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賈伯斯和扎克伯格爲什麼經常不尊重他人意見?

許多年前,福特說過一句名言:“如果我當初去問顧客想要什麼,他們肯定會告訴我‘一匹更快的馬’,而不是一輛汽車。”喬布斯亦曾表示:“人們通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除非你秀出產品給他們看。”這兩人一連同扎克伯格都不曾拘泥於用戶“理所當然”的意見,而是直接拿出革命性的產品,並且充分地滿足了人們的需求。結果,他們都改變了時代。

福特、喬布斯和扎克伯格為什麼經常不尊重他人意見?

17歲那年,喬布斯考入裡德大學,但在一個學期後,他退學了,因為他選擇留在大學旁聽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很明顯,喬布斯所選擇的是自己所愛的課程,他不想被那些在別人看來必須上而不是自己喜歡的課程所纏繞,他所做的是聽從自己的內心,跟隨自己的興趣向前。若干年後,前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在2007年看到iPhone的價格笑了起來:“哈哈,一個手機賣500美元,還沒有小鍵盤,傻子才會買吧。”

20歲時,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校園裡創建了Facebook,由於用戶人數猛增,上大二時(2004年)選擇從哈佛退學,全職運營網站。扎克伯格開發出Facebook,並開創性地實行網絡實名制,保證了用戶的忠誠度,相比較於傳統論壇的灌水,用戶會更加註意自己的社會形象。而他在哈佛期間推出的惡作劇網站Facemash,便是Facebook的前身。

為什麼扎克伯格不在乎用戶的意見,甚至刻意蒐集用戶隱私,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自己要比用戶更瞭解他們需要什麼。 Facebook的理想是要創造顛覆性的產品,要想達到這樣的結果首先要做的就是顛覆人們固有的思想認知。這與當年的亨·福特和史蒂夫·喬布斯極其相似。

不管是福特、喬布斯,還是扎克伯格,他們看似高傲,特立獨行藐視用戶的需求,其實這只是一種表象。他們只是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審視用戶的需要,通過挖掘用戶的深層需要,從而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他們絕不盲從,而有獨立的思考。他們不是簡單地聽從用戶的建議,而是全面超越用戶的期望。當然,他們也從不滿足於對產品的邊邊角角進行修改,而是提出全局性的解決方案。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才是最關心用戶需要的人。

福特、喬布斯和扎克伯格為什麼經常不尊重他人意見?

大家真的以為扎克伯格真的在乎用戶隱私麼,即使在美國國會作證以後,他也不會真正在乎這些東西的。其實他非常明白,用個人隱私交換經濟利益已經成為網絡贏利的一種行規,只是FACEBOOK樹大招風而已。只有真正瞭解客戶的隱私,才能更好的對用戶進行針對性的營銷和服務。這事真要說起來,中國可能比美國更加惡劣,因為美國的網絡上至少用戶還有選擇權,中國生活和網絡上的隱私基本都是被暴露的。

其實再多說一句吧,喬布斯死的時候,其實蘋果已經死了,因為蘋果終於有了大眾的審美觀。有的人可能看起來很壞,罵你打你,但卻是真正關心和愛護你們的人,比如我們的老爸老媽。尊重他人意見,很多時候,其實是對自己不自信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