濬縣善堂鎮楊村貧困戶眼中的脫貧事

浚县善堂镇杨村贫困户眼中的脱贫事

楊村第一書記李衛東駐村後確立“抓黨建、促脫貧”這一思路,工作很快打開了局面。圖為新修繕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

浚县善堂镇杨村贫困户眼中的脱贫事

村中街道整潔,兩旁有垃圾箱和新安裝的路燈。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牛蕾 文/圖】“扶貧幹部對俺們這些貧困戶可好了,啥都為俺著想。”7月23日,記者來到浚縣善堂鎮楊村,該村第一書記李衛東正在貧困戶楊春福家瞭解情況。說起扶貧幹部對自家的好,楊春福幾度哽咽。他向記者講述了他眼中村子的變化。

楊村村容村貌髒亂差,因殘、因病致貧人數較多,2014年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2017年經精準識別,全村170戶720人中有貧困戶22戶60人,其中因殘、因病致貧15戶45人。去年年初該村擬定了15戶51人脫貧計劃,通過落實扶貧政策、鼓勵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村民外出就業,這一計劃去年年底得以完成,貧困發生率降到2%以下,楊村順利摘帽,目前僅剩7戶9人未脫貧。

“危房改造後,像是住在新房裡”

楊春福將記者帶到鄰居楊國用家,走進大門,是敞亮乾淨的房子。同為貧苦戶的楊國用今年53歲,有3個女兒,妻子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之前全家生活僅靠3畝地的收成。

“楊國用家以前是6間破舊的土坯瓦房,一半房頂都漏,3個女兒就擠在不漏的房頂下的一張床上睡。”該村黨支部書記楊國平說,村裡根據楊國用家實際情況,依據國家政策追加了危房改造資金,將他家房屋進行了修繕。

“扶貧幹部特別熱心,給俺家修了房子刷了牆。危房改造後,像是住在新房裡。”楊國用說,扶貧幹部還給他安排了公益崗位,每月有500元收入。此外,他在村子附近打了份零工,每月能有1000元收入。近期,他參加了村裡舉辦的電焊技術培訓班,想著多學門技術,將來能再找份工作,多份收入。

如今,楊國用的大女兒快大學畢業了,上中學的二女兒每年有2050元補助,上小學的小女兒每年也有800元補助。楊國用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據瞭解,2015年以來,該村11戶貧困家庭的危房得到改造。

“孩子找到了,生活又有了奔頭”

“多虧了李書記幫忙聯繫上了俺兒子,俺好幾年都沒聽到過兒子的聲音了。”楊春福說,兒子楊磊外出打工三四年一直未歸,也不和家裡聯繫。今年年初,李衛東到村裡任職後瞭解到這一情況,他為了讓楊春福夫婦振作起來,積極尋找線索,通過多種途徑終於聯繫上了在東莞工作的楊磊。

“為了讓楊磊和他父母聯繫,我經常打電話和他交流,讓他明白自己的責任。”李衛東的多次勸說終於起了作用,楊磊如今和父母保持著聯繫,平常的交談中也多了一份對父母的關心。

“孩子找到了,生活又有了奔頭。”楊磊的母親朱四妮說,由於要照顧丈夫和婆婆,自己無法外出打工。

李衛東給朱四妮安排了一個公益崗位,讓她當村裡的保潔員,一個月能有500元收入。此外,低保、殘疾人補助等政策性補助,加上金融扶貧、到戶增收項目的收入,每年也有不少收入。楊春福家的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

“坐上輪椅後,俺家門口的臺階可把我難住了。現在有了無障礙通道,真是方便多了。扶貧幹部對俺真是好!”楊春福說,他家門口之前是臺階,駐村工作隊隊員陳開宇出資,給他鋪設了一條一米寬的無障礙通道,方便他出行。

“大家精神面貌更好,脫貧更有信心”

除了有針對性地幫助貧困戶儘早脫貧,扶貧幹部還給楊村做了不少好事。扶貧幹部沒來之前,村口有個兩三米高、百米長的垃圾堆,原本6米寬的出村道路僅剩3米多寬,從那裡過得捂著鼻子。幫扶工作隊瞭解情況後,協調有關單位爭取資金,將垃圾進行了清理,並在附近建了垃圾站,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扶貧幹部乘勢而為,協調有關部門在村裡安裝路燈、鋪設汙水排放管道,還建起了群眾文化廣場……

“村裡的環境好了,大家精神面貌更好,脫貧更有信心。”楊春福笑著說。

貧困戶對脫貧有信心,村裡的黨員也信心倍增。“駐村瞭解村裡情況後,我確立了‘抓黨建、促脫貧’這一思路,循序漸進地開展工作。”李衛東說,村裡共有黨員32名,為了體現黨員的先進性,加強黨性修養,他組織黨員認真開展了“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活動。他積極和老黨員溝通,給予充分關懷,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如今,楊村的黨員們和扶貧幹部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

“下一步,我準備帶著村裡的黨員到紅旗渠或焦裕祿紀念館參觀,接受一次精神洗禮。”李衛東說,此外,他會把發展村集體產業作為重點,進一步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吸引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總值班:霍海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