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打6折的美團,流血上市背後是王興的焦慮

估值打6折的美團,流血上市背後是王興的焦慮

今年可謂是中國互聯網行業上市大年,小米、拼多多、美團等一眾企業紛紛選擇在今年上市。不過,有道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上市之路表面風光的背後,是更大的壓力和焦慮。

如雷軍在小米上市前夕的公開信中就坦言,上市就是小米目前最大的成功。雖然不能說這句話有錯,但是當一家家企業在這波上市潮中是為了上市而上市,不能不說其中有很大的“病態”成分。

對於美團而言,其估值打6折的流血上市,更是可謂“拼的一批”。其實,美團在此之前的幾年,一直想走的不是上市之路。但是機緣巧合之下,阿里收購的美團的死對頭餓了麼來補齊短板,騰訊偏向於拼多多這樣的兩年多就走到上市階段的超級快公司,美團在左右夾擊中,其實只有上市這一條路可走。然而,這條路卻是佈滿荊棘,“誰用誰知道”。

估值打6折的美團,流血上市背後是王興的焦慮

目前,關於美團上市的最新消息是,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經歷近期資本市場調整波動之後,美團IPO估值區間已經從原來預期600億美金,下調至投前350-400億美金,下調幅度最高達到原市場估值的40%,可謂是

流血上市

其實這並不是王興願意看到的,因為對於美團的體量,作為美團的創始人,王興自然是希望美團的估值能達到一個合理的高度。然而資本市場並不這麼認為,尤其是近期各家投行已經開始進入收集投資意向階段,基本所有境內外長線基金,均對美團估值給出相對保守的價格,以均不超過400億美金作為其估值上限。

估值打6折,不啻為流血上市。而流血上市的背後,卻是王興焦慮所在。這種焦慮,一方面是來自於強大競爭對手的壓力。在外賣市場,阿里系的餓了麼已然實施對美團的高壓政策。7月23日,餓了麼CEO王磊就公開表示,餓了麼將在今年7至9月投入30億元用於市場營銷和用戶補貼,希望將市場份額提升到50%以上。在出行打車市場,一哥位置的滴滴是美團打車業務難以起勢的關鍵,在共享單車領域,ofo則是王興繞不過的死對頭。而即便是在美團深耕已久的酒旅市場,如攜程、飛豬旅行等,實際上都客觀的稀釋了美團的市場份額。

可以說,在美團極大核心業務上,形成的一個局面是巨頭們對美團的圍剿

,王興自然不會不知道這種被圍剿的感受。

另一方面,王興的焦慮,還是對自身模式的侷限和作為獨立平臺的缺乏生態效應和資源加持等多因素所致。甚至說,面對閉環型的競爭壓力,上市正是美團意欲突圍的救命稻草。然而,作為緩解焦慮的藥方,上市卻是苦口但非良藥,美團真正需要補齊的不是資金缺口,而是生態版圖。如餓了麼CEO王磊就強調,投入不是重點,“餓了麼與阿里生態之間的協同力量,才是任何力量都無法企及的”。這對王興而言,其實正是其焦慮所在。

其實,今天的美團猶如當年的樂視,對自身不設邊界,既不像是餓了麼這樣專注外賣,也不像是攜程ALL IN OTA,而是從傳統的團購、電影、酒旅到打車、共享單車,沒有邊界的美團,像極了樂視。當時賈躍亭在做的正是要通過不設邊界去打造超級平臺,然而,最終的結果卻讓大家不禁唏噓。與餓了麼等可以共享阿里大生態相比,美團的孤軍奮戰讓其難以有生態的加持,在無生態的空間中去“四射”,這個感覺並不爽。這一點,

已經從其估值打6折可見一斑。

市場格局遠未定型,美團不那麼美

儘管美團比餓了麼等其他平臺先行上市,但是市場格局卻並未定型,尤其是美團的種種先天缺陷和後天劣跡、詬病,讓其在用戶中其實也不是那麼美。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是價格驅動型平臺,用戶使用美團,無論是早期的團購還是如今的共享單車等新業務,美團所獲得的用戶結構往往是比較低端的加上沒有生態加持,讓美團模式天生存在缺陷,而且這種缺陷伴隨著美團從團購到如今一路相伴,想甩都甩不掉。

根據巴萊多定律,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美團所鏖戰的正是80%的“次要”市場,而對於20%的優質市場力不從心

這是很可怕的,因為如果一味地做低端生意,美團勢必會像樂視、拼多多一樣,一路走一路波折,而且,很難讓華爾街對其保有信心。這也是估值打折的一個原因。

上市鎂光燈與放大鏡同在,美團恐難逃“破發”

不可否認的是,上市是一家企業的高光時刻。然而,鎂光燈聚焦下的風光背後,上市其實也讓資本市場和外界得以用放大鏡和顯微鏡去審視美團。從估值打6折來看,美團的流血上市,恐難逃破發。即便行業地位如小米者,在開盤後,股價也即遭破發。而優信上市近1個月更是一路跌破發行價,市值迅速縮至22.4億美元。

實際上,破發或許只是上市後的美團更大焦慮的開始,每天的盤口走勢如何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美團能否“改過自新”以及能儘快打造出過人的生態,否則,所謂的獨立其實是最大的自閉,帶來的將是如定時炸彈一樣災難性的後果。

其實,將攤子鋪的過大並不是一件好事。美團從團購、酒旅、外賣到打車、共享單車,如此種種業務的擴張,其中每一塊都需要資本市場去拆解。而在放大鏡和顯微鏡之下,如果美團不吸收教訓,將很快面臨瓶頸。

擴張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但是盲目的擴張,加上管理的跟不上節奏,那麼,帶給上市公司的將是煩惱。換言之,上市鎂光燈與放大鏡同在,美團估值打折只是前戲,而究竟大片如何上演、經歷怎樣的跌宕劇情,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