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風 正黨風 鑄作風

家是社會最基本元素,是人生啟蒙之所,家風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經營千萬個“小家”,才能凝聚成一個“大家”,良好的家風能夠提高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甚至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把好的家風傳承好,意義重大。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孩子思想啟蒙的第一個課堂,是引導孩子邁向人生的第一個舞臺,父母是孩子啟蒙教師,是引導孩子走上什麼道路的關鍵所在。父母的言談舉止,就是家風的風向標,如果父母能夠潔身自好,談吐優雅、行為端正就能在孩子的心目中就能形成正確的榜樣,這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成大事者往往有良好的家風傳承,例如:古有“孟母三遷”典故,為了給孩子最好的學習環境,孟子的母親搬了幾次家,最後,孟子成了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現有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焦裕祿有“帶頭艱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進看齊,生活條件跟差的比”等家風家訓,成為兒女們誠心秉持的人生信條,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點贊。只有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整個社會文明進步,中華民族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如果沒有良好的家風,社會風氣死氣成成,老無所養、老無所養,子女教育缺失,兄弟反目成仇等等家風不正之風盛行,就是導致家庭不和睦,社會風尚缺失,國家文化落後等等負面影響。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一個國家治理的好,首先要從家庭開始,國家是千萬個家庭組成的,只有每個部件都治理好了,整個國家才能治理周到,國家也就才能昌盛發達。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幸福的家庭,構築幸福家庭離不開好的家教,好的家教離不開好的家風。“好家風”能散發強大的“魔力”,它蘊含在日常言談舉止中的傳導,充滿溫情和智慧。家風的傳承有時候是一種無形的意識形態,不經意間影響著後輩,教導他們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正直、友善、勇敢的人。有時,家風傳承又有著“有形”魅力,歷來有許多優秀的家風作品和典型案例傳世,例如: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諸葛亮的《誡子書》等家規名篇。這些,都是家風的傳世之寶,值得後人學習、借鑑和傳承,對中華文明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家庭既是生活之所,更是修身之所,家是溫暖的港灣,是遊子思鄉的情愫。倡導樹立良好家風,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要求我們做到慎獨、慎初、慎微,讓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同時也是德行的傳承,家風,不僅影響到作風,更是關係黨風、政風、民風的根本風氣。家庭是社會道德的縮影,是生活準則制定和執行的最小單位,家教塑造著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素養、為人處世及生活習慣。十八大以來,隨著反腐持續深入開展,不斷出現家庭式的腐敗案例,有些黨員幹部沒有嚴格要求自己,黨性不斷弱化,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家庭教育不斷鬆懈,更不要談家風教育了。有些黨員官職越高就越容易腐敗,腐敗的程度越深,只想以權謀私,為親人、為友人提供便利,超出原則,絲毫不知收斂,形成了不好的家風、作風,是典型的反面教材。最終的結果只有“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成為全民公敵。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正,則政風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好家風能尚儉拒奢、謹守本真,是家國情懷。千萬個家庭的好家風,將共同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貴州黔東南州榕江縣朗洞鎮 吳東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