江湖上有劍痴武痴書痴,地產裡頭的宋衛平就是房痴,對產品的執念,可稱瘋魔。

宋衛平像一本歷史書,但更多的時候,似一本尋常人晦澀難懂的聖經舊約。

很難把他歸類為一個純粹的商人,或企業家,因為,他的事業之中夾帶了太多東西,我們有些人,就將這東西稱之為情懷,無論是農民還是瘋子,紅三代或者半個孤兒,什麼樣的人幹什麼樣的事,什麼樣的領導人帶出什麼樣的企業。

但總的來講,農民割稻不講究,瘋子買買買,紅三代長袖善舞,半個孤兒精打細算,一旦起了勢頭就一馬平川。

但情懷……情懷太濃烈的人,通常不會太順利。

綠城這些年來在大風大雨大浪中起起落落,經歷過無數的大浪打頭,有歧義的事情也不少。

但至少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綠城的法式和中式建築,代表了中國房地產業的最高水準,即便因為資金鍊和負債率原因,淡出了三四年,但一直被模仿,從來沒人超越。

2

中國有很多神話故事,都表達出了一種不服輸的倔強和厚重如山嶽的強大意志,譬如沉香救母,譬如精衛填海,又比如夸父追日。

五年前的宋衛平,也有這種精神。

將有所執方有所成的魔力貫穿全身的脈絡和精氣神,是個徹頭徹尾的完美主義者,但是「形」與「勢」這種狗屎般的玩意兒,虛無縹緲,但卻是活生生的存在。

我忘記了在哪裡看到的消息,2011年綠城最為困難的時刻,宋衛平與屬下在西湖邊吃飯,酒酣時有些崩潰,潸然淚下,嘴裡反覆唸叨著:「 我只是想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相比於他的理想與情懷,宋衛平本人對政策與大勢,尤其是資金的理解與運作,相當糟糕,這一點,在08-12年之間表現得尤為明顯。

這段時間,在政策波動最大勢頭最反覆無常的四年當中,綠城兩次差點翻船。

彼時命懸一線的宋衛平,能夠脫離苦海,重見天日,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可以算宋衛平的個人魅力和江湖交情,馬雲發動“拯救綠城”的行動,甚至很多綠城的忠實業主都願意自掏腰包,為綠城提供過冬的資金,後來孫宏斌來了,且將融創那支彪悍的狼性隊伍拉了進來,綠城的銷售額短時間內暴漲了三倍。

我提起這段往事,並不是翻江湖恩怨,想說的是,那是綠城第一次與高週轉三個字掛鉤。

3

綠城曾經是中國最具情懷的房企,與孫宏斌分道揚鑣後,他迎來了國資控股,自那以後,宋衛平留下的烙印逐漸變淡,就連後來的藍城也在所難免。

三年後,綠城第二次與高週轉掛上了鉤。

這三年國家有心去庫存,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漲幅一路高漲,在大城市限價限售等各種限之下,眼看碧桂園和恆大銷售業績飛起,其餘TOP級別的房企也按耐不住殺入三四線,這其中就有讓人們惋惜不已的萬科,但是,要說可惜,更多的是綠城。

很多人都不知道,中交控股後的綠城,也踏入了三四線的土壤。

興許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也許還是學不會碧桂園那一套快打旋風,綠城在三四線城市的履歷慘不忍睹,去化慢,資金進出兩頭難,儘管最近綠城上下經過了一番架構調整,但其無論是銷售還是週轉,都跟不上市場節奏的變化,尤其在三四線城市。

儘管如此,今年上半年,在綠城新增的600多億土地中,大約一半位於常熟、丹山等三線城市。

但是……進入2018年以來,樓市像是鬧了蝗災,調控密密麻麻鋪天蓋地的飛過來,而且無一例外的朝著收緊的窄門走,從國開行將棚戶區改造貸款審批權收回總行。

到624的西安,625的長沙,626的杭州,再到7月2日的上海企業購買商品住房的規範。

政策風口的轉變,限購限售範圍擴大,對於存貨巨大的房企而言,是致命一擊,必須得在暴雨來臨之前收穀子,否則就是忙忙活活白過一年,這也是碧桂園恆大萬科等房企瘋魔般高週轉的重大原因。

綠城,也不得已步其後塵。

7月2日,一份來自綠城內部員工的備忘錄流了出來,字面概括起來就是「三銷」和「三加」,意義概括起來就是「高週轉」,大概意思是……綠城接下來還將「傾盡一切努力」去化存量。

用我從綠城跟著宋衛平遠走的朋友老餘的兩句話來說,就是「高富帥綠城終於活成了老宋討厭的屌絲樣了」,「綠城已經變了,被中交主導後走上了加速高週轉之路,但走得快,必然會導致整體質量的下滑」。

一語中的。

能扯著蛋的,有時候不一定是步子邁得大了,還有可能是跑得太快。

不知道曾經嘲諷某友商的房子品質粗糙時說「綠城的房子做成這樣,估計項目經理要自殺N次」的老宋,看到走上高週轉之路的綠城,作何感想?

老宋之所以是老宋,是因為他的“慢”和“靜”,世人皆快我獨愛慢行,世人皆鬧我獨享沉靜。

綠城之所以是綠城,是因為那時的他,不在乎外來的風口,人生當苦無妨兩人當歸即好,沒有風的時候也熬得住寂寞。

而如今,幾斤幾兩的情懷,也不過換成我手中搖晃的一杯酒,一仰頭,幹了之後,和著低頭吐出菸圈,與萬惡之源的高週轉一起,哐噹一聲,碎落一地……

房姑娘提醒您

快在下方留言,分享給大家吧

牛B留言可能有書贈送哦

人民怀念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