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金蝶的SaaS第一能保持多久?

響鈴:金蝶的SaaS第一能保持多久?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

最近,IDC(國際數據公司)發佈最新《中國公有云市場2017年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金蝶)在2017年中國企業級SaaS廠商銷售收入佔比7.2%,超越國內外廠商位列第一。

響鈴:金蝶的SaaS第一能保持多久?

IDC另外一份報告《中國半年度企業級SaaS ERM應用軟件市場跟蹤報告》(2017下半年)還顯示,2017年全年金蝶在SaaS ERM以17.5%的佔有率排名第一,在SaaS財務雲市場佔有率更高達43.56%,超過第2到15名同行廠商的雲收入總和。這是繼2016年後,金蝶再次取得了整體企業級SaaS、SaaS ERM和SaaS財務雲的三料冠軍。報告一經發布,資本市場上港股雲服務第一股股價就持續攀升。

金蝶SaaS已經兩年奪得第一,但是,這第一還能保持多久?

響鈴:金蝶的SaaS第一能保持多久?

IDC報告: 2017年金蝶在中國企業級SaaS廠商銷售收入佔比7.2%位列第一

“四大效應”看懂金蝶的第一

如果說,去年金蝶奪得第一引起行業的驚詫,那麼,今年再奪第一應該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從25年的發展歷程中,去尋找金蝶崛起的密碼,這“四大效應”或許能解釋金蝶再奪第一是其發展的必然。

1、“雲魄力”倚靠飛輪效應信念支持

飛輪運轉時,剛開始需要費很大的力氣,但隨著轉動的速度加快,飛輪所具備的動能也會很大,短時間內轉速要停下來所需的外力就大。因此,飛輪飛速運轉的關鍵點就在於前期的動能積累。

相比傳統ERP,雲ERP具有低成本、IT基礎設施要求低、可隨時接入等優點,然而,金蝶雲能取得現在的成就,還得益於長時間的積累。金蝶雲的發展經歷從大量投資→虧損→資源累積→飛速發展這樣一個過程,這與“飛輪效應”類似。

2012年開始,金蝶“砸客戶服務器”開啟全面雲轉型,初時經歷了3年多的陣痛期,但卻為後面的發展打下了基礎。2016年,金蝶國際的ERP業務和雲業務發生積極變化,開始出現增長。2017年,金蝶雲業務同比增幅超過了60%,只是還處在投入期。但其產出效果越發顯著,據官方數據,按照增速58%-68%的水平,2020年雲業務將佔據整體收入的60%。現今,金蝶雲正倚靠飛輪效應進入新的發展週期。

2、“水桶效應”完勝國外競爭對手

國外雲服務廠商強大的品牌力,最初使得國內大型企業趨之若鶩。但是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後不久,深度服務上就漸漸出現了水土不服,例如存在價格高昂、流程複雜、定製化開發慢、服務不到位、部署不方便、附加配套捆綁服務導致成本較高等諸多問題。這樣,國外雲的服務劣勢,就給國產雲服務留出了成長的空間。

在內外夾擊的市場競爭中,金蝶多年來的市場積累在國內企業中佔據一定話語權,倒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與國外大型服務商進行對標競爭,金蝶靠的還是“水桶效應”,即通過懂中國企業文化的ERP管理與雲服務雙向發展,並且技術管理變革點上也注意保持變革性和領先性。

響鈴:金蝶的SaaS第一能保持多久?

IDC報告:2017年全年金蝶在SaaS ERM以17.5%的佔有率排名第一

3、規模優勢給了金蝶變革最大的動力

用戶由一個軟件系統遷移到另外一個軟件系統,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成本,這也倒逼著金蝶在技術變革以及市場敏感度方面進行提升。當用戶積累到一定規模時,企業就需要承擔起用戶使用過程中呈現出的一些行業問題。比如,用戶在財務軟件使用過程中對採購、供應鏈、製造等環節的信息一體化需求,由此而推出的EPR管理軟件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金蝶的領頭羊地位與其規模優勢帶來的動力是分不開的,表現在兩方面:第一,出於對用戶的負責而將加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力度;第二,用戶技術為其探討新的經營模式如雲服務、物聯網探索等提供了底氣。

4、進化效應給到金蝶靈敏的嗅覺

越多新業務、新用戶的加入,企業通過AI、大數據等形式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就更精準,對產品良好的理解力以及服務用戶的能力就越強,競爭壁壘就越堅實,這是進化效應給到的企業壯大的良性發展路徑。

進化效應給到了金蝶靈敏的市場嗅覺,以金蝶為例,金蝶擁有百萬企業用戶後,又將積累的經驗與數據運用在大數據、AI、雲計算、SaaS等技術領域。金蝶三次打破舒適區,由Dos到Windows再到ERP,進而轉型到雲服務,再到即將探索的與物聯網等結合的新技術,最終呈現的結果是經營業績持續增長,基於的就是對用戶需求的洞察,以及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

更為重要的是,蟬聯第一後,金蝶並沒有因為在技術和市場佔有率上超越國內外廠商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而是將超越的目光放回到自己身上,希望通過自我進化,更上新臺階。據悉,金蝶將在下月發佈新一代雲產品,這將會給行業帶來什麼樣的新價值?我們或可以拭目以待。

響鈴:金蝶的SaaS第一能保持多久?

IDC報告:2017年全年,金蝶在中國SaaS財務雲市場佔有率為43.56%

金蝶能否繼續保持第一,決定在三個關鍵因素

前一階段,金蝶在SaaS行業競爭中略勝一籌,而未來金蝶能否繼續保持領先,其實是由這三大關鍵因素決定。

1、市場的敏感度及技術的更新是硬實力

根據數據顯示,預計到2019年我國的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中國的企業級服務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產業發展過程中存著幾大痛點:

第一,由於企業使用的辦公軟件並不統一,因而數據信息無法高效整合,從而形成數字孤島。

第二,出於對數據安全的顧慮,還有很多企業擔心上雲的負面影響。

第三,對供應鏈智能化改造需求較高。

這就對軟件應用提供商提出了要求,2B的市場中,軟件應用歸根到底比拼的還是技術以及市場營銷能力。1999年就提出數字化轉型的金蝶,市場敏感度還可以。因而,其主要在產品技術研發和底層生態兩方面都下工夫,比如在合適的節點迅速將第一個Windows財務軟件、AI、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到產品和業務。

2、軟件的服務力是根本

軟件的這種根本性服務力主要體現在服務群體的數量、級別、服務流程中的過程管理(如售後服務)以及軟件服務的內外部支持環境等方面。

例如,金蝶的服務客戶在質上及級別上已經進行了升級,所對標的企業不再是用友這樣單純的企業管理軟件,而是同樣聚焦於大數據和雲計算的IT巨頭;並且,擁有460多項自主研發專利,這與金蝶對產品研發的重視程度有關,根據去年財報披露,金蝶一年投入集團收入15%左右在產品研究上。

3、SaaS背後的文化基因是隱形“殺手鐧”

國外雲服務商最大的失敗在於難與中國的企業文化融合,進而制約了其深度推廣進程。SaaS背後的文化基因對於企業在行業競爭力培育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兩點:

第一,軟件應用供應商自身的企業文化,對於規範技術開發與更新、產品服務以及營銷模式選擇都有深遠影響。比如徐少春砸電腦、砸服務器、砸辦公室等行為,體現的也是金蝶這種“不講究求變革”決心,這種方式帶有深刻的人格魅力,效果雖不能一蹴而就,但在關鍵的時候有加分作用,很多時候也決定著企業及項目的前景。

第二,由於SaaS對接的是企業的財務及管理系統,這就客觀上要求軟件供應方要懂得中國企業的管理之道,才能在市場變革中保持這種敏銳性。比如蘋果公司最大的優勢在於對用戶心裡的洞察,從而做到了引領趨勢,二者是同樣的道理。

截至2017年底,國內已有實有企業數量3033萬戶,其中中小微企業佔比99%以上,小微企業的上雲的市場空間不言而喻。藉助飛輪效應,金蝶雲服務能力將不斷增長,而在技術、市場運營以及內外部正向的支持環境下,金蝶的整體發展勢頭強勁。只是這第一的位置能保持多久,我們就用時間來驗證吧。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始人;

4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5《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

6鈦媒體、界面、虎嗅等近80家專欄作者;

7“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8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