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輕症責任的重疾險好在哪裡?

用戶6573340091


首先,來看一下輕症疾病指的是什麼?

簡單來說,輕症就是重大疾病前期較輕的疾病或者重大疾病可採取先進技術微創治療的疾病。

輕症相對於重疾來說,更為常見和多發。輕症往往是重疾的潛伏階段,需要早期發現和積極治療,才能防止往重疾轉變。

輕症並不是指病很小,他的輕是區別於重疾來說,我們不要被字面上的意思騙了,輕症對人的影響很大。

輕症比較常見,可以接受治療。但是輕症還沒到達重疾的理賠標準,我們一定要配置好保障。


輕症保障的種類和標準沒有像重疾那樣由國家強制指定,重疾險附加的輕症保障種類參差不齊,一般來說,輕症疾病的種類在8種到41種之間。

關鍵的輕症主要是以下9種:

極早期惡性腫瘤或惡性病變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

冠狀動脈介入手術

特定腦中風後遺症

主動脈內手術(非開胸手術)

心臟瓣膜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

腦垂體瘤、腦囊腫、腦動脈瘤及腦血管瘤

輕度面積Ⅲ度燒傷

視力嚴重受損

其中,前4項分別對應了重疾種類中高發的癌症、心臟病、腦中風,是輕症保障的重中之重。


有些附加輕症保障的重疾險會強調輕症的數量,我們不要被數量所迷惑,關鍵還看是否包含上述的9種輕症。

為何重疾險會附加輕症責任?

很多重疾險都會附加輕症賠付責任,對於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都是有利的。

一方面是把部分除外責任納入保障範圍,另外一方面是順應醫療發展潮流將先進治療手段如非開胸微創等手段納入保障範圍。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很多當初所定義的重大疾病已經不能完全符合醫療水平的發展。對於被保險人來說,輕症疾病的治療費用仍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重疾附加輕症賠付責任可以減少保險公司與被保險人的糾紛,輕症進入重疾,有效降低了重疾險的理賠門檻,能夠順應市場需求。

輕症的賠付可以讓被保險人積極治療,從而避免病情更加嚴重。基本上大多數公司的輕症都包括了極早期惡性腫瘤或惡性病變。

我們在選擇重疾險的時候,要優先關注重疾險保額,然後再看是否附加輕症,把保險的槓桿率利用到最佳。

輕症的治療費用一般在10萬以內,輕症多是附加險,跟隨在重疾險產品裡。一般是重疾險保額的20%-30%,比如重疾險保額是50萬,輕症保額就是10-15萬。

輕症豁免功能到底有多重要

現在很多含有輕症的保險產品是具有輕症豁免的功能的,一旦輕症獲得賠付之後,後期未交的保費是不用再交的。


輕症豁免就是輕症疾病豁免保費,指在交費的期間內,被保險人發生符合合同里約定的輕症疾病之一或多種,免除續期剩餘未交的保險費,合同繼續有效,被豁免的保費視為已交。

輕症豁免能夠避免消費者因疾病喪失收入能力後,無力承擔保費、進而喪失重疾保障的情況發生。


奔跑在保險界的小蝸牛


每次寫重疾險,總有人問,有必要帶輕症嗎?

當然要。

附加輕症至少有兩個好處:

1、降低重疾險的理賠門檻

那些達不到重疾標準的疾病,可由輕症來賠付。

2、豁免後期保費

目前重疾險普遍支持「輕症豁免」,那如果一開始得了輕症列表上的病,可以先拿到20-30%的重疾保額,後期的保費不用再交了,如果以後惡化成大病,還可以再拿100%的重疾賠款。

而你不想買輕症,無非顧慮的是:

1、以為輕症真的很輕,不是大病

2、附加輕症,保費貴了

3、不知道輕症如何挑選?

大白一向急人之所急,下面就來解決你的疑問。

什麼是輕症?

不得不說,“輕症”這個名字還真挺誤導人的,香港保險就聰明多了,輕症不叫“輕症”,而叫“早期嚴重疾病”,與之相對的重疾,則叫“嚴重疾病”。

所以輕症其實一點都不輕,是重疾的早期症狀,或未達到重疾程度的疾病,可如果不及時治療,也容易惡化成大病。

比如,原位癌是癌症的早期階段,你可簡單類比桔子發黴了,但黴菌此時還只是停留在果皮上,果肉還沒壞,可你放任不管,那整個桔子都會腐爛掉。

單目失明,相比雙目失明,程度明顯要輕,可對正常人來說,仍是重大打擊。

為什麼會出現輕症保障?

兩個原因:

1、體檢的普及,檢查儀器越來越精密,一些重大疾病在早期就能被檢查出來;

以原位癌為例,其發生概率為惡性腫瘤的2.5%左右:

數據來源: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2017中的2016年醫院出院病人疾病轉歸情況

但從統計數據看,年齡構成上原位癌中年輕人佔比更高,59歲以下的部分佔比為72.4%,而惡性腫瘤59歲以下的佔比是43.6%,不難想象,隨著體檢普及及儀器的精密化,原位癌的發生率會逐漸增加。

數據來源: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2017

2、重疾理賠門檻高,一般來說,不是“病入膏肓”,保險公司不會賠,而醫療技術在進步,標準滯後於現實。

如前文所說,輕症對普通人仍是大病,治療費低的好幾萬,高的十幾萬,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治療和康復。

所以,為了平息用戶對重疾險“保死不保生”的怨氣,就出現了輕症,那些達不到重疾程度的重病,就能靠輕症來賠。

如果搭配“輕症豁免”,保障效用加倍。

舉個栗子。

小明給媽媽買了50萬重疾險(額外給付型),30年繳費。

到第5年時,小明媽媽突發心肌梗塞,醫生基於現有醫療技術及其病情,沒給小明媽媽用需開胸的冠狀動脈搭橋術(重疾),而採用了無需開胸、創傷小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輕症)。

小明媽媽拿到15萬的輕症賠款,後面25年的保費不用再交,如果小明媽媽以後確診其他重疾,還可以再拿50萬的賠償。

加了輕症,保費會漲多少?

大白測算了三款加了輕症保障的重疾險:

從上圖可見,輕症佔保費比大概百分之十幾到二十幾,在可接受範圍內。

康惠保在三款中“加錢”最多,是因為其重疾費率本身就很低——單純保重疾,康惠保的保費是所有重疾險中最低的。

如果嫌貴,那你可以考慮健康一生或崑崙健康保。

是否買輕症,取決於你如何看待風險

加錢不多的情況下,當然可以考慮,更全面地覆蓋風險。

畢竟輕症並不輕,除了醫療費用外,自己及家人的收入也會有一定損失,有一筆經濟補償是非常不錯的。

如果預算不足,錢就要花在刀刃上了,建議優先確保重疾保額足夠高。

仍以百年康惠保為例,30歲男,50萬保額,保到70週歲,30年繳費,不附加輕症,保費也就2650元/年。

如果買帶輕症的,要注意哪些點

對於輕症,保監會並沒有統一規定。

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可以自己決定保哪些輕症,到了什麼程度才賠。

所以,挑選時,

首先要看病種是否涵蓋了高發輕症,發病率越高,你才有機會拿到理賠。

高發輕症主要是以下幾個,排名越靠前,越重要:

  • 極早期惡性腫瘤或者惡性病變

  •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

  • 輕微腦中風

  • 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

  • 心臟瓣膜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

  • 主動脈內手術(非開胸手術)

  • 腦垂體瘤、腦囊腫、腦動脈瘤及腦血管瘤

  • 中度腦損傷

  • 較小面積Ⅲ度燒傷

  • 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已放置心臟起搏器;(部分產品該病種列為重疾)

像平安福,三種高發輕症——冠狀動脈介入手術、輕微的腦中風、非典型的心肌梗塞就不保。

為了湊數,平安福還將“極早期惡性腫瘤”一拆為三——拆分成惡性病變、原位癌和皮膚癌三種,非常雞賊了。

除了上面9種高發輕症外,下面這幾類疾病在現實生活中也是較為常見的,如高發輕症都包含的情況下,也可以納入到考量範圍內。

  • 中度癱瘓

  • 慢性腎功能衰竭

  • 早期肝硬化

  • 中度腦損傷

  • 單側腎臟切除

其次,要看理賠標準是嚴苛還是寬鬆。

提醒下,這是在確保高發輕症基本都保後,才需要考慮的問題——門檻低,但發病率才1%,對大多數人沒有任何意義。

以輕微腦中風為例。

弘康哆啦A保的定義就比和諧健康的健康之享定義要嚴格。

哆啦a保:

健康之享:

但是哆啦A保保的輕症數量要多於健康之享,這個時候是不是有點懵逼,那我到底選哪款產品呢?

其實無需太糾結,因為哆啦A保和健康之享不是同一類型的產品,回到你選擇產品的重心即可,消費型還是儲蓄型,多次賠付還是單次賠付。

是同一類型的,比如都是單次賠付重疾險,像崑崙健康保和陽光隨e保,輕症都可以多次賠付,前者可賠3次,後者2次,那當然是選崑崙健康保。

除了上述兩個核心點,在挑選輕症時,以下三個方面也可以關注下。

1、提前給付還是額外給付

內地大部分帶輕症的重疾險,輕症是額外賠付20%的保額,之後確診重疾,可以拿到100%重疾保額。

而香港保險如果輕症已賠付了20%,那重疾最多隻能再賠付80%保額。

2、賠付幾次(是否有分組)

在保費差不多的情況下,賠付次數自然越多越好。

但賠得太多,就偏於噱頭了,大白記得有款產品輕症最高可賠付21次,這是造了什麼孽。

分組上,一般來說,單次賠付的重疾險,輕症普遍不分組,但也有分組的,比如陽光隨e保。

而多次賠付的重疾險,大部分輕症會分組,還會設置間隔期,比如哆啦A保、同方全球多倍保等。

同等保費情況下,輕症不分組的>輕症合理分組的>輕症分組不合理的。

要判斷分組是否合理,主要看高發輕症是否均勻分佈在各組。

而不分組的,也可能出現輕症隱藏分組的情況,即對於一些關聯性比較高的輕症疾病,只能賠付其中一項,其餘幾種不再賠付,效果等同於分組。

太平福祿康瑞因輕症隱藏分組,被詬病

這種規定其實不難理解,因為所有重疾險輕症和重疾的賠付條件都要求首次發病或首次確診,所以不可能因同一種疾病而賠付2次。

舉例來說,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疾病)之後大概率需要做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治療方式),保險公司不可能賠2次。

3、是否包含輕症豁免保費

目前大部分重疾險都支持輕症豁免。

區別在於,有的產品輕症是和重疾捆綁的,費率已經固定下來,比如康樂一生。

有的則可自由選擇是否附加輕症,若附加輕症及輕症豁免,需額外支付一部分保費,比如康惠保。

大白小結

總的來說,大白是推薦大家選帶輕症的。

降低重疾險理賠門檻,而且加錢不算多。

如果選帶輕症的,那挑選時,涵蓋高發輕症是必須的。

至於賠付幾次、提前給付還是額外給付這些則需要客觀看待,同等保費下當然是額外給付,賠付的次數越多越好。

另外,關於疾病隱藏分組的情況,也需理性看待,疾病與治療方式只賠付一次的話,影響不大,而且也能降低保費。


------------------

十年以上保險行業從業經歷,為大家提供保險知識的普及。歡迎關注!


大白保


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輕疾豁免,一種是有輕疾豁免。首先,沒有輕疾豁免的好處就是多了一個保障,因為輕疾保險單獨是無法購買的,但是花費又比一般的住院醫療保險多(一般要2-5萬),因此是一個空白,附加輕疾正好彌補這個缺陷。其次,有輕疾豁免的好處就是除了上面多了一個保障,又多了一個豁免保險費的保障(也就是說如果你在繳費期內發生輕疾理賠,則自理賠保險年度開始,未繳納的保險費不需要繼續繳納,通常只有重疾才可以豁免,理論上輕疾的發生概率高於重疾)。


歪哥119


買重疾險時有附加輕症責任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人的一生會患上重大疾病的幾率還是相對較少的,並不是說我們就那麼希望重疾險發生理賠,而是更多情況下我們有可能患上並沒有到重大疾病定義的疾病時,當我們所購買的重疾險涵蓋到那一類的輕症,我們也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保障。而一般情況下,輕症都是可以通過手術或其他手段能治癒的,需要的醫療費用也會相對較低,所以輕症作為重疾險的附加部分,一般會賠出重疾保額一部分,也是很合理的。

不同保險公司對於輕症的定義差異是會比較大的,所以在選擇重疾險的時候,看清所涵蓋的輕症範圍以及理賠條件以及保額也非常重要。


凡妮莎18420154030


輕症簡單來說,就是重大疾病前期較輕的疾病或者重大疾病可採取先進技術微創治療的疾病。

相對於重疾,其實輕症大病更為常見和多發,同時它往往是重疾的潛伏階段,需要早期發現和積極治療,才能防止往重疾轉變。如上述案例中的原位癌,一經發現,通過單純手術切除就能痊癒,但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得到恰當的治療,那麼很容易發展成為真正的惡性腫瘤。

所以買輕症就是預防為主,可以買帶有輕症豁免的,這樣可以更有利於被保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