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華帶頭,行業「潛規則」,三年違規超產過億

神華的負面,最近有點多。先是違規超產開採,後是神華包頭煤化工被督察組點名存在違規傾倒廢料的情況。

神華帶頭,行業“潛規則”,三年違規超產過億

1.

國家審計署日前公佈的原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神華集團”)2016年度財務收支等情況審計結果顯示,2014年至2016年,神華集團所屬36個煤礦超核定生產能力開採原煤1.03億噸,相當於產煤大省河南2016年全年的煤炭總產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能源報記者調研發現,重組前已是全國規模最大煤炭生產商的神華集團連年“違規”超能力生產在業內並非孤例。儘管煤礦超能力生產在國家層面被定義為“重大安全隱患”,同時在去產能政策的調控下,近年來煤礦超產的情況有所減少,但仍不在少數,甚至成為“見怪不怪”的行業“潛規則”。

多次因超產遭“點名”

成立於1995年的神華集團一直是煤炭行業的“龍頭企業”,業務涉及煤炭生產和銷售、電力生產及供應、煤化工、運輸以及港口等全產業鏈。2017年8月28日,經報國務院批准,神華集團與中國國電集團合併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家能源集團”)。

事實上,這並不是神華集團第一次因超能力生產被“點名”。國家審計署公佈的該集團2013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顯示,2009年—2013年間,神華集團下屬48家煤礦超核定生產能力違規開採煤炭4.84億噸,其中僅2013年就超採1.41億噸。

2010年,時任神華集團神東煤炭分公司董事長的翟桂武在該公司三季度經營分析會上曾明確表示,“目前我們的大部分礦井均為超能力生產,部分主力礦井證照不齊全。”

違規成本長期偏低

一位不願具名的原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諮詢中心工程師指出,神華集團屬於央企,國資委每年對其都有業績考核。在2013年—2016年煤炭行業形勢不好的時候,神華集團只能依靠其邊際效益高的優勢,以量補價,保證效益。

在此之前的2009年—2013年,煤炭行業仍處“黃金十年”,神華依然長期超能力生產。

與經濟收益緊密相連的,是偏低的煤礦超能力生產違法成本。

相關評論:煤炭央企怎能帶頭違規

說“陽奉陰違”有點重了,但神華集團此次暴露出的違規超產問題實在讓人不吐不快。

2013年—2016年,恰是煤炭行業剛剛結束“黃金十年”陷入困境之時,煤價下跌、效益滑坡、產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整個行業措手不及。為幫助行業脫困,國家相關部門密集出臺政策,嚴禁超能力生產。

然而,頂著“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經銷商”的華蓋,合併前的神華集團卻連年幹著這種與國家政策背道而馳的事。

甚至,表面上還要擺出一副“遵紀守法”的樣子。就在2016年,神華集團曾表示:2014年以來,神華集團認真落實國家要求,嚴格清除不安全生產和劣質煤生產,堅決治理超能力生產,主動限產減產。

在與國電集團合併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之前,神華集團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處於行業優秀水平,有著數不清的榮譽,堪稱我國煤炭行業“代言人”:企業經濟貢獻率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煤炭行業第一,年利潤總額在中央直管企業中名列前茅,安全生產多年來保持世界先進水平;位列“2016年財富中國500強榜單”第32名,2013、2015、2016年度央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被國資委考核為A級。

如今看來,這一份份“年度經營業績考核A級”的光鮮成績單,難免夾帶著幾分諷刺意味。

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而違背國家政策、超能力生產,最終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是要自己承擔。何況審計署審查結果還顯示,神華集團存在多個煤礦在證照不齊的情況下開採原煤1.56億噸,3電廠未取得電力業務許可即累計發電95.57億千瓦時等一系列問題。

誠然,作為每年都要接受國資委業績考核的央企,在2014年業績考核落榜A級的情況下,身為煤炭行業的“老大哥”,神華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想方設法、帶頭脫困的決心可想而知。

而且,作為有著十幾萬員工的龐大集團,其盈利水平直接關係這些員工的生活水平,擔負著維護社會穩定的重任。保證盈利也是必然選擇。

目標正確並不能掩蓋途徑上的不端。作為最大的煤炭央企,神華集團本不應通過違反國家政策來追求經濟利益。

一方面,作為龍頭企業,神華的做法本身在行業內就具有示範效應。如果帶頭違反國家政策,且成本極低,其他煤企看在眼裡,難保不紛紛效仿,無疑會擾亂整個行業秩序。超能力生產多年來被視為“很正常”的事,“大家都這樣做”,行業龍頭的“垂範”難脫干係。

另一方面,作為央企,神華集團還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正如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所言,作為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它的天職,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要帶頭盡責、要率先垂範;隨著企業與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央企的社會責任要求也不斷提高。帶頭遵守國家政策、帶頭履行社會責任,本是分內之事。

《論語·八佾》有言,“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如今,神華集團已成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的一部分,且2017年、2018年的審計結果尚未出爐,是否仍存在類似問題我們尚不可知。但神華超產的警醒意義不容忽視。以此為鑑,煤炭行業央企、國企還應加強自身約束,帶頭遵守國家政策,真正在行業轉型升級中發揮中堅引領作用。


2.

2018年6月6日~7月6日,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回頭看”在內蒙古自治區展開,環保部近日發佈通報指出,包頭市工業園區廢渣管理處置混亂,神華包頭煤化工、東方希望海平面等公司存在違規傾倒廢料的情況。截至2018年6月30日,環保部督察組已經向內蒙古自治區交辦24批案件。

違規傾倒問題突出

有關人士介紹說,包頭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工業城市,擁有9個自治區級以上工業園區。當地有關部門,作為整改牽頭部門履職不力,園區管理部門監督不到位,渣場建設滯後,違規傾倒問題突出。

具體表現在,除包頭裝備製造產業園區因不產生廢渣不需要建渣場外,其餘8個都有大量工業廢渣產生。但《包頭市工業園區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方案》只計劃針對5個工業園區建設固體廢物處置場,其他工業園區以企業自建渣場代替園區統一建設渣場。

有關部門資料

數據不統一

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進駐內蒙古自治區後,多次接到群眾舉報,反映包頭市企業違規傾倒工業廢渣問題。

根據群眾舉報問題線索,督察組對東方希望公司所屬包頭海平面高分子有限公司九原分公司工業廢渣處理情況進行了檢查,發現該企業工業廢渣處置管理極為混亂。督察組調閱企業相關資料,企業竟然提供出3套數據不同的臺賬,廢渣數量不準,去向不明。還有,該企業危險廢物管理極不規範,管理臺賬混亂,廢礦物油與廢水乙二醇在同一區域混放,危廢庫房無圍堰,危廢標識隨意填寫。

同時,督察組還通報點名,明拓集團鉻業科技有限公司與神華包頭煤化工存在廢棄物處理在九原區政府和包頭經信委數據不統一的問題。

以神華包頭煤化工2017年氣化渣產生量為例,包頭市九原區政府與包頭市經信委提供的數據相差達20多萬噸。而鉻業科技冶金水渣經分選後,約有1.13萬噸違規傾倒至烏蘭計三村沙坑;但是經信委資料卻顯示2017年這些廢渣已全部綜合利用。

據瞭解,截至2018年6月,僅有包頭石柺工業園區完成固體廢物處置場一期、二期工程主體建設,土右新型工業園區處於進場施工階段,其他園區還在開展前期工作。按目前工作進度,很難按照督察整改方案要求在2018年底建成完善,導致違規傾倒工業廢渣問題突出。

政府主席批示

迅速整改

7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對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環境政務管理信息《包頭市固體廢物管理混亂 違規傾倒工業廢渣問題突出》作出批示。

布小林在批示中要求,包頭市委、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迅速整改。要集中力量對違法違規傾倒工業廢渣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切實解決渣場建設滯後,廢渣管理處置混亂等突出問題。必須增強責任意識,知恥後勇,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上為全區作出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