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領袖們的人生追求-馬化騰

商業領袖們的人生追求-馬化騰


常人對商業領袖的理解會集中到以下幾個關鍵詞,財富、地位、影響力。就像在山腳下不知如何爬山的遊客仰望那些已經到達山頂的人,仰望的不是那個向山頂全力衝刺的人,而是他所達到的位置。其實山一直都在,不同的只是人本身!

商業領袖如馬化騰馬雲們,他們的成長家庭和你我有什麼區別?他們的童年和大多數人有什麼不同?也許沒有發達的網絡傳播他們的故事,即使走在我們身邊,也不會察覺到有任何高大上的光環飄在他的頭頂上,所以我很好奇,他們究竟在一樣短暫的人生中尋找什麼追求什麼?因為故事都是王侯將相達官貴人的故事,所以一個人發跡之前做普通人那會兒,是得不到太多關注的,即使有關注也是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去尋找其中的痕跡,尋找一種必然性的解釋。儘管我的解讀也是從事後找到線索,但是希望可以給讀者一個不同的角度。

今天先講騰訊馬化騰。

1971年馬化騰出生於汕頭市一個普通家庭,父親因為工作調動,他隨父母來到海南,可是初中還沒有讀完就又去了深圳,已經開放三四年的深圳,其發展速度給了一家人足夠的信心,父親決定在此定居。馬化騰14歲生日,向父母要生日禮物,一臺專業級的天文望遠鏡,因為價格太貴而遭到父母拒絕,然而喜歡把心事寫到日記裡的習慣,讓發覺馬化騰不對勁的母親翻看了他的日記,裡面寫到如果不買的話,可能會扼殺了一個天文學家的夢想,父母幾經思考還是決定給他買一臺。一年之後,哈雷彗星時隔76年再次經過地球時,馬化騰用這臺天文望遠鏡仰望星空成為深圳第一個觀察到此天文現象的觀察者,他根據所拍照片寫成觀測報告投遞北京,贏得了三等獎並獲得40元獎勵。

這應該是馬化騰成長路上的一段逸事,可在我看來對其一生影響巨大。早年的求學時光中,大的城市變得有三處,汕頭、海南、深圳,我無法查證在海南換過幾個學校,確定的是他從小離開家鄉,作為一個外來者到海南上學,小學畢業升初中,初中沒畢業又到了深圳,他的童年除了父母是可以一直在其身邊的家人外,他也許很少交到同齡人中的朋友,所以他的內心一直很孤獨,幾個月前,一次馬化騰用微信過地鐵閘機的視頻中,我看到的不是霸道總裁的意氣風發,而是一個副很靦腆害羞的面孔,當閃光燈打到他臉上時,他還顯得有些緊張,我相信這是馬化騰和馬雲在性格中很重要的一點區別。讀者可以想象一下,父母調動他鄉忙於工作,而又無法融入同齡人的歡樂中,他把時間用來數星星,就像電影裡一樣,因為只有星星這些來自天上的陪伴才是最穩定可靠的且永遠不會改變的,所以他迷上了觀察那些深不可測的景象,而不是一種熱鬧歡樂的童年。他對天文學的興趣來源於孤獨,而這種孤獨是因為缺少正常且必要的溝通交流。

在高中期間,他發現全國只有南京大學一所學校有天文系,他了解到畢業後去天文臺觀察宇宙的人極少,絕大多數都去做了地理老師,夢想是仰望星空,結果卻是觀察地理,小馬哥風華正茂無法接受這種設定,於是選擇了也很感興趣的計算機專業,並留在了深圳。其實很多文章中描述這是“一名地理老師換來一名億萬富翁”,這顯然是誇大了當時的選擇,憑著馬化騰的執著努力和對天文學的痴迷,他未必不能進入到更高的層次去深造,碩士博士教授也都有可能,可關鍵在於老師這個角色,他性格內向且不擅長溝通交流,這是他放棄自己夢想最重要的原因,而他之所以選擇計算機專業,也正是因為這是一個只要埋頭鑽研就可以出成果的方向,不會受太多人的影響,不需要跟人混朋友攀關係。即使是剛接觸,因為自己性格方面的偏執,他很快在計算機領域小有名氣。

畢業後,他進入到一家公司做軟件開發,後來升職研發主任。按理說他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軟件,可是他卻偏偏被一款聊天軟件ICQ吸引,並有模有樣做起了中文版,後來改名為QQ。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可是很少有人思考為什麼馬化騰會被一款聊天軟件吸引,因為他自己的社交障礙,他理解聊天軟件的價值並且深刻體會到用戶的巨大需求,因為他本人就有著強烈的需求,一種社交的需求,其後騰訊的產品的主線就是社交,QQ空間,QQ農場,尤其是今天的微信,即使是遊戲,也是緊緊圍繞著社交這個核心展開的,因為遊戲是社交的一種體現、一種延伸、一種補充!

社交是騰訊的核心,因為這是馬化騰的人生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