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最孤獨的鯨魚,由於「嗓門」太大,沒有同伴願意與它交流

相信不少人都曾聽過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Alice的故事,它於1989年被人類發現,在1992年被人類裝上追尋錄音器械。正常的鯨的頻率是15~25赫茲,而Alice的頻率有52赫茲,與眾不同的頻率使它無法和火伴交流,只能一直在海洋中孤身遊蕩。

它是最孤獨的鯨魚,由於“嗓門”太大,沒有同伴願意與它交流

Alice特殊的的頻率,也使得更多人知道鯨能發出聲響,它們乃至可以用聲響互相交流和歌唱。不過,人類關於鯨的交流一直有個疑問,沒有聽覺器官的鯨是依靠什麼聽見聲響呢?

針對該問題,有科學家提出一種判別如座頭鯨等鬚鯨類動物怎麼聽見10~200赫茲的低頻“啁啾聲”的辦法。

它是最孤獨的鯨魚,由於“嗓門”太大,沒有同伴願意與它交流

科學家根據鬚鯨類動物同頭骨交融的構造雜亂的耳骨估測,鯨的頭骨能幫助其聽見聲響。在該估測前提下,藉助計算機斷層掃描儀分別掃描在多年前擱淺於美國海岸且在營救過程中不幸死亡的一頭小鬚鯨幼鯨和一頭長鬚鯨幼鯨被保存完好的屍體標本。掃描發生的三維計算機模型,為研究鯨怎麼利用頭骨對不同的聲響頻率作出呼應供給實體支撐。

它是最孤獨的鯨魚,由於“嗓門”太大,沒有同伴願意與它交流

歸納上述研究結果,科學家解釋稱,鯨的頭骨在其交流過程中充當了“天線”的作用。具體過程為:當聲波衝擊鯨,然後將這些振動傳遞到鯨魚頭骨交融的耳朵的時候,頭骨也會隨之振動。

科學家為了便利查看以及確保準確性,將這些振動放大20000倍。結果發現,鯨的頭骨對它們發出的低頻聲響特別敏感。

它是最孤獨的鯨魚,由於“嗓門”太大,沒有同伴願意與它交流

但令人感到擔憂的是,大型航運船舶也會發生這些頻率。所以,鯨頭骨的“天線”作用,或能一定程度上將如大型航運船舶等人造聲響對像鯨相同的大型海洋生物發生的影響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