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拯救你,瘋狂打賞網絡主播的孩子們

十幾年前,有一種東西叫12590,更早的時候,有一種東西叫168熱線。

那個年代,許多小男生因為和電話那頭的小姐姐聊天,耗費了家裡天價的話費,有的甚至最後自殺身亡。

拿什麼拯救你,瘋狂打賞網絡主播的孩子們

現如今,“熊孩子”巨資瘋狂打賞主播的新聞層出不窮。在令人震驚的同時,相關諮詢機構研究顯示,網絡直播用戶中近七成不到30歲。

杭州一名14歲少年因為玩遊戲,打賞主播,把家裡貸款還債的5萬塊刷了2萬多。

拿什麼拯救你,瘋狂打賞網絡主播的孩子們

13歲的女孩子在無家長監管的情況下在騰訊平臺消費25萬。

拿什麼拯救你,瘋狂打賞網絡主播的孩子們

14歲的男孩子兩月內,給女主播多次打賞,總金額達16萬之多。

拿什麼拯救你,瘋狂打賞網絡主播的孩子們

曾有媒體做過統計,僅在2017年上半年的公開報道中,未成年人沉迷直播打賞這樣的事件多達28起,涉及金額超過890萬元。

拿什麼拯救你,瘋狂打賞網絡主播的孩子們

沉迷於打賞的熊孩子,往往是家人眼中的“老實孩子”, 他們大多性格內向,多數是留守兒童,多數父母在外面做工,多數家庭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

這些孩子,他們內心孤獨,缺乏安全感,缺乏認同和存在感。

他們在直播平臺瘋狂刷禮物,只為得到主播跟他說一句話或者讚揚一下他,或者在別人面前彰顯他們的存在感和虛榮心。

拿什麼拯救你,瘋狂打賞網絡主播的孩子們

未成年人沉迷直播,是繼這一群體沉溺網絡遊戲之後又一令社會頭痛的問題。父母對於孩子監管的疏忽,在線支付手段的便捷,平臺方的“不設防”等等,都在引發這類事件的不斷髮生。

針對孩子沉迷直播及非理性鉅額“打賞”消費,作為父母,如何才能讓“熊孩子”們的打賞之路不再那麼順暢呢?

首先,我們要多關注孩子每天在想什麼。

其次,要走在孩子前面,引導孩子觀看積極向上的直播內容。

第三,通過約定的方式和孩子制定上網行為的規則。

第四,培養孩子各方面正面積極的興趣愛好,分散其對網絡直播的注意力。

第五,不要把自己的身份證件給孩子們拿去註冊賬號,帶有資金綁定的賬戶更需要妥善保管密碼,避免孩子濫用家長賬號打賞。

拿什麼拯救你,瘋狂打賞網絡主播的孩子們

第六,當打賞金額與其行為能力不匹配或盜用監護人財產進行打賞時,監護人注意收集證據可向受益方要求返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