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爲什麼輸給曹操?他在對待人才的問題上犯了致命的錯誤

袁紹的實力和家底,其實遠非曹操可比。《三國志》上雲,紹擁有冀州、青州、幽州、幷州等四州之眾,擁兵幾十萬。而且,袁紹手下的謀士也是大有人在。比如,袁紹軍中第一謀士沮授,當初袁紹正是採納了他的建議而建立了初期的優勢。

我們看沮授的謀略:

從事沮授說紹曰:“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而北,則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紹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為監軍、奮威將軍。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

袁紹為什麼輸給曹操?他在對待人才的問題上犯了致命的錯誤

而此後袁紹的所為,正是按照沮授的謀劃進行的,由此可見沮授的才華。

但是,此後,袁紹開始犯錯誤了。

獻帝傳曰:沮授說紹雲:“將軍累葉輔弼,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毀壞,觀諸州郡外託義兵,內圖相滅,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紹悅,將從之。郭圖、淳于瓊曰:“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今英雄據有州郡,眾動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至義也,又於時宜大計也,若不早圖,必有先人者也。夫權不失機,功在速捷,將軍其圖之!”紹弗能用。

袁紹為什麼部採用沮授的計謀呢,因為有別的謀士的其他建議,說迎來獻帝,有什麼事都要報告皇帝,如果皇帝有決斷了,聽皇帝的,則自己就顯得沒什麼權力了。如果不聽皇帝的,又顯得自己抗命,兩種都很麻煩。

袁紹為什麼輸給曹操?他在對待人才的問題上犯了致命的錯誤

可惜,袁紹就是個優柔寡斷的人,聽了幾個謀士的意見,最後決定不迎漢獻帝,結果,漢獻帝被曹操迎去了。

這個錯誤犯了也罷了,但是袁紹對待人才的態度卻存在很大問題。

獻帝傳曰:紹將濟河,沮授諫曰:“勝負變化,不可不詳。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獲,還迎不晚,設其有難,眾弗可還。”紹弗從。授臨濟嘆曰:“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不反乎!”遂以疾辭。紹恨之,乃省其所部兵屬郭圖。

對待自家手下的第一謀士,不採納人家的建議,不安撫人家的情緒,當別人以病辭職的時候,還非常不滿,並且分其兵權。

這還不算最過分的,最過分的是,袁紹對待手下謀士田豐。

袁紹為什麼輸給曹操?他在對待人才的問題上犯了致命的錯誤

初,紹之南也,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脩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紹不從。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眾,械繫之。紹軍既敗,或謂豐曰:“君必見重。”豐曰:“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遂殺之。

不採納人家的計策也罷了,還把人家關了起來。事實證明自己錯了,為了怕嘲笑,居然把田豐殺了!

這樣的人,如果不失敗,簡直是天理難容了。


作者:聶風風風,別名聶小青青,綠筆尖語文大世界、綠筆尖作文世界創始人,​轉載請註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