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課機構15天花費1萬2,家長:還不如讓學校集體補課!你怎麼看?

藍書苑


家長們就是不明白。

孩子打小不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勢必影響今後的學習效果。尤其小學,現在的孩子在小學一待就是五年六年,如果在這個階段遇不到一個有經驗的老師,或者家長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情況,僅憑孩子自己和學校單方面的教育,效果不是很好。這個階段,如果尋求“教育的幫助”,一個月的語文數學同時輔導,每月500元左右。

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孩子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如果遇到學業困難,大多數家長是輔導不了或者沒時間輔導。這時候求助於“輔導機構”,每課時的費用大約在200--300之間。

臨近高考,所謂的重點高中有經驗老師考前輔導,每天單科輔導費用在1000元左右。綜上所述,個人覺得--

一、如果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家長能夠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幫助孩子慢慢掌握學習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後來的“天價補課班”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呢?如果真的不能陪在孩子身邊,把他教給一個負責的專業老師,是不是好過那些以“盈利”為終極目標的“補課班”?前提是,專業老師能夠、願意援手,還得是國家政策允許的條件下。

二、最大的愛是陪伴。如果家長能分出時間陪伴孩子,那麼,無論你是否有足夠的文化能力輔導孩子,只要能引導孩子靜下心來做好眼前的事兒,教育已經成功一半。

三、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語文數學等學科,很多學習內容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現在的孩子“罐裡豢養”,體能低下,動手能力低下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家長能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會極大促進孩子的學習能力。試想,一個擁有較強生活能力的學生,他在學校會有怎樣的學習狀態?不言而喻。

日前,朋友圈裡大家爭相轉發的一個視頻:一群七八歲大的日本孩子,在老師的監督下,有秩序地雙手側翻、單手側翻。這群孩子的體能與我們同齡孩子相比,高出的真的不是一個兩個臺階的問題。如果這代孩子長大了,再有戰爭,還會是1:16的體能比嗎?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怎樣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動手操作……比如喜好讀書、樂意背誦、遇事喜歡一探究竟……

這些習慣有了,還需要再去花一萬兩萬補課班嗎?

不要嫌棄補課班學費高昂、天價。如果從孩子上小學算起,如果從那時就沒有幫助孩子,那麼,積攢了近十年,這個價錢還高嗎?

呵,個見!不一定全對,如果您感覺有點道理,就用幾分鐘想想,是不是這麼回事。


大臉貓224638211


關於網上曝光的“補課機構15天花費1萬2”事件,網友都覺得家長瘋了,其實這也讓家長頗感無奈又無可奈何:還不如讓學校集體補課。為了提高分數,順利的考入重點中學、重點大學,利用課餘時間和假期補課是一件很普遍的現象,而關於補課,也一直是一個爭議不斷的話題。


一、補課形成的原因


中國現在的考試製度,考察的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因而催生了以提高學生學分為主要目的和應試教育,而提高學分的主要手段就是補課。作為現在的家長們,為了不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為了不讓孩子走彎路,千方百計的讓孩子上各種補習班。


二、教育部門對補課的態度


現在的社會是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需要的是善於創造,思維敏捷,銳意進取,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精尖人才,高分低能,墨守陳規,書呆子似的教育最讓人詬病。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在各方面均衡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特別是2015年教育部印發了《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提出了組織領導,專項整治,宣傳教育,嚴格管理等四個方面的舉措,猖狂一時的補課現象有所收斂。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學校和在職教師不能補了,退休的、社會的應運而生,甚至愈演愈烈,這些社會辦的培訓機構以盈利為目的,不管學生的學習基礎如何,不管學生的學習進度如何,巧立名目,虛假宣傳,反而讓學生付出了更多的精力,讓家長付出了更多的財力。


三、家長對補課的態度


從心裡說,作為家長還是支持孩子適當補課的,作為老師,專職就是教學生,懂得教學大綱的要求,知道每個學生的基礎如何,掌握著教學的進度,跟著老師補課,更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反對的只是有些毫無師德可言的教師巧立名目,胡亂收費,反對那些課上不講課外講,課堂上不講補習班上講的不正之風。


總之,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補課始終是有市場的,學生和家長都需要。教育部門的出發點也是好的,想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現實情況卻是事與願違,學生的負擔不但沒減輕,家長反倒付出了更多的財力,如果有條件的學校和老師可以進行適當的補課和合理的收費,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又增加了教師的收入,也是一個一舉多得的事情。


決勝網


你叫我滾。好,我滾。現在你叫我回來。對不起,我滾遠了!

當年,學校因為放學早,利用放學後的時間,把學生留下來多補30分鐘課,每學期每生收費80元,80元啊,一個學期啊,語數英科四門老師輪番上啊。結果有些家長不樂意,說亂收費。媒體、政府部門各種投訴。好,我們不搞了!現在你覺得補課機構貴,要學校集體補課。對不起啊,那叫有償補課,我們學校是不能做的。

補課機構屬於商業性質,收多少費用一般都是經過物價部門審核的(當然也有私自亂開價的),和家長的關係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覺得收費合理,你就上課,你覺得收費不合理,可以不在這裡上課。

題中的家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無非就是想佔便宜嘛。補課機構收費高,15天1萬2,咱承受不起,那老師集體補課肯定要便宜,遙想當年一個學期才80塊,一頓飯錢的事情,要是運氣好,還能給咱免費補課,那多好啊。


陽光成長教育


告狀的,多是民辦教育機構。原來校內補課基本都是強制性的吧,老師們還是想正常休息,感謝舉報的家長解放了被迫補課的老師。以後還得感謝家長,一年級都不用佈置作業了,老師也不用改了。最好每個年級都不要佈置。家長自己去外面請老師佈置。

人嘴兩張皮,上下一磕就是理。家長怎麼說都有理,老師怎麼做都是錯。當初老師雙休日幫學生補課,收了幾十上百的補課費,家長說老師上課不教補課教,告學校老師亂收費。現在送到教育機構補課,花了成千上萬的補課費還沒效果,後悔了又想送孩子回學校補課,真不知道這些家長在想什麼呢?真以為這個社會是你們自家的,想怎樣就怎樣。

對大部分老師來說,不要說政策不允許,就是老師自己也不樂意犧牲休息時間來補課,惹這是非。人生苦短,老師也需要休息。就不要給老師添麻煩了。

現在再讓學校集體補課已經不現實了,可以說開弓沒有回頭箭。過去老師參於集體補課時,學校發補課費幾十塊錢,課前準備,課後批改作業都是義務勞動,老師們毫無怨言,有的家長卻不幹了,舉報學校亂收費,家校矛盾慢慢形成。現在有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去上校外輔導班,據說蠻稱心的,有點月亮也是外國的圓感覺,不存在錢的問題,大家將就點吧!

沒有那個學校願意承擔風險,萬一出了意外事故怎麼辦? 優質教育從來不便宜!想要佔老師便宜,最終就得在外面花多幾倍的錢才能補回來。現在知道教師偉大了,當初幹啥去了?還有人在拿教師出氣,越出氣自己的損失必然越大,這就是欺負善良人所必然要付出的代價!只有全社會真正做到了尊師重教,個人的教育投入才會最少,因為你面對的是一群最善良最有責任感的人!


笑搞


我是一名教師,就目前家長補課的心態無言以對,無可奈何。你補課就告你,你不補,參加社會補課費用高了又後悔,反過頭來又希望學校補課,何苦呢?



家長補課其實就是一種從眾心理,看別人補,自己孩子不補,成績不好咋辦?我給你補課了,盡了自己責任,效果如何?沒幾個家長關注過。以往學校考慮家長下班晚,孩子回家很難把控自己,學校適當延長時間,畢業年級也有過補課,並且收費極低,但還是有家長投訴,只能作罷。



教育部印發的《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就中小學校和教師有償補課行為有明確的處罰規定。各地,各中小學校貫徹落實規定要求,早已杜絕了有償補課行為。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無可奈何只好花費大筆投入到社會培訓機構補課。社會培訓機構和一些私人補課班不受規定的制約,可以肆無忌憚的收費補課,當然房屋、水電、人工等所有的成本都要計入補課的家長和孩子身上,費用肯定會高。



作為老師我不贊成家長給孩子補課,尤其不經考察盲目到一些師資力量明顯不足的培訓機構補課。即使補課也要根據孩子學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就孩子知識漏點,空白點或某個薄弱學科,查缺補漏。藉此提升孩子學習成績,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和強烈求知慾。



盲目的給孩子補課,浪費時間和金錢,害了孩子,害了自己,錢打水漂追悔莫及,得不償失啊!


俺油菜


正值中考期間,各路培訓班的高中預科班,新高一體驗班已經整裝待發。就等著孩子們考試結束,拿到成績。考的不好的自然要補。高中已經輸在起跑線了,再不笨鳥先飛,就真的飛不起來了;成績好的,也要補,高中競爭激烈,如果現在不抓緊,很快就會比別人落後的。就這樣,家長的辛苦錢流進了補習機構的腰包。於是各種課外輔導機構應運而生,於是新東方上市了,學而思上市了,未來還會有許多大型的培訓機構都會一一上市。很多人會說,與其參加現在補習,不如讓學校集體補課。學校一副無奈的表情,恨不得大喊一聲“臣妾做不到”。因為六條禁令出臺以後,學校實在不敢再集體給學生補課。四部委發文後,在校老師再也不敢從事校外補課。不過我有一點疑問。作為八零後的我們,學習大多靠課堂的四十五時間,也很少聽說有誰參加課外輔導。還出狀元的照樣出狀元,該成才的也照樣成才。怎麼到了現在,不補課就不行了呢。按照人類進化論的原理,人不是應該越來越聰明才對嗎?怎麼四十五分鐘的學習就滿足不了孩子,非的留到課外才能聽懂呢?所以我想,無論是培訓機構也好,集體補習也罷,家長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孩子需不需要補課。需要補哪些課程。否則,花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孩子坐在教室裡,聽不進去,沒有提升。這樣的補習能有什麼意義?


無憂精英網


近日,一則“補課班15天花費1萬2”的消息引起熱議。一位學習成績中等即將上初三的學生,想利用假期時間給孩子補課。在離家最近的輔導機構學習15天,每天上午學習數學和英語,下午學習物理和語文。每門課收費200元(2個小時),一天800元,15天總共需要花費12000元。

這個家庭並不是什麼富裕家庭,只是普通農民家庭。1萬2對他們來說算很大一筆開銷,但是為了孩子,家長也捨得付出。可是,禁令對於學校的查處太嚴格,一旦補課被發現,老師和學校都要受到嚴厲的處罰。沒有辦法,只能去價格幾十倍於學校的補課班。

以前,學校組織補課的時候,幾百塊錢就能解決,但現在,家長要花費幾十倍的代價,讓孩子選擇還沒有學校老師講得好的課外輔導機構。補課禁令、減負禁令最終苦的是家長,害的是孩子,又給老師潑髒水。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教育禁令只針對體制內的幼兒園、義務教育學校,卻對早教機構、中小學學科培訓機構沒有任何約束力。幼兒園、小學不能進行超前教育,培訓機構卻可以公開招生,大張旗鼓地進行超前教育,原本補課性質的培訓班,變為學習的主陣地,學校教育反而變為了補課班。”

這種現象小編也深有體會,學校嚴格按照規定,決不能給孩子增添負擔,不能補課。但是,課外輔導機構趁虛而入,給家長洗腦式教育,造成一種假象,孩子不補課,在學校就跟不上。輔導機構的老師水平並不比學校老師水平高,老師一年都沒教會的東西,憑什麼他們十幾天就能教好孩子?

對此,你怎麼看?


藍書苑


看好多老師回答好像都是清一色的在埋怨家長不對啊,老師被被家長傷害之類的。。。對此,妙爸不敢苟同。

應試教育體制下的補課禁令,學生和家長才是最大受害者

現行的教育體制其實不能稱之為素質教育,而應該是應試教育,這一點,誰都不能否認。成績好壞幾乎完全決定了學生的升學出路,在這種情況下,當年“禁補令”尚未出臺前,絕大多數家長對於補課費用的金額是沒有怨言的,在孩子的成績面前,一切利益都可以讓路,因為孩子耽誤不起。

教育部門出臺的“禁補令”的初衷是好的,教書育人是學校及老師的天職,“有償補課”為什麼會被禁止,每一個老師心裡其實都清楚。有少部分的學校和老師,可能是極少的一部分吧,為了增加收入,故意把課堂上該講明白的東西壓著,要求學生進行課後補習,錢是賺到了,師德也丟了。

學校及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的禁止,對教育部門而言,出發點是為了規範學校及教師的工作,讓老師把上課時間該教給孩子的知識,教給孩子,而不是為了賺錢,藏著掖著。然而事與願違,禁令的出臺,非但沒有遏制這種現象的發生,反倒促使補課機構的收費一路飆升,對老師而言,可能是私下裡的有償補課賺錢道路變得難以走通了。對於學生和家長而言,為了追求好成績,付出的代價卻實打實的更高了。所以,老師們就不要埋怨學生家長了吧,家長們的真正心聲是什麼呢?

要不補,都不補,不要拿我們的孩子當試驗品!

國家三令五申的禁止補課,完全遏制了有償補課行為嗎?

絕對沒有!在妙爸生活的城市裡,身邊的親朋好友埋怨老師上課不好好講,下學要求補課的現象依舊存在。省會城市可能相對收斂,規模小一些的縣城,真的是明目張膽。很多老師私下補課的收入早已超過了工資收入,家長又有哪個願意舉報的?還不是孩子只要成績好,其他都好商量?

對於老師收費補課的行為,妙爸其實是支持的,一方面學生想要好成績,確實需要補課。另一方面,教師的收入確實太低了,想要帶出一個班的好成績,班主任和代課老師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早已遠遠超出了他們獲得的收入回報。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需要調整的,那妙爸認為,老師們該漲工資了,“補課”的費用國家來承擔,學生只需認真學習,老師只需要認真代課,讓教育與經濟利益離得遠一些才好。

國家對補課機構的整治

2018年2月22日,教育部辦公廳等四個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補課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出現超綱教育、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查處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課後到校外培訓機構講,並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

教育部也意識到之前的禁令治標不治本了,新的通知執行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補課機構利用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一再的提高補課費用的行為,確實是需要禁止。固然商業行為能促進教育的發展,但不該讓銅臭味兒傷害到單純的孩子,希望在重拳整改之下,國家的教育體制能夠越變越好,越來越健康,畢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國家的希望。


妙爸超努力


先來看看題主的說法:近日,一則“補課班15天花費1萬2”的消息引起熱議。一位學習成績中等即將上初三的學生,想利用假期時間給孩子補課。在離家最近的輔導機構學習15天,每天上午學習數學和英語,下午學習物理和語文。每門課收費200元(2個小時),一天800元,15天總共需要花費12000元。

藍老師不知你從哪裡看來的報道,先不論是不是真實的報道。說說我的觀點,補課是什麼?補課是上課之外的補充,不屬於學校教育的範疇。補課是課外輔導機構相對於學校教育而衍生的事物,不能和學校教育等同而語。

家長:還不如讓學校集體補課,你所謂的家長的概念從何而來?補課既然是學校教育之外的產物,說明絕大多數學生是不需要補課的。學校教育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的需求。你所謂的家長只能是個體,不能代表全體或者多數。

現在教育部大力提倡為中小學生減負,規範課外輔導機構辦學行為的大環境下,提出這樣的問題不知是何目的?

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自始至終不贊成給中小學生補課,更不要說在學校補課,在職教師在外補課。一提到補課一詞,給人們的第一印象是在職教師收取高額補課費,師德缺失等等汙衊老師的說辭。其實,這是對老師的誤解。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大多是社會輔導機構人員,而非在職教師。可能有個別在職教師在課外輔導機構兼職,但這只是個別教師的行為。前段時間,教育廳明確表示對在職教師參加課外輔導機構補課行為,一經發現一律取消教師資格。相信隨著制度的不斷健全,在職教師參加輔導機構補課行為會得到根本的遏制。

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絕對不是通過補課,而是通過高效的課堂教學來完成。任何通過增加教學時長來提高質量的行為都是違反教育規律的行為,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害的行為。學校是不會以犧牲學生的身體健康為代價,來換取這種“高成績”的。

因此,這種還不如讓學校集體補課的說法簡直是荒誕,可以說對教育一無所知的小白說法,是沒有經過思考的言語。


藍老師看教育


哈哈,又一次提到這個事,說這事情前,不如閒聊兩句,補課怎麼回事,又或者說為啥要補課。不知小夥伴是否還記得兒時週末補作業的情景,兩天的作業兩小時寫完;考試前的幾天,把一學期的課程過了一遍。究其原因,利益作祟而已,老師家長靠著成績,或是求名,或是取利。學生藉著成績,也在收取著利益,這些利益,多為鼠目寸光下的蠅頭小利,追求相對簡單的。天性

補課,按地點不同,分為校內的和校外的;

時間段之於學校進度,分為提前學習、同步輔導和重點訓練;

按規模大小不同,分為制度管理和個性化提高;

按效果而言,又分為盡心安慰、瞎貓抓老鼠和針對性提高。培訓水深,請勿一概而過。

回到問題,就培訓行業而言,15天一萬二到底貴不貴?答案想簡單說,難。多數人知道的一二線城市,就平均水平,只能說一般,可放置四五線,感覺就是天價了,尤其結合剛出來的2000以上就是中產的標準,兜裡揣著兩千考慮的是報幾個半年班,你來個一萬二,才幾天時間,正所謂貧窮限制了我的思維。按培訓機構規模來說,大機構除去萬人大校,很難做到像白菜批發那樣,成本下很多,而小機構,起步成本和開始發展,成本定然低不了。再具體到機構內部,好老師和普通老師,定價也有差異,正如好白菜和爛白菜不一個價一個道理。好課程和普通課程也不是一個價。一些大點的機構,經常一個兩個專家或名校名師冒出來,上不了幾次課,北京十萬,你這五線城市,降低一點標準,那也不能低於一萬吧?有機構歷程背書,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而家長說,還不如學校……如何如何,今天在外面的相當一部分不就是學校名師嗎?即使補課,肯定還是原來的老師還是原來的味道,除去個別同學因反應較慢而掌握不太好,有點效果外,對其他同學只會有更大傷害,之前類似嘗試已有地方試過,最後呵呵了,要知道即使在外補課也不會所有人都補,即使補,也是在不同機構的不同領域,有的為興趣,有的就圖好玩,還有閒在家無聊。這些個性化需求,傳統學校很難顧及。

今天不想表達什麼觀點,就把事情展開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認為補課費高,大可不必非A即B。如果說覺得1w多有些多,二線以上城市的培訓機構裡把一年給一個孩子淘的出30w以上的叫做中產,這裡沒什麼專家,要有多是名校名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