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

花園湖遊記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春光明媚,萬里無雲,我隨攝協的朋友們,來到鳥語花香的花園湖畔,開始一天的旅遊生活。攝協的朋友們都扛著"長槍短炮",爭相輪攝、各顯本色、聚焦搶景、互不相讓,他們攝日出、攝藍天、攝一望無際的麥浪、攝遼闊美麗的湖面、攝各類飛翔的水鳥、攝百花怒放的容顏;拍湖面暢遊的鴛鴦、拍鯉魚跳躍的場面。大夥各行其事,快樂無限,有大聲歌唱、有輕語攀談、有問湖水多深、有問此湖出自何年。因此有人便輕鬆地講述起"花園湖"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的傳說。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花園湖"正東為嘉山,東北為五河,湖以分水線為界,最大長度為11公里,最大寬度為9.2公里,全湖周長為104公里,湖的總面積為五十四平方公里,整個方位基本均在鳳陽縣大溪河鎮、黃灣和棗巷三個鄉鎮境內,湖內蘆葦茂密,水底雜草叢生,湖上輕舟悠悠,俊鳥左右成行,湖水清澈透底,湖面碧波盪漾,魚蝦美味可口,鮮蟹銷遍四方,資源極為豐富,湖中遍佈寶藏。故人們稱之為"中都"的東方"海域"。特別是湖東北角有一座古墓,墓的主人就是明初的傳奇娘娘嚴玉香,墓兩旁有華表、石人、石馬、石獅、石龜、翁鍾等石雕依次排列。上鳳下龍的無字碑,靜靜地站在石龜上,神道寬闊,陵墓雄壯。如今的嚴小姐墓一如既往,墳前百草青青,墓後松柏軒昂,一種斑斑點點的小藍花長的特別漂亮,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一代傳奇娘娘嚴小姐永遠笑臥在花園湖旁,世代思念農民皇帝朱元璋。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一位白髮蒼蒼的學者很認真的問:"你們有誰知道花園湖的原名嗎?"人們都互相觀望,無法對答老者提出的問題。停了一會兒,老者才慢慢講述起花園湖的美麗傳說。此湖原名為'老鴨湖'。現在人們為什麼呼之為'花園湖'的呢?這要從遠古時代說起。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相傳"花園湖"在遠古時期是鍾離國王的避暑莊園,北為淮河,東臨嘉山,依山傍水,美不勝收。由於地殼的變化,使這個美麗的莊園整體變成了一個偌大的湖泊,這座美麗莊園塌陷五百週年這一天。正值日食,天色昏暗,在湖邊勞作的人們驚慌失措,田間一片譁然,湖內風平浪靜;一個多時辰後,突然湖內樂聲四起,一派異光,緊接著在湖內慢慢出現一座偌大的花園。人們把目光都投向湖心,只見園內奇光異彩,燈火輝煌,百鳥爭鳴,百花齊放,歌妓翩翩起舞,樂聲頓挫抑揚,仙童嬉戲玉女,白鶴依立兩旁,左邊是接天蓮葉無窮碧,右邊是映日荷花紅別樣;前面是松、竹、梅歲寒三友,後面是菊、蘭、桂朝拜花王。四周是河蚌張嘴笑天,正中是巨鳥丹鳳朝陽。好一座湖心花園,分明是世外天堂。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湖四周在田間勞作的人們,見湖心花園爭奇鬥豔的奇妙仙景,都沉浸在夢幻之中。有不少好奇的後生,見花園池塘裡成群赤身洗浴的仙女們,春心蕩漾,便按捺不住心中的寂寞,紛紛地赤腳遊往湖心感受那仙境的快樂,去觀看那秀麗的風光。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二個時辰後,恰在中午時分。湖心花園又慢慢地沉入湖底,那些好奇而遊往湖心的後生們,再也沒有回來,所以沒有帶回湖心花園任何動聽的歌謠和神奇的故事。他們不知是迷戀湖心花園的美麗景色,還是和那些仙女們攜手走進湖底的世外桃源?至今還是一個解不開的謎。由於這次湖心花園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神奇的遐想,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把湖心花園,神話般地傳到今日,早把"老鴨湖"這個名字拋之腦後,"花園湖"就從那時便取代了"老鴨湖"。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清朝開基不久,吳三桂帶兵去雲南,路過湖邊,湖心花園又突然重現;吳三桂被湖心花園壯麗美景所迷戀,立即派人用木船送他進湖心花園,去享受那仙間生活,嘗試仙間的情趣,卻被陳圓圓攔住,吳三桂很不樂意,但他還是理解陳圓圓的一片苦心。這卻成為吳三桂終身的一大憾事。在他離開花園湖的時候,壯言地對天發誓:"蒼天啊蒼天,我若登基,必回此間,如隨我願,再現花園。"由於吳三桂的稱帝之事敗露,導致湖心花園如今也沒有再現,也許快到下一個五百年大限了罷。望有心人留心觀望,湖心必將再現花園。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故事講完了,人們又像當年的吳三桂,協會的全體人員坐幾隻大船,同到湖心去尋找那美麗的花園和天界的湖仙,我們等啊等!等來的不是傳說中的湖心花園而是五彩繽紛的晚霞;此時漁歌唱晚,天水一色。漁翁在慢慢收著早晨撒下的漁網,把各種漁蟹都緊張有序地收進船倉;此時的遊人,煩塵滌盡,心怡神曠,想等待靜靜月上,看是否有湖心花園出現,然而,沒有不散的宴席,首長叫返,不得不下船上車,回頭再望。花園湖美麗的景色使人依依不捨,流連忘返。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塗山遊記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塗山雖是江淮一帶我家鄉的名山,現因公務纏身,小時父母阻攔,一直未有機會登臨,直到今日,才圓我遊塗山之夢,塗山位於鳳陽西北四十里之遙,古人云:"淮流浩無極,塗山迥自存,捫蘿尋禹穴,躡石上雲根;古殿碑無字,寒流鑿有痕,仙至如何薦,吾欲採芳蓀。"由此可見塗山之仙秀,淮水之浩瀚。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據史料記載:"塗山"亦名"當塗山",禹娶地斯而治水始焉《竹書記年》載禹五年巡狩,會諸侯於塗山,由此可推測到,大禹的婚娶與諸侯的朝會,樁樁件件都與塗山結下不解之緣。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沿著崎嶇山間小道,登至山腰,便見盼夫婆婆笑臉相迎;據傳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新婚三天出門治水,孩子出生後也不見他迴歸;哪知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塗山氏為盼夫歸來,抱著孩子坐在山坡上晝夜盼夫;她的真誠感動上蒼,故將母子倆變化成石,永久地坐在那。盼夫歸來,後人命名為盼夫石。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回身反顧,滔滔淮水,巨浪翻滾,捲去哀思無限恨;昂首細觀,雙峰峻聳,茫茫雲起覆蓋禹功千百年。

山頂禹廟又名禹王宮,在廟前的大門口,十個斗大的字整齊地臥於廟門兩旁的牆壁上:"空山垂四壁,古廟獨千秋。"跨進廟門回首便見,雲海濤濤,霧氣騰空,看著不遠的天河湖,真正體味到"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境界。極目東瞻,大江滾滾潮來,洗盡哀思無限恨,掉頭西顧,荊峰茫茫雲起,捲回旅客浪心遊。庭院中竹木溢翠,綠蔭婆娑,環境清幽典雅,氣息清新迷人,是遊客小憩品茗的佳境。禹廟的正殿是金身彩繪的大禹塑像,身著黃服,頭戴冕旒,造型神態英武端莊,氣韻非凡,天下無雙,兩旁金色大柱上,精書著一幅對聯:

萬國會冠裳,仰拜庚歌,協帝勳華承堯舜。

千秋諳粗豆,報功榮德,興王景運啟商周。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大明萬曆年間朝定祀典,以六月六日為祭期,傳說是大禹的生日,古時的官家顯貴於此日進廟焚香許願。後又傳大禹治水期間於陰曆3月28日屈殺外甥防風氏,故,人們把這天定為祭奠大將防風氏之日,久而久之把朝定祀典也合併成這一天;民間的久習就把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變成塗山廟會了。後期每年這一天,淮河兩岸的百姓都蜂擁而至。有玩猴的,有賣油的,有唱戲的,有賣牛的,小商販沿山叫賣五穀雜糧,大商賈做金銀來賞風光。五花八門、貨物雲集、琳琅滿目,士、農、兵、商,說不完的廟會奇景,道不盡的廟會盛況。後院內有兩株千年古銀杏樹,因為年代太久便留下先有銀杏後有山,大禹問結幾千年的傳說:數百年前古銀杏被雷火所焚,如今根部仍然存活,從枯朽的樹幹中又長出數餘丈的褚桃樹,形態奇特,古樸蒼勁,蔚為奇觀,這就構成了山外有山都是畫,樹中生樹不知年。近禹廟峭壁處有靈泉,泉水澄瑩,四時不竭。東峰為無量佛殿久已傾圯,西麓原有崇觀,是祭祀鯀王的廟宇,現已夷為平地,再往西走便是平坦的聚仙台,遊人至此登高遠望,一覽無餘,真可謂:

塗山絕頂憶神功,

亙古情形一覽中,

有路直通霄漢外,

登臨無不是仙蹤。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晚霞輝映,登山觀景遊興未盡,想起古人在塗山上所留下的千古佳句:敬佩萬分,我雖不如古人惜墨如金,也想在此留下隻言片語,更想拋磚引玉,寫上幾句,權留鴻爪。為了告知遊人我也登過塗山,觀覽過此間美麗景色,因而揮殘敗頹筆,於塗山峭壁之上,奮筆寫下如下拙作: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斜雲妙繞塗山巔,

松風悄入禹廟院。

咫步仙台觀美景,

花紅柏翠滿目羨。

眺遠方:

千里迢迢九河展現,

風光甚美世所罕見。

望近處:

荊山高聳古榆照松,

白乳長流仙洞姓卞。

登峰造極似入天國之境,

觀望塗山此處非是人間。

花園湖和塗山遊記    文/宮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