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城市榜:成都將趕超天津成爲中國第五城?

摘要:準一線地位難以撼動

百強城市榜:成都將趕超天津成為中國第五城?

撰文|杆姐

近段時間,國內經濟智庫:華頓經濟研究院發佈了《2017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沒有意外的是,北京、上海分別以92.88、90.38的高分蟬聯冠亞軍,廣州以84.34分蟬聯季軍——比第四名深圳(76.79)足足高出了近8分,誰說廣州衰落了?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這座曾經的北方工業重鎮,似乎最近略顯頹勢。

1、北上廣依然強悍,深圳次之

在這裡先說明下,這個榜單的指標體系包含經濟和非經濟(軟經濟)兩大指標。其中經濟指標由GDP和居民儲蓄兩部分構成,佔比61.8%;

非經濟(軟經濟)指標由科教、文化、衛生、生態環境四部分構成,佔比38.2%。

儘管統計的方式和考評的完整性有待商榷,但和單純評價 GDP 總量或人均 GDP 的評價體系相比,這種結合了軟經濟指標的排行榜可以說還是比較能全面、科學地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綜合發展水平的。也可以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新的啟示。

百強城市榜:成都將趕超天津成為中國第五城?

圖1.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前24名 圖表來源|華頓經濟研究院

從上圖1可以看出,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各項分值都較高,其中北京的儲蓄、科教分為滿分100分。看來北京人真是有錢啊!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雖然最近這座網紅城市被炒的風生水起,似乎有趕超廣州成為一線老三的趨勢。

但從以上榜單來看,深圳與廣州的差距仍沒有縮小。尤其是在科教上,才43.69分,處於前十大城市中墊底的位置,弱的厲害。不過,深圳科教上近年動作不斷,假以時日相信會很大改觀。

百強城市榜:成都將趕超天津成為中國第五城?

圖2.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前14名 圖表來源|華頓經濟研究院

對比去年榜單可以看到,北京分值略降,主要降分點在環境衛生等軟指標上。杆姐在北京呆了幾年,個人認為北京的衛生還是可以的,但城市環境區域差異較大,改造拆遷持續不斷,這可能也是發展中的大城市通病。

魔都上海則穩中微升,這主要體現在GDP和個人儲蓄的硬指標上,看來上海無論是城市還是個人,都越來越富有了。

廣州GDP分值相較去年略升,但個人儲蓄微降,可能是與去年廣州房價漲幅有關?

深圳呢?比去年榜單分值降了一些,其中個人存款降幅超過5分,想想深圳逆天的房價,也許你就明白了為啥去年存款降了那麼多了。

2、天津微弱的優勢領先成都,保住老五位置

在這裡,杆姐想著重說說天津。

百強城市榜:成都將趕超天津成為中國第五城?

上圖為2017年榜單天津和成都的各項分值。

百強城市榜:成都將趕超天津成為中國第五城?

上圖為2016年榜單天津和成都的各項分值。

對比可以看到,去年,成都還以綜合比分2.62分的差距落後於天津。短短一年,這一差距就急劇縮小到了0.14。相比去年,天津的分數跌落了近2分。

這一年裡,成都的GDP分值略漲,天津則略跌。不過相比天津今年的78.35分,成都仍以61.4分的大比分落後。而成都追漲天津主要在哪呢?

主要在環境這一分值項目上,去年天津環境分值為85.14,今年跌到了75.83;成都去年環境分74.24,今年則上漲到84.64。

成都這些年城市建設確實有目共睹,城市營銷也做的不錯。相較而言,天津可能比較低調,但其實整體環境也是不錯的,但北方工業城市,汙染問題肯定是沒辦法迴避的。還有霧霾,天津和成都恐怕是半斤八兩。

綜上來看,成都雖然今年以微弱的劣勢排在第六城的位置,但補漲的方面主要是在軟實力上。相比而言,硬實力上和天津的差距還挺大,要實現趕超不容易啊!

百強城市榜:成都將趕超天津成為中國第五城?

3、天津準一線的位置暫時難以撼動

最近唱衰天津的聲音不少,為什麼呢?譬如這幾天,2017年前三季度各地經濟數據陸續發佈,天津的各項經濟指標都不盡如人意。

重慶GDP超過天津就不用說了,還有國統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天津的固定資產投資10459億,對比去年同期的11658億,下降了足足10.3%!

再比如前三季度天津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95億,對比去年同期的4120億,同比增幅僅4.2%。相對於全國同期10.4%的消費增幅,天津這個4.2%,少的可憐。

很多朋友喜歡從固投、產業結構上批評天津,也包括批評幾乎所有二線城市,乃至批評我們整個國家投資過剩、投資拉動不可持續。

但發達的城市或國家,誰沒有過高固投時期?誰沒有付出過代價?這不過是經濟發展的階段不同而已,就像我們以前教科書嘲笑資本主義國家發展過程中,汙染極為嚴重、代價慘烈,今天看看我們自己不汗顏嗎?

當然,杆姐並不否認一些固投確實是過剩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是,人類發展就是這個樣子,何況我們有我們的具體國情,悲觀地說,很難逆。

百強城市榜:成都將趕超天津成為中國第五城?

說這個一來是對謬論說幾句,二來想說,天津發展到今天慢下來,根本上也是其經濟發展階段、結構決定的。不否認,還有你懂的原因。

這並不代表天津的地位就此衰落了。畢竟華北、東北那麼大,那麼多人,天津在北方的地位、經濟實力、人才吸引力始終在那裡。

另一方面,天津的重要性,也是其地理位置、大海、大江、大港口所決定的。雖然現在港口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海洋經濟(藍色文明,海洋文明溯江而上)的邏輯,迄今為止還沒有逆轉。天津後面幾位的內陸城市,和天津經濟總量、多項經濟數據的差距還是不小的。

京津冀今天是,未來也是我國三大城市群。京津冀如果未來是三駕馬車牽引——京津雄,一定有天津一駕。

天津2016年末,常住人口1562.1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17萬人,城鎮人口1295.47萬人,城鎮化率高達82.93%。

對了,截至2016年末,天津外來人口507.54萬人,有幾個省會能比?好還是不好,反正大家都在用腳投票。

天津蟄伏几年是可能的,但過幾年,你敢保證天津還繼續向下?百年曆史已經證明,天津始終是厲害的。時運不濟,誰都會有。

當然,天津需要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