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理財產品靠譜嗎?

手機用戶3339012129


因購買門檻低、流動性佳、相對安全等優勢,保險理財產品就像一匹“黑馬”,近期頗受穩健投資者的熱捧。加之它的收益率一般略高於貨幣基金,又比銀行理財起投點低,更有方便快捷的互聯網渠道作支撐,因此,積累了一大群年輕“粉絲”。

保險理財靠譜嗎?記者以目前主流的四大互聯網理財平臺(微信理財通、支付寶財富、京東金融、微眾銀行)的24款保險理財產品為樣本進行了調查。

記者對比發現,相對於前幾年保險理財市場以中短期的萬能險、投連險為主,經過整治之後的保險理財市場主流則以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為主流,佔市場九成以上。

保險理財產品
以中短期為主

記者走訪幾家開售保險理財產品的企業,大概梳理出近期互聯網保險理財產品受到投資者青睞的原因:首先是購買門檻較低,大多是1000元起購;其次是安全度相對較高,本金一般都能得到保障;同時還有產品以中短期為主,流動性佳;此外就是收益率一般略高於貨幣基金。

記者梳理發現,2015年之前保險理財市場以中短期的萬能險、投連險為主,但受監管要求,萬能險和投連險幾乎從互聯網理財渠道消失,現在取而代之的是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

以微信理財通、支付寶財富、京東金融、微眾銀行等24款保險理財產品為樣本進行調查,發現有22款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佔比超過九成。

其中微信理財通的保險理財產品共13款,被劃分在“穩健理財”的“保險產品”中。其中,分紅險的年化業績基準收益率為6%,猶豫期為10天,猶豫期內可以免費退保,鎖定期5年,其中25%的資金在鎖定期內不可提前贖回,75%的資金在鎖定期內可以保單貸款的形式取出,貸款利率與保單利率相同。行業人士介紹,這就意味著提前支取的資金收益率為0。

互聯網理財平臺以保單貸款的形式允許投資者提前支取,這也提高了產品的流動性。

另外,查看京東金融的保險理財被劃分在“定期理財”裡面,共有3款保險理財產品。京東金融的萬能險與微信理財通的分紅險較為類似,期限都是5年,預期收益率為5.5%,略低於理財通的分紅險,不過萬能險有保底3%的收益率。這款萬能險的猶豫期是15天,在此期間可以免費退保,持有滿90天之後可以保單貸款的形式提前贖回,貸款利率與產品收益率相同。行業人士指出,這等於是提前支取收益率為0。

特點
門檻低、中低風險、
收益略高於貨幣基金

1 購買門檻較低

全部24款產品中只有4款產品的購買起點為1萬元,其餘20款產品的購買起點均為1000元,門檻較低。

2 風險相對可控

行業人士指出,風險方面,保險理財的風險等級劃分沒有銀行理財那麼嚴格,不同平臺的產品風險等級可比性也不是特別高。

即使不可完全對比,記者梳理發現,除了微信理財通上的保險理財風險以“中風險”為主之外,其他互聯網理財平臺的保險理財風險多以“低風險或中低風險”為主,說明整體屬中低風險類。

監管部門要求資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不能承諾保本保息。記者發現,在不少產品的介紹裡有顯示“歷史100%兌付”。

3 平均收益率在4.5%~5%之間

公開資料顯示,在近期某階段內,微信理財通、支付寶財富、京東金融、微眾銀行保險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89%、4.68%、4.97%、4.61%。其中活期產品的收益率要略高於貨幣基金,定期產品收益率與銀行理財收益率較為接近。

不過,行業人士指出,大部分產品的收益率都是“七日年化收益率”,這一點與貨幣基金一樣,是每天波動的。如果未來市場利率發生較大變動,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會隨之波動。而銀行理財的收益率目前大多指的是“年化預期收益率”,大部分情況都能達到。

對比
保險理財和保險產品有何區別?

從期限上區分,一般保險理財產品的期限不會特別長;而很多保險產品的期限則較長,少則3年,多則幾十年。

從購買門檻上區分,保險理財產品根據產品類型不同有不同的門檻;而保險產品則是根據險種類型、保額、支付期限等因素確定月付費金額或是年付費金額。

從收益構成上區分,保險理財產品像普通的理財產品一樣都會有收益區間,等產品到期會根據實際情況將本金和收益一同返還給投資者;而保險產品中,如果是純保障的險種,一般不會有分紅等收益,或是收益很低。

提醒
盯緊起息日和募集期避免“資金站崗”

購買短期個人養老保障產品的時候,一定要關注產品的起息日和募集期,如果募集期太長的話,“資金站崗”問題嚴重會拉低產品的實際收益率。期限越短、募集期越長,“資金站崗”情況就越嚴重,收益損失也會越大。


大洋網


朋友們好!近年來,各類保險不斷創新,特別是理財分紅類保險,許多朋友被標稱的高收益所吸引,主動或被動的購買!顯然褒貶不一!很客觀的來講這個問題,保險理財的優點是本金相對安全!不足之處在於,收益是浮動的,同時,


許多產品時間過長!

下面給朋友們介紹一下保險理財產品是否靠譜?

首先,非常肯定的講,目前保險理財的本金相對安全!商業保險公司屬於金融單位!隸屬於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可見於銀行是屬於大體同一系統!有嚴格的管理監管制度,因此本金是相對安全!

第二,收益是浮動的!營銷人員所講的保險理財高收益,均可以理解為”預期估計的未來收益!”由於投資的時間時期內會遇到各樣的問題和有可能的風險,因此購買時介紹的收益與到期實際收益,可能有出入!這主要是在一些分紅類保險理財產品!因此,購買分紅類保險,應有一定心裡準備降低預期!

第三,流動性不佳!這也是部分保險理財產品的一個主要缺陷!保險產品大多不能提前贖回!否則有可能作為違約處理扣掉相當部分的已付資金!目前銀行類,理財產品的週期大多在一個月至一年不等!而且許多品種可以提前支取!而部分保險理財產品動輒一二十年的繳費期,確實有些過長!

第四,收益不突出!以往銀行儲蓄利息較低,保險理財的收益相對較高!近年來隨著銀行等理財產品的不斷推出和升級,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卻基本原地不動!例如一年期銀行理財,目前收益大約在3.8%-6%左右!開放式基金收益3.78%左右!五年大額存單收益在4.1%-5.5%之間!結構性存款,理財收益目前在,3.75%~5.3%之間!而期限較長的保險理財所也僅為3.5%-5%左右!考慮到流動性等,很明顯投資的性價比不高!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以往保險理財產品高收益的特點,已經不再突出!當然,保險理財產品也有它的長處,可以在理財的同時,獲得某些保障或者分期投資,減輕一次性投資資金壓力!

提示:購買保險理財產品,一定要根據個人的情況深思熟慮!一旦購買過了猶豫期將很難先退出!

許多朋友都購買過保險理財產品,也有親身的體會,歡迎和朋友們分享您的經歷,共享多贏!


理財迦


對於保險理財產品靠譜嗎?我覺得可以分開來看,對於現金流比較充裕的家庭(富人階層)。買保險理財產品,用於資產保險,財富傳承等各種目標是可以的。

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或許就不是那麼合適了。本來普通大眾經濟就不是很富餘,然後再把大量的錢拿去購買收益並不高的保險理財產品(國內保險理財產品收益,很少有超過5%的),會影響我們資產的增值速度。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買保險,還是應該看重保障。比如重大疾病,意外,醫療等保險。而這些類型的保險,如果是購買純消費型的,其實費用並不高。(用最低的保費,買到最好的保額,充分利用保險的槓桿效率。)

而其他的錢,我們還是應該用來做投資。堅持長期投資,提高資產的收益率。可以是做基金定投,或者是選擇其他收益更高的投資工具。(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總的來說,不建議大多數人,用保險來做投資。保險就應該是買保障,而不是要投資!


胡瑞的創富日記


一、買保險理財怎麼樣

除了我們常說的銀行理財、P2P理財、炒股、買基金外,通過購買保險進行理財其實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理財手段,尤其是近年來,大家投保的意識不斷變得強烈,買保險自然而然也成為了一件很普遍的事情。那麼買保險理財可取嗎?有哪些優勢呢?

理財其實不僅是指儲蓄資金使其保值增值,更指對未來的不確定做好確定的打算。所以保險理財其實是非常必要的理財選擇,比如重大疾病醫療費會讓人傾家蕩產,如果投保了重大疾病險,那麼治病的醫療費大部分就由保險公司直接支付了。總之,保險理財能夠幫助我們消除很多意外事故的不利影響,降低我們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

其次,保險理財的險種選擇有很多,尤其是隨著保險觀念的普及和深化,保險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我們的投保選擇也不斷豐富,當然投資的風險也就加大了,投資規劃的難度增加,所以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分析,避免陷入保險理財的陷阱中,還有一定要選擇大型的。正規的保險公司,這樣投保才有保障。

二、理財險種有哪些

雖然買保險其實就是理財,但是很多保險公司還是推出了更為直接的理財型保險險種,我們也稱之為投資型保險,一般指的就是分紅型保險、萬能險和投資連結型保險,這是理財型險種的三個主要類別。

分紅型保險:顧名思義,及投保人可以對保險產品享有一定的紅利收益分配權,但是分紅保險的紅利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可能分紅數額巨大,也可能為零。例如平安保險的祥瑞年年險種,投保人交費滿10年, 享受紅利至80歲,另外,61至80週歲之間,每張保單在週年日還可以領取保險金額的20%作為養老金。

萬能險:除了同壽險一樣保障生命外,還可以直接參與保險公司為投保人建立的投資活動獲得投資收益,例如平安保險的福滿財盈理財型保險,保本且利率保底,收益比較穩定,可享受長期收益,6000 元起投,5年後即可免手續費申請退出。

投資連結型保險:投保人既能享受保險保障,又可以享受投資收益,但是相對來說,投資風險很高,收益也高。比如中國人壽的國壽裕豐投資連結保險,保險期至投保人75週歲,在此期間投保享受保險保障的同時可以進行投資。

三、買了理財保險可以退嗎

購買保險理財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必要的理財方式,除了傳統的保障型保險外,大家還喜歡選擇投資一些更專業的理財型險種來進行投資理財,那麼如果投保人購買了理財保險,卻遇到一些突發狀況,或者慎重考慮又不想投資了,還可以退保嗎?

首先要明確的是購買理財保險以後是可以申請退保的,但是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並且付出一定的代價,一般在保險公司購買的理財保險,10天內可以退保,從銀行購買的理財保險,15天內可以退保,但是均需支付一定的退保手續費,具體以保險合同規定為準。總之,保險的購買還是需要謹慎決定,儘量避免折騰一番結果損財又損利,但是保險如果購買真的不合適的話,還是要申請退保的,就不要在乎手續費的問題了。


普惠家


關於理財型保險,其實可以分為“分紅險”、“投連險”、“萬能險”,從產品保障範圍看多數以年金險或者兩全險出現。其實這些所謂的理財險,從精算角度評價產品競爭力,其實就在兩點:1、初始費用(在產品設計時已經確定下來的);2、保險公司資管水平以及給予投保人的投資回報力度。

對保險行業來講,放眼全球,保險公司的資管能力都不強,不是因為團隊不行,而是因為保險(尤其是人身險)負債的屬性。

我們都知道,人身險的保險期間很長,賠付一般發生在幾十年後,因此保險公司負債久期很長,保險監管對償付能力的管控非常嚴格,必須確保保險公司能夠在任意時刻都能兌付保險金。因此,在資產端,必須匹配如債券(國債、地方ZF債、優質企業債)、大額存款、債權計劃等固定收益率資產(佔比一般在60%-70%),其他配置一些權益類資產(例如股票、權益類基金、信託、三益寶樂商貸理財產品等)。

一般來講,保險公司的綜合投資回報率能持續、穩定地維持在5%-9%之間已經算是很強悍了!扣除保險公司自身的利潤後,能給到投保人的理財回報維持個5%(長期維持!)就相當不錯了。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堅持說:通過購買保險產品實現高回報理財是一個不正確的理財觀。


就有很多


根據標準普爾法則:小康以上家庭健康的理財方式是:40%生活開銷、30%投資(包含房地產投資)、20%教育養老、10%保障(意外,重疾)。保險理財的優點是:安全、避債、避稅、資產保全。1.安全,商業銀行可以破產,保險公司不能破產。2.避債,保險法第二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保險法第七十三條:保險賠款可以避免債務追償。(投保資金為非法資金的不受法律保護)3.避稅,保險法第四條:保險賠款免納個人所得稅。4.資產保全,婚前購買、父母贈與、遺產傳承、個人繳納的保險為個人財產,與公司財產分割。保險賠償具有避債,避稅功能。保險理財的缺點是:收益平穩:高於銀行存款,低於股票理財基金。作用:安全穩定,抵禦風險。保險理財無法讓你發大財,但可以抵禦通脹。保險理財適用於:教育養老儲備,大額開支儲備(買車,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10%的保障:意外險,重疾險,醫療保險(分意外和重疾),這些保費並不高。祝大家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可樂182385128


保險理財就是坑,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投保時間長,第二就是收益低(表面上說是年化收益率百分之五以上實際上不是按保費給你算的而是保額而很多時候保額與保費比較是少很多的)所以說保險這裡的套路太多了我玩不起,等你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時要求退保可就虧大了(一般只退百分之三十)!


QQ空間用戶20287404


家庭的收入10%到20%購買保險,先購意外和重疾險。經濟寬裕的情況下購保險理財,就是養老險。保險理財屬於長期型,不像銀行短期,但收益絕對比銀行高。沒有風險,合同約定。目前保險公司連續十三年收益最好的是泰康集團,所以國內有24家省市的社保交給泰康打理。如果你資金週轉需求快,那別買保險理財,保險不騙人,只是你不懂保險罷了!


清風明月175985023


只要是在正規合法的保險公司買的產品,都是靠譜的。買保險理財產品,主要是看中它的功能,有一定收益的同時又能避債避稅,盡最大可能的保護資金不被分割。至於產品的收益是否合理就要認真的計算了,通常這類產品的收益都不高,只是比較穩定。要和其它証券或風險投資的收益來說是當然無比的。保險也好,保險理財也好,最重要的是它的功能。


李公子kelvinlee2046


你好,

對於靠不靠譜~~先講保險公司,保魚君(微信公眾號:我愛多保魚)之前有專門講過保險公司的構成篇,以下是部分內容:

其次,關於產品可不可靠~~

購買保險保魚君的建議是先以保障型為主,因為保險是對未知風險轉移的一種財務管理辦法,也就是保障才是保險的核心所在

返還型的好處是可以返還保費,但不足的地方是保障做的不夠

每個人對於保障需求不同,保險配置也不相同,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希望能幫到你

關注保魚君(微信公眾號:我愛多保魚)讓數據說話,專業保險測評,本著專業、中立、嚴謹的態度分析保險,根據每個人的需求,幫忙找到最適合的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