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打拼生活的非土著人群

常被以“北漂”、“深漂”等來定義

而在中國千年瓷都景德鎮

同樣有個被稱為“景漂”的群體

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

完備的陶瓷工藝工匠製作體系

是吸引來自天南海北的他們

“漂”在景德鎮

實現自己對陶瓷手工藝極致表達的重要原因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中吉

一位在景德鎮做陶瓷工作室的廣東小夥兒

沒有耀眼的頭銜

沒有顯赫的背景

他和眾多普普通通的“景漂”一樣

有夢想、有追求

更不缺乏對自己藝術語言的執著探索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沒想太多”的陶院畢業生

中吉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

學的是陶瓷藝術設計專業

上學的時候做手繪T恤

也接過手繪牆的單子

……

賺的錢都貼補給那間

藏著他夢想的陶瓷工作室

我製作原創手繪T恤,包括手繪牆,是因為當時做陶瓷工作室沒有太多積蓄。我是廣東人,寒暑假的時候,就在家裡接一些手繪牆的單子來做,把賺到的錢都投在景德鎮這邊的工作室,做陶瓷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對於陶瓷器

那時還在學校的他

拉坯、瞭解泥性、研究工藝

但並沒有涉足製作可供銷售的產品

大三那年

他賣出了第一件自己製作的陶瓷作品

大三的時候,去景德鎮雕塑瓷廠中的創意集市擺攤,在這個過程裡,賣出了第一件自己的作品……因為時間有點長,當時的心情現在已經記不清楚了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畢業後的中吉曾有過回廣東的念頭

但一想起自己大學四年為了做工作室

各種學習,賺錢買設備、交房租的艱苦經歷

他覺得這就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最終還是留在了景德鎮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留下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挑戰遠多於機會

然而這位年輕人

卻對做陶瓷工作室所要面臨的

生存、市場等一切並沒想太多

他只想做自己喜歡的東西

當時留在景德鎮做陶瓷工作室,我沒有擔憂考慮過市場、經營思路那些。它賣出去也好,賣不出去也好,能正常維持工作室的運作就夠了。沒想那麼多,只是希望能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中吉造

中吉的手繪功底很強

但他的陶瓷製品

卻很多都是以器形及器壁表面肌理

來表達神韻

採用粉引(化妝土)、刷毛目等工藝製作

日式風陶器和礦釉器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問及景德鎮有這麼多

傳統的陶瓷品類和製作工藝

為何偏偏選擇日式陶器

中吉說

有上學時跟隨日本陶藝客座教授學習的原因

也與他很欣賞一些日本陶藝家

“一人一器”的造物精神有關

日本的一些陶藝家,從最開始的去源頭採泥,釉料配製,到最終燒成,全部都是自己獨立去完成的。我很佩服這種精神,也很喜歡他們的做事方式。包括我現在每一道工序自己完成,就是受其影響。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手藝人應有的態度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中吉做的器物看起來很“粗”

但事實上

做“粗”比做“精”有時候還要難

做這種粗獷類型的東西,其實它並不純粹的只是一個很粗的狀態,它應該會有很細的地方在裡面,這樣的話才能體現出它的精緻在哪裡。如果整體都是很放,沒有收的那種感覺,那就會顯得你這個東西很糙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收放自如,四字講起來容易

但要真正做到,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做形、配釉、燒製

中吉在起步的時候,遇到了各種問題

也砸了不少的失敗作品

剛開始試驗的時候,很多東西都不是很穩定的。你像最初學配釉,在公共窯燒製,對於溫度、溫差和不同釉的升溫曲線把握就存在很大問題。有時候溫度燒高了,有時候就升溫太快了,總之各種問題。每一批做出來,就沒幾個能挑的出來的,可能在一百個裡面挑,有七八個,甚至有時一個都挑不出,只好都砸掉了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我們總拿“入窯一色,出窯萬千”

來形容燒製陶瓷器中這種不確定性的美

但中吉認為

無論是在配料、配泥,還是燒成等工序環節

相對的平衡與穩定

恰恰是最理想的一種狀態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身在這個強調標準、規範、分工協作的瓷都

中吉“一人一器”

基本工序均自己完成

器物也顯得是那麼個性十足

其實這種東西也不是說只有自己去做才是最好的,因為本身我做的就是偏陶藝的東西,加上就是有一些自己很古怪的想法。比如像一個杯子,本來做成圓的、光滑的、平整的那種感覺就可以,然而我們就是要在很光滑的情況下就去做一些肌理,捏一個造型……而景德鎮傳統的東西,則對諸如線的走向等規定的很細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因為很多工序都需要自己完成

所以中吉造的器物週期很長

最忙的時候一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

平均下來一個月也只能燒一窯

其實想來

慢對於手藝人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緩衝

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審視思考自己的作品

不斷精進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良工哲品

良工造物,器用為哲,器以用之,方為良工

“良工哲品”,是中吉工作室的名稱

“中吉造”,是他的品牌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就像他對於自己工作室理念定義的那樣

中吉造器物上那種岩石和山巒的肌理

看似不經意而為的曲線、凹凸、筆觸

……

耐看,有味道

且充滿了見山是山的禪機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除了制器

中吉還自己設計了茶空間、茶席

並把自己的理念融入其中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當時那個茶空間是我自己設計的,從選材到木料應用,包括那個吧檯都是我自己砌的……整體空間看起來比較“空”,其實我就想表達少即是多的理念,並增加想象空間在裡面,且舒適、不壓抑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很多中青年人都喜歡中吉的作品

因為與眾不同個性自然、不裝、唯一

有些器物

就連中吉自己也做不出同樣的第二隻

做手藝人很辛苦

特別是年輕的手藝人會被更多的誘惑所遮目

中吉覺得

興趣是第一

剩下的就需要堅持、沉澱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既然你自己的定位不是一個商人,或者說不是一個經理人,那手藝人這種狀態,他本身就是就是比較漫長艱苦的……在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挫折,包括一些問題,甚至覺得很難解決的問題,但有時候真的咬咬牙就熬過去了

守得住良工造物的技藝追求

守得住誘惑來臨的不為所動

守得住挫折險阻的堅持到底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中吉和那些同樣在瓷都追夢的手藝人一起

在這座城市

堅持、努力、守藝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守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