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軍閥進入四川,四川人衷心擁護還爲其塑銅像,非蔡鍔

“川人治川、湘人治湘、粵人治粵”,這類“本省人治本省”的口號在軍閥年代十分具有號召力,外省軍隊客居他省,基本上不受歡迎,不被待見,最後滾走。在這種大環境下,一個雲南軍閥客居四川,當地人居然不趕他走,還很喜歡他,為他塑了銅像。

客居他省的軍閥能混到這樣的境界,不簡單。誰

雲南軍閥進入四川,四川人衷心擁護還為其塑銅像,非蔡鍔

長著娃娃臉的顧品珍

顧品珍。

當年蔡鍔發起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滇軍一分為三,一部進軍四川,一部進軍廣東,一部留在雲南。蔡鍔離開四川后,在四川的滇軍日子很不好過,因為四川人不歡迎他們,說護國戰爭都結束了,滇軍應該回雲南。因此,川軍和滇軍在四川多次混戰,連蔡鍔欣賞和器重的戴戡都被打死了。

客居四川的滇軍統帥,做得最好的是顧品珍。有個現象很奇怪:顧品珍儘管也受到川軍聯合進攻,但其駐地的四川人對他毫無敵意,相反還很歡迎他,為他塑了銅像。這件事其實最真實不過地反映了軍閥混戰的本質:川軍將領提出“川人治川”也不過是為了擴大自己得地盤,因為顧品珍並沒有去侵擾他們的轄區。

雲南軍閥進入四川,四川人衷心擁護還為其塑銅像,非蔡鍔

四川軍閥

顧品珍並未在四川一直待下去,後來率軍離開四川,回到雲南,並趕走了老領導唐繼堯。表面上,顧品珍這事兒幹得不地道,實際上,是唐繼堯自己無能。

護國運動使滇軍大為擴張,勢力延伸到四川和廣東。問題是,兩個外省的滇軍並不太聽唐繼堯指揮。從護國戰爭到唐繼堯被趕出雲南,有整整5年時間,唐繼堯應該把雲南建設好,把軍隊搞強,但他似乎什麼都沒做好。結果,顧品珍率軍回來奪權,唐繼堯竟輕易被趕出雲南,在軍閥同僚和全國人民面前鬧了個大笑話。

非常巧,唐繼堯被迫離開昆明那一天是除夕夜,他連傳統的春節都沒過好就狼狽逃走。他的部隊去哪兒了?

雲南軍閥進入四川,四川人衷心擁護還為其塑銅像,非蔡鍔

唐大頭

唐繼堯的嫡系部隊遠在雲南尋甸和宜良,剛剛鎮壓完軍隊譁變,顧品珍則乘機火速進軍昆明,離省城只有百里之遙。如果唐繼堯不走,只能做下屬的俘虜,他丟不起這人。

一年後,唐繼堯聯合雲南土匪武裝,殺回雲南。顧品珍戰敗,指揮部遭到土匪襲擊,突圍時腳受傷跌下馬來。他也不想做俘虜受辱,舉槍自殺。這一年,顧品珍39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