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月小孩得了風寒性腸胃炎應該注意什麼?

捨得隋然


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因受涼受寒引起的腹痛,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效果立竿見影!

重點介紹兩個穴位:

第一個穴位:中脘穴

脘指的是胃,中脘即胃的正中間,中脘是後天之本,人體的五臟六腑,它們的精氣都匯聚到中脘這個位置。有調胃補氣、化溼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

它的位置是從心口窩到肚臍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窩到肚臍眼中央)。快速取穴的方法,仰臥位,在上腹部,神闕與胸劍結合點連線的中點處,按壓有酸脹感。

中醫認為胃痛大致可分為外邪犯胃、飲食傷胃、情志不暢、素體脾虛四種原因,而外邪主要指外感寒熱溼三邪,其中寒邪犯胃導致陽氣被遏、氣機阻滯、不通則痛又是臨床最常見的原因。除了一般的胃痛表現外,還伴有胃部怕冷、喝冷水疼痛加重、喝溫水則緩解,以及隨氣候寒熱變化等典型表現。所以,臨床上一般採取溫胃散寒、通經止痛的方法進行治療。艾灸操作簡單、臨床療效顯著,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多用於少腹冷痛、行經腹痛、宮寒不孕等證。

不論胃熱胃寒,都可以灸中脘。灸法直論說;在灸中脘時,患者哪裡有病,艾灸的熱量就會主動“通竄”到哪裡,一般會首先“通竄”到十二指腸的,然後“通竄”到賁門、胃部、幽門,若有肝病的患者,艾炷的熱量就會自然“通竄”到肝區(這就是灸中脘可以治療各種胃病、肝炎或胃癌、肝癌的原因)。

第二個穴位:神闕穴

腹部常用的保健穴有很多,我們首先來講講神闕穴。神闕穴其實就是我們的肚臍眼,從文字上來看,“神闕”就肯定是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因為在中國只有最重要的才會封之為“神”。

我們給孩子灸肚臍,尤其是脾胃不好的小孩,你摸上去他肚臍這邊有許多咕嚕的、不清爽,還有就是肚臍這邊就一層皮,底下是沒有肉肉的。這就是脾特別虛的孩子,我們經常保暖肚臍經常灸一灸。

古代對於夜尿、神氣弱、怕黑、容易受到驚嚇的孩子可以將鹽放在肚臍裡墊上薑片,用艾去灸。還有些拉肚子、便秘、疳積的小孩都可以用灸肚臍的方法。我們現在可以懸灸肚臍,來對上述這些問題進行治療保健。

切記:此病戒各種寒涼生冷之物,一定要注意控制飲食,一日三餐要規律,不能暴飲暴食 、飢一頓飽一頓,要少吃刺激腸胃的食物。

喜歡就關注我,愛孩子就要學中醫育兒智慧,張家綱與你攜手呵護寶寶健康,“手”護寶寶快樂成長!


張家綱小兒推拿


謝謝邀請。不知道這位寶寶是什麼餵養方式,對於那麼小的寶寶得這個風寒性腸胃炎,應該首先找到病因,是生活作息引起的,還是飲食不當引起的,針對具體情況做好相應的對策。

注意事項:

  • 寶寶的穿著。其實有關寶寶的腸胃問題,從出生開始就必須要做好相應的預防,比如出生後就給寶寶穿肚兜兜,預防風寒從肚臍眼進入,同時夏天時,1歲前的寶寶都不要著急穿的太過少(我就見過一個媽媽只給10個月的寶寶穿著肚兜兜和尿不溼出來玩耍)。

  • 寶寶的飲食。夏天到了,若是母乳餵養的媽媽,要避免吃過多的寒涼的食物,若是過多,寶寶也會從奶裡攝入,誘發風寒腸胃炎;再者給寶寶添加輔食時,要注意選擇溫和性的食物,如胡蘿蔔,南瓜等,多以新鮮為主,不要買回來放在冰箱太久;所有寶寶吃的東西,都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溫度。
  • 寶寶的水分。對於這方面的腸胃炎多表現為腹瀉為主,會丟失大量的水分,防止寶寶的脫水以及體內酸鹼的失衡,要做到及時補充水分,注意是溫的白開水。
  • 注意衛生。這時候的寶寶要抓東西,然後又放在嘴裡,很容易導致菌體和病毒的感染,加重病情的發生,所以要多給寶寶洗洗手,控制別放在嘴裡,同時寶寶經常放在嘴巴的玩具要每天清洗和消毒。

9個月的寶寶,照顧還是挺費心的,這時候他們要長牙,要走路等大動作,也許沒有那麼聽話,但我們要在各個方面都做好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營養師May姐


我是Wendy媽咪,(新浪母嬰育兒博主,7年資深母嬰編輯兼資深寶媽),為你詳細解答!

小孩腸胃道還處於發育的階段,非常柔弱,所以需要特別注意平時的餵養方式和進食的食物。9歲的寶寶已經進入輔食期一段時間了,已經能夠進食塊狀硬度如成熟香蕉那樣的食物了。

從中醫角度講風寒性腸胃炎主要由於受寒而引起的,畢竟寶寶的免疫力較弱,夏天一直處於空調、冷氣的狀態中,如果肚子不注意就會受涼,或者進食了太寒性的食物甚至從冰箱裡拿出來就食用的食物,非常容易引起腹瀉,進而引起腸胃炎。


風寒性腸胃炎的寶寶生活護理上需注意以下6點,一定要看完!

1.寶寶的輔食現做現吃

輔食期開始,寶寶的輔食就要現做現吃,吃剩的要倒掉,不能放在冰箱裡下次再吃,過夜的食物會引發毒素產生,對於寶寶來說非常不健康,容易引起腸胃問題。


2.寶寶的餐具注意消毒

寶寶的餐具用後一定要注意消毒,並且放置在通風處或者消毒櫃內,保持清潔,以免滋生細菌。


3.選擇易消化的食物

腸胃炎的寶寶飲食清淡,最好這段時間以流質或是泥狀為主,且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促進寶寶腸胃消化,等恢復健康之後方可再進食塊狀輔食。


4.注意觀察寶寶大便

觀察寶寶大便樣是否正常,如果大便一直處於水樣狀態,請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如果大便恢復以前的正常狀態,那就說明寶寶腸胃炎慢慢在恢復了。


5.適量吃點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補充和添加胃腸道菌群平衡,有助於寶寶恢復正常的排便,對於寶寶沒有什麼副作用,所以不管是腸炎或者消化不良、腹瀉,便秘等都是可以吃的,建議天生腸胃道弱的寶寶平時可以適量補充益生菌。


6.給寶寶做腹部推拿

我國的中醫博大精深,現在的小兒推拿非常火不是沒有道理的。不打針不吃藥只要按一按,孩子的病就好了,何樂而不為?

我之前孩子6個月的時候一直帶她去推拿的,一年下來效果的確不錯,冬天感冒咳嗽的現象少了。

後來我就自己自學了,在家平時沒事給寶寶按一按,我就是按照下面這套《小兒推拿教程》為娃推拿的。簡單易懂,高清大圖一看就會,學會這門手藝,和崔玉濤醫生say byebye!

現在免費發給大家,大家按照下面的領取方式即可拿到


領取方式:先點擊關注,+一句話評論,然後點擊我的頭像發私信【小兒推拿】即可免費領取

喜歡的請收藏轉發,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媽媽!希望我們的寶寶身體棒棒的,越來越健康!


Wendy媽咪育兒說


9個月的孩子得了風寒性腸胃炎應該注重以下兩點就可意了。

1,胃部保暖。這個時期的孩子愛動是健康孩子的本性。在睡覺時踢掉自己的小被子也是經常發生的事。孩子小,腸胃的消化功能差。那麼腸胃處的保暖就顯得由為重要。如果因為胃部的受涼,就影響到孩子腸胃的消化吸收。也得寒性腸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2,餵食衛生。現在大多數都是非母乳餵養的孩子,在餵奶溶器衛生消毒上,餵奶質量上,溫度上,食用量上都要把控好。孩子小,免疫就差。吃進食物不生衛,就會得腸胃炎。如果是母乳餵養,這種情況就不意出現。

總體上說現在孩子少,加強孩子的初期體質培養尤為重要。


傳統養生大周天傳人


謝邀。小孩得了風寒性的腸胃炎多與飲食不潔,吃了變質食物或不易消化油膩的食物,或夜晚|睡覺時腹部受寒而引起的。肚子疼痛,拉稀,次數頻繁,嚴重者還會上吐下瀉。所以小孩得了腸胃炎,大人不可掉於輕心,耍重視小孩的病情。首先要帶小孩去醫院診治,不能拖。病情嚴重的應住院治療,要精心護理,不要留病尾。得了腸胃炎,要控制飲食,因拉稀帶走不少水份,所以要補好充水份,尤其是上吐下瀉的小孩,不要讓其脫水,一旦造成脫水是很麻煩的。要注意做好腹部的保暖,不要其著涼。如果腸胃炎不大嚴重者,拉稀,或拉水樣便但次數不多,一時又去不了醫院,可用民間單方驗方醫治,比如拉水樣便,可用蒜種的苗加好茶葉煮水喝,可止瀉。如果家住農村的人可去尋些細乳汁草加車前草煎水服,效極驗,一般一,二次可治癒。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用戶1375056667陳村宏


感謝邀請。最近正值夏季三伏天,天氣炎熱,不少人認為這麼炎熱的天氣不會得寒性疾病,實際上不是的,因為空調、冷飲等的推廣,不少寒性疾病特別容易在夏天發生,包括外感風寒和寒從中生。嬰幼兒因為脾胃發育不完全,就特別容易受到影響,包括外感風寒,進食寒性食物等都容易造成腸胃炎。根據病因,平時需要注意的是,腹部保暖,即使是吹空調風扇也不要對著腹部直吹,寒性食物少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