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吳哥窟到底是不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吳哥窟(Angkor Wat)又稱吳哥寺,位於在柬埔寨,被稱作柬埔寨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溼奴的神殿",中國佛學古籍稱之為"桑香佛舍"。

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並花了大約35年建造。它是吳哥古蹟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築,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後吳哥窟作為吳哥古蹟的重中之重,成為了柬埔寨一張亮麗的旅遊名片。

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的國旗上。

12世紀中葉,真臘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吳哥。蘇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溼奴,為國王加冕的婆羅門主祭司:地婆訶羅為國王設計了這座國廟,供奉毗溼奴,名之為“毗溼奴神殿”。

宋代趙汝適著諸蕃志記載,當時的國都名字“祿厄”。祿厄來自梵文nagara,即都城。16世紀,此寺被稱為“Angkor Wat”;“Angkor”,來自nagara,Wat是高棉語中的“寺廟”,“Angkor Wat”即“寺廟都城”。

元成宗鐵穆爾在元貞二年,派遣周達觀出使真臘。使團取海路從溫州開洋,經七洲洋、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橫渡淡洋至吳哥國登岸。周達觀和他的使團駐吳哥一年。

回國後周達觀寫了關於真臘風土民情的報告《真臘風土記》。《真臘風土記》稱吳哥窟為“魯班墓”,又說國王死後,有塔埋葬,可見吳哥寺乃皇陵。

一些學者認為,吳哥窟是蘇耶跋摩二世的皇陵,根據有三:

1、與吳哥大多數其他寺廟朝東,面對朝陽不同,吳哥窟正門朝西,面向日暮。根據荷蘭考古學家博施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殯葬風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廟則朝東。

2、畫廊浮雕逆時針方向排列,是印度教葬禮時在墓地巡行的方向。

3、吳哥窟畫廊中蘇耶跋摩二世與毗溼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後昇天成毗溼奴長駐毗溼奴神殿之意。

吳哥窟的整體佈局,從空中乘坐熱氣球就可以一目瞭然:一道明亮如鏡的長方形護城河,圍繞一個長方形的滿是鬱鬱蔥蔥樹木的綠洲,綠洲有一道寺廟圍牆環繞。綠洲正中的建築乃是吳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須彌山金字壇。

吳哥窟寺坐東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東的長堤,橫穿護城河,直通寺廟圍牆西大門。過西大門,又一條較長的道路,穿過翠綠的草地,直達寺廟的西大門。

在金字塔式的寺廟的最高層,可見矗立著五座寶塔,如骰子五點梅花,其中四個寶塔較小,排四隅,一個大寶塔巍然矗立正中,與印度金剛寶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間距寬闊,寶塔與寶塔之間連接遊廊,此外,須彌山金剛壇的每一層都有迴廊環繞,乃是吳哥窟建築的特色。

那裡的臺階陡峭,需要手腳並用地爬上去。這寓意著人們到達天堂需要經歷許多艱辛。只有一條建了扶手,因為在殖民時期有一位官員的夫人就是從這個樓梯摔下去世。

吳哥窟的價值不言而喻,但是據我各方面查證,目前並沒有可靠資料證明吳哥窟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