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青少年有叛逆心理?

孫見福


這是由孩子腦補發育不平衡的特點決定的。中學階段孩子的腦部發育還不完善,這是孩子在青春期顯得情緒多變顯得叛逆的重要生理原因。進入青春期主觀情緒的杏仁核腦區開始逐漸發育成熟,但主管自控力的大腦前額葉則需要到20歲左右才發育成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會顯得缺乏理性,而且情緒多變不穩定。

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危機”會加劇孩子的叛逆情緒。進入青春期之後,孩子的生殖系統開始快速發育成熟,性別意識越來越強。驅使孩子對認識自己產生興趣和好奇心,開始思考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有的學生在面對快速發育的身體,開始產生角色的混亂和困惑,這種迷茫和困惑會加劇他們情緒上的問題。

大多數的家庭從小管教過嚴。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中國的父母常常會對其進行嚴格的管教,孩子在認知水平生活經驗能力體力都遠不如大人的時候,還會配合父母的要求,即便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通常也少有辦法反駁對抗,但到了青春期獨立的時間越來越多,反抗的能力漸漸足夠,叛逆的行為開始出現,有些父母覺得很驚訝,為什麼從小乖巧的孩子變得如此叛逆,實在難以解釋於是給孩子冠上“叛逆期”的罪名。



我是蔡中元,心理諮詢師,心理教育工作者,《正向管教:好好跟孩子說話》作者。謝謝您的關注。

心理蔡中元


一個形象的比喻:青少年叛逆時期 如小苗破土的 一段 時間。小苗 破土 就代表著他要獨立承受外界的陽光雨露和風吹雨打,但它的根在大地之中,青少年亦如此。

一顆種子破土 而生 是成長的必須,孩子青少年時期個性化的成長也是 成長的必須。

圖片來自網絡

一斤孩子進入了青少年,意味著他身體 和性發育 都在快速成熟過程之中,他經歷著根本無法控制的生物學過程,快速的發育給他們造成了心理上的騷動和一種 矛盾,這種變化的速度 讓他無意識中感覺到焦慮 和莫名的 激動。這種生理成熟的過程 伴隨著突然而劇烈的荷爾蒙變化,極容易造成他們情緒的波動;同時在這個階段,他們的大腦也在經歷著新一輪的快速發育。而此時十幾歲的孩子大多還是在憑著直覺對一些事物和他人作出反應,認識自己的感受 做出決定,荷爾蒙的變化和大腦 發育的結合 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力量,十幾歲的孩子在行為上和認識上都有了 讓家長措手不及的反應,而家長的成長一般來說是稍微滯後於孩子的成長,這就產生了青少年時期的所謂叛逆(參考《十幾歲孩子正面管教》一書)。

作為成年人 我們可以回憶我們自己十幾歲的時期,也會多多少少有些 我們和父母之間產生摩擦的記憶,現在的我們 在很多 行為和 意識中 很大程度上是繼承了我們父輩的當時的行為和思維,但又不絕對。

認清了 這一點,我們就能更好地正視青少年時期的 叛逆行為,也有助於我們和青春期的兒女 相處的更好,我們的所作所為 也許更有助於他們的成長。


快樂庭院


為什麼青少年有叛逆心理?


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叛逆的心理,這和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特徵與生理特徵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少年時期的自我意識和意志、情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半成熟與半幼稚、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盲目性”,這些同時存在的錯綜複雜的矛盾使得這時期的少年有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由於身體的迅速發育,青少年覺得自己已經長大,產生了強烈的"成人感",出現了強烈的“自己做主”的願望,特別不滿成人對他們的處處管教,常因他人對他們的干涉產生執拗和反感的消極情緒。

其次,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注意到自己內部的精神世界,漸漸產生了解自己和分析自己的心理品質的需要和興趣。

此外,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自我評價比較片面,常常只看自身缺點或只看優點,在自負或自卑常間搖擺不定,也常常容易發脾氣、逆向行為等等。這些可以通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放手讓孩子逐漸承擔相應的責任、幫助解決生理或心理上的疑惑問題,慢慢緩解,甚至很平穩度過叛逆期。



如題所說,若只是一般的表示不願意上學,這樣的情況也很正常;如果已經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緒,怎麼勸都不肯去上學,對於父母又嚴重叛逆,這樣的話,家長可能要先找找自身的原因,因為很多“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家長的問題”,親子關係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對父母的態度。

孩子的問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家長需要先思想,平時對孩子關心、照顧是太疏忽還是太包辦?如果自己的孩子一向乖巧,在乖巧的表象後是不是潛藏著家長的專制?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叛逆”?與孩子之間開誠佈公地交談有多久了?平時最關注、最在意的是什麼?孩子的成績或是其他?找出問題,自己先改變,你會看到孩子的改變。


做有料的媽媽


這個孩子進入青春期可能會跟家長髮生的矛盾和衝突,雙方要加強溝通,家長也要了解孩子的這個階段的心理特點,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心理特點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變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現在心理上的突然變化,一般來說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自我意識在青春期會出現質的變化。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於“自我”的體驗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說,兒童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基本是服從成人意見的,那麼,青春期的孩子則完全不同了。他們對自己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熱衷於思考自己的優點、缺點、特點。常常顯得很自戀,但同時又經常誇大自己的缺陷,最後還總因為自己的不夠完美而沮喪。

2、獨立性增強。進入青春期以後的孩子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認和尊重,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渴望獨立。為此他們總是會嘗試做一些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希望得到成人的認可和尊重。

3、感情的變化非常顯著。這個階段的孩子們通常既多愁善感又喜怒無常。家長常常不知道孩子發生了什麼,情緒咋就像六月的天氣,說變就變了。這個時期感情的多變是與感情的深化共同發生的,在這一時期孩子們已經開始產生和感受到許多細膩複雜的感情。

4、開始關注同齡人之間的交往。同齡人之間的關係是這一時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任何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脫離同齡人的影響,總是將彼此之間的交往與認可看得極為重要。

5、與成人世界的關係開始變化。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再像小孩子一樣服從家長和老師,他們希望獲得像大人一樣的權利,因此常常會頂撞父母以彰顯他們的權利。

6、性意識的萌動與性別角色的深化。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非常關心自己是否被他人接受和欣賞。還有自己是否夠帥、漂不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會很關注來自於異性的評價和開始憧憬愛情的降臨。

當然,還不止這些。

他們的各方面仍然還不完善、不成熟,也不可真正的獨立。比如還未形成相對穩定的個性,還沒有善於把握真正的友誼,還沒有成熟的感情世界,也還不能真正的與成人平起平坐,思維也還不夠嚴謹,也許還不能真正的瞭解愛情。但是所有的這些變化和發展都在進行的過程中,而不是已經完成了的。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孩子形成穩定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充滿了矛盾的階段,孩子跟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會在這個階段變得敏感起來。

父母要在孩子處於青春期的時候對於孩子有更多的瞭解,瞭解到孩子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孩子在這個時期會出現的正常現象,提高跟這個階段孩子的溝通技巧。

而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在表達主權的時候,多跟父母講自己的心底感受,雙方在可以協商的氛圍中進行溝通。


安羽心理


為什麼青少年有叛逆心理?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一下:

青少年這一階段,正是青少年們處於心理的“過渡期”,這恰恰也是他們認知提升的階段,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都日益增強,因此他們會有迫切的想要自己作主許多事情的慾望,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或是其他人還照舊對自己有過多的管教,拒絕大家還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孩子來看待。這是青少年們內心所發生的變化。

在許多家長看來,不管孩子如何,在自己的眼中,也依舊是個孩子。避免不了的管教與嘮叨也依舊會持續著。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家長不恰當的管教方式所造成的,比如一些家長缺乏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變化,對子女的教育也操之過急,常常忽略了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程度的自尊與承受能力。這是青少年們接觸到的客觀環境。

因此,青少年內心所發生的變化與客觀環境之間產生了偏差,自然而然就引發起了叛逆心理。


那麼,我們可以看下題主具體的困惑:孩子初中還沒畢業就不上學了,家長勸說還會和家長髮脾氣,問怎麼辦?

對於這種情況,因為我們不知道題主所說的勸說,是如何進行的,所以也無法說家長的方式對與否。我們只能給出以下建議:

先別急著勸說,先了解孩子不上學的真實原因,引導孩子說出真實感受,給孩子表達情緒的機會。也許孩子不上學的原因是可以被理解的呢?

在瞭解了孩子的情緒之後,再作出恰當的行動,如此,才能儘可能地去避免孩子情緒嚴重化,叛逆心理才能不那麼強烈。祝好!

以上內容為每日談心(瀚思專欄·心理筆記俠·鄭燕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轉載請聯繫。每日談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


每日談心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時期特別突出,但是老師特別是家長經常和孩子溝通做朋友,願意傾聽,這樣老師家長就不會覺得累,孩子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人,我們就是這樣做的,我孩子已經大一了我們的關係一直很融洽,我們也沒有感覺到他在青春期間有很大逆反情緒


陽陽的媽媽紅紅


如果你的孩子有厭學、叛逆、早戀、有網癮等的問題,而你又束手無策。那麼,你需要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樂趣,愛上學習;我看到很多家長對此頭疼, 就把兒子轉變的過程方法,在百度寫了篇文章 叫(陸簧暢的改變) 。可以去百度搜一下 肯定能幫到你們!可以緩解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