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西部的喪葬文化

喪葬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孝道文化的延續!今天和大家聊聊河北武安西部喪葬文化。


河北武安西部的喪葬文化

送終

兒女們守在老人身邊,直到嚥氣,即為送終。守在旁邊的親人掌握時機讓其閉上眼、合上嘴,趁熱穿上壽衣,意在讓其乾乾淨淨的走。逝者為尊,就是“當大事”。給逝者穿好壽衣後即可抬到堂屋的椿凳上,頭枕土坯、用蓋臉布蓋住臉(上莊和峰店一帶是不蓋臉的)。如果逝者上有高堂在,是不能用高登支草鋪的,只能用矮凳(前後水峪把逝者抬到桌子上)。抬到椿凳上,擺上供桌、供品,點上長明燈、香,擺上老盆、燒上冥紙,靈堂鋪上乾草,停喪期間,每次吃飯之前先給逝者象徵性的盛點飯。一切就緒以後,暫時不能弔孝(哭),先找來家長請風水先生看日期:講究看日期忌哭,七不埋、八不葬,初五、十四、二十三是月忌日,農曆這些日子是不能下葬的,還要看是否犯七、犯重喪,如果去世這天犯重喪,就需要在棺材旁邊放一個巴掌大的小棺材。選好日子之後方可進行相關喪事活動(正月初一至初四去世的人是不進行任何喪事活動的,這叫昧喪)。家長做的第一件事是成立治喪委員會,安排饗奉、食奉以及各攤主管人員並張榜公佈,讓大家一看就明白各自的工作內容。安排家族長者帶孝子在當天晚上或凌晨去給本家族和左鄰右舍磕頭。磕頭期間,孝子不許說話,磕頭之後,親朋好友前去弔孝和幫忙。停喪期間,孝男孝女只能守靈,不能坐高登,葬禮活動全部由家長安排相關人員料理。同時安排孝子在合適的時間本族小輩兒拿上孝衣去叫出門閨女,在婆家磕頭,然後回孃家守靈。自逝者被抬上椿凳上,喪主就開始支大灶招待前來弔唁的親戚朋友,凡是開車來的,臨走時給一塊紅布和一掛鞭炮,意圖吉利。凡是白事上不能白用街坊鄰居的東西,關係再好,也要象徵性給點錢。


守靈和祭奠

孝男孝女只能坐在鋪上穀子草(乾草)的地上守靈和祭奠。孝子守在棺材小頭即腳下,孝女守在大材頭,24小時守靈,不能離人,長明燈不能滅。街坊鄰居或親戚朋友前來祭奠,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遇男賓客祭奠,孝子爬到地上哭;女賓客祭奠由孝女坐在地上哭(忌哭除外),停喪期間除了忌哭日之外,每天在凌晨和午夜孝男孝女一起祭奠。停喪期間,每天下午都有街坊鄰居女賓客和兒女親家女賓客前來祭奠,晚上是男賓客前來祭奠,無論是男賓客還是女賓客祭奠完逝會在家門口撒上煤渣(把逝者靈魂擋在外面)。

殮人

殮人之前先在棺材底部鋪上爐渣和白灰(防止屍體腐爛腐蝕棺材底部),撒上五穀和墊背錢(硬幣),然後鋪上兒子的褥子、閨女的被子(鋪兒蓋女的意思);左手金右手銀,袖子裡裝上麩皮(發家的意思);雙腳用麻皮捆住,口含五色線穿過的銅幣,用棉花蘸香油擦在逝者臉上,用鏡子照一下這叫淨面,邊淨面邊小聲唸叨親人明光大道的走,淨完面把鏡子寇到屋內角落處,此時任何人不能落淚,否則不吉利;淨完面把棺材蓋蓋上、釘釘,釘釘期間孝男孝女輕聲唸叨告訴親人不要害怕,在大材頭留一個釘不釘,叫子孫釘、男左女右,殮完人後孝男孝女一起祭奠。殮人的時候必須有孝子舅舅家的人在場(當後代),主要檢查孝子是否厚葬老人,此時還需要孝男孝女行大禮(叩首)。一般都是下午當後代,也有上午當後代的。如果後代檢查棺材不理想的情況下,則要求孝子買紫紅品絨布在棺材外面裹上一層(裹套裹)。在晚上或不忙的時候開始在老盆上鑽眼,兒子兒媳往外鑽,閨女往裡鑽。

如果是家裡地方狹窄,家裡人多,會選擇寬敞的地方搭靈棚,逝者未入館之前移靈途中如遇上方有梁或過木,需要由專人手持木鋸在梁和過木下面比劃一下(意思是告訴逝者已經出門)。如果逝者因其他原因死在外面,一般是不能進家門的,就需要在街面上搭靈棚,回來的時候還需要領魂雞領魂。


破孝

破孝是讓家長最頭疼的一件事,也是辦白事最容易鬧意見的事。此時,家長會召集本家族的主要成員同孝子一起研究破孝方案,最終決定權在孝子手上,親戚都是按孝布尺寸辦事,家長也是按孝子主旨思想辦事。破孝是根據輩分大小和親戚遠近逐級區分,主要有一尺孝、三尺孝、五尺孝、七尺孝、一丈孝、丈五孝、三丈孝,領重的孝最多(領重者一般都是由大閨女或長媳擔任)。

穿孝

穿孝是非常講究的。在出殯儀式上,孝子們只有長子、次子、三子、義子等親弟兄穿全身重孝,他們全部戴大人帽子,帽子中間有朵白花,義子是藍花,長子拄引魂幡子,其他孝男孝女全部拄哀杖棍(將白紙條粘在高粱杆上)。侄子、和女婿等孝子是不戴大人帽子、不穿白褲的,只披租來的孝衣。兒媳、出門閨女由孃家或婆家人給披搭頭,兒媳和閨女、義女全部穿重孝,其她孝女只披租來的孝衣。凡是結了婚的孝男孝女,都有孃家或婆家前來攔掛,凡是單肩披掛的證明被攔掛者上有高堂在(指親生父母),雙肩十字披掛的證明被攔掛人的親生父母已故。糊鞋:腳後跟糊嚴者為穿孝人高堂已故(指親生父母),留一寸小口者為穿孝人上有高堂在。輩份越小、親戚越遠,鞋上的孝布就糊的越少。糊在鞋上的白布不能撕掉,撕掉就是撕大人臉的意思。貼輓聯也叫糊門。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在老人去逝3年內是不能修造房屋的。

出殯

從出殯前一天下午開始,正式進入喪事活動最忙階段,這天下午需要採購明天所需食材並進行初加工,伙房是最忙的,下午招待上祭的,晚上招待娛樂班(有2-3班的)、放煙火等人員,娛樂活動主要在晚上。一般情況下,出殯這天早上吃飯人員在100人左右,所有幫忙人員每人領一盒煙,看看忙人單上各自的工作安排。中午吃飯人員會達到300人左右,主要增加兒女親家攔掛人員和後代,他們來的時候都會帶隨靈祭,原來每戶都是15個麻糖,回3個。現在麻糖少了,都改成其他點心,直接就是12個,所以就不用回了。所以說賬房也比較忙,不但不能記錯賬,重點核實相關攔掛的親戚是否到齊,千萬不能丟禮。娛樂班在每頓飯之前先吹一段。今天的貴客是後代,後代吃飯是需要坐正桌,服務人員用條盤給後代端飯,其他人員都是分組搶飯。

中午飯是非常緊張的,只要後代吃好飯,家長就會首先安排男賓客主管帶上吹鼓手領上孝子給所有參加葬禮的人員磕頭(謝客),趴在棺前面哭喪;緊接著是孝女磕頭謝客,站在棺後面哭喪。後代祭奠完,家長提醒長子摔盆起殯。

送葬的親友只送到村口,送葬隊伍走到村口後,孝男集體回頭下跪叩首,以對前來幫忙的親友表示感謝。

下葬

按既定時辰下葬,親舅舅下去看一眼,上來祭奠,祭奠完孝子叩謝後代。現在扔三掀土,三塊磚。找地方躲起來,不能讓填幕的人看到。等填完墓回來祭奠。

次日早上,孝子門要到舅舅家回禮。

第三天,孝男孝女一起到墳上燒圓墳紙。

再往後就是燒一七、三七、五七、七七百日、一年、三年紙(從去逝那天算起)。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正常燒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