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

lierenhuichang


五代十國,從黃巢起義開始。

黃巢部將朱溫投降唐朝,幫助唐僖宗滅掉黃巢起義,晉封梁王。907年,滅掉唐朝神器,五代十國開始。

梁朝,經歷朱溫,朱友硅,朱友貞。

李克用和主要是死對頭,他的兒子李存勖接過三支箭,滅掉燕,滅掉岐,滅掉後梁,建立後唐。

五代十國,十國不對,最起碼還有劉仁恭的燕和李茂貞的岐。

李存勖還滅了前蜀,如果他不半途而廢,就沒有趙匡胤啥事情了。

李存勖超額完成老爸的任務,就飄飄然了,然後,然後國家就滅亡了。

他之後,後唐還有李嗣源,李從珂,李從厚。

接著就是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滅了後唐。

其實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關係很近的。

後晉,經歷石敬瑭,石重貴。

後漢,劉知遠,劉承佑。

後周,郭威,柴榮,柴宗訓。

接著就是趙匡胤,老趙的宋朝300多年了。

這裡說一下,現在的太原不是當時的龍城,宋太宗為什麼要毀了龍城太原城呢?

因為,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劉崇,這些皇帝都是在太原的。

還有唐朝的起家,當時叫晉陽。

所以太原叫龍城,龍城被毀的有多徹底,大概好像在現在太原西南,具體是哪?還沒有找到!


勾勒歷史的世界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要把派系捋一捋:誰是誰的誰的"大哥"、誰是體制內誰是體制外、誰是跳槽的。

五代十國上啟唐朝下承宋朝,必然有很多因果聯繫。1梁朝。唐朝末年出了一個大反派-黃巢,可是他功力不到家被政府軍圍剿而失敗,他下面有個小弟叫朱溫跳槽到了政府軍把個《厚黑學》練到了第九層,打敗各路高手,最後取代"唐朝公司"建立了"梁朝公司",其中還開了很多分公司,而他的義子高季興就是南平國的奠基人。


2唐朝(後唐)。有了終極大boss必然要有一個與之相扛的正派組織,這就是後唐了。比起出身來,沙陀李克用可算是最純了(相比較而言),沙陀騎兵驍勇善戰,李唐王朝就借用他們的力量內地叛亂勢力,藩鎮造反、龐勳起義、黃巢起義他們參與了太多的戰鬥,他們業績很突出,因此他們世襲陰山都督、代北招討(山西北部,內蒙寧夏一代),後來他們以太原根據地而與朱溫爭奪天下。

話說朱溫和李克用都是剿滅黃巢的功臣怎麼會勢同水火呢?一次慶功宴上,老李喝大了就嘲笑起朱溫來,笑他是跳槽過來的,說的老朱"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一把火燒了驛站老李手下被幹掉大部,而老李也是命不該絕,這樑子就結下了。


3後晉。唐明宗李嗣源有個能幹的女婿叫石敬瑭,為老丈人立下汗馬功勞,偏偏小舅子即位後對這位姐夫不放心終於逼得姐夫佔據太原造反,並向契丹借兵,滅掉了後唐。(前面都是沙陀族喲)


4後漢。石敬瑭起事太倉促,根基不足還是靠著好兄弟劉知遠的大力支持才勉強維持。待到石重貴即位就不想對契丹做孫子了,結果戰敗亡國。契丹到了漢地一味地"打草谷"(搶劫),而河東節度使便以此為號召復國成功。


5後周。劉知遠在位兩年就死了,小皇帝即位後要清除四位顧命大臣,還是郭威消息靈通,老早就到邊關抵禦契丹了,小皇帝把郭威的家人殺個乾淨,而郭威就此回師殺了小皇帝取而代之。此前鎮守太原的劉知遠的堂弟劉崇靠著契丹的支持得以佔據著山西北部一代,這就是北漢了。(楊家將就屬於北漢喲)


太長了,南部長江流域待續


持刀而立的漢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得了解一下五代十國的起源和這個時代是什麼因素所造就的?在唐朝後期,經過安史之亂之後,中央對地方的管控能力逐漸減弱,使得本來只能掌管軍權的地方節度使開始過問民政,成為了一地的軍政長官,當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也就成為了我們所說的軍閥和土皇帝

雖然皇帝的威權和掌控能力變弱,但是對於皇帝平時的一些調令,地方節度使們還是要聽從的,因為這時候的唐朝雖然勢微但仍然保有其正統,在民眾們心裡他們還是大唐的子民,他們內心仍懷念著曾經的盛世大唐,所以地方節度使雖然不需要經過皇帝的同意也能成為節度使,但為了身份的正統仍需要皇帝的冊封才能保持身份的穩定



正是因為這些節度使的擁兵自重,才導致了後面的五代十國混亂、割據不堪的局面,這是混亂的根源,接下來我們要講一個人,正是因為這個人,才拉開了五代十國的序幕

這個人叫朱溫,是黃巢手下的一名大將,出身平凡卻屢立戰功從而獲得了黃巢的青睞,當時王仙芝和黃巢的起義席捲唐庭,使得唐朝廷的地位岌岌可危,正是風雨飄搖之時


在一次作戰當中,黃巢手下的另一員大將因嫉妒朱溫的戰功,在朱溫有難之時而不去營救,從而導致了朱溫倒戈投入了唐營,在接受朱溫的投降之後,皇帝非常的開心的給朱溫封賞了高官厚祿以示佳獎

後面的朱溫戰績輝煌,利用皇權慢慢的強大了起來,直至最終平息了黃巢等人的起義,又立下了各種戰功,成為了當時唐朝庭的重將,同時掌控住了的皇帝,時間久了,皇帝換了,朱溫越來越不滿足,最後面他決定要篡位,自己當皇帝

於是他挾持了唐朝的皇帝,並把他身邊的人都殺光,逼迫唐皇帝禪位於他,建立了後梁,如此徹底的拉開了五代十國的序幕,但是當時並不只後梁一個國家,還有其他很多割據一地的節度使自建一國、自封為王。只因後梁取代了唐朝的中原國土,居眾國之中,屬中央政權,所以被歷史學家稱為一個朝代,五代中的第一代


而後又經歷了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個中央政權,合稱為五代,五代只是當時的五個比較強大的政權,因其無力一統全國,所以我們可以將其看成五個比較龐大的藩鎮,這五個藩鎮旁邊又有其他眾多的小藩鎮,這些小藩鎮有些以五代為宗主國,有些自立為帝、而實力又不足,我們把其中十個影響力比較大,實力比較強的稱為十國

五代十國時期的中國,長期處於分裂,無法統一,各自為政又相互攻伐,使得百姓民不聊生,紛紛北逃,正是因為這些北逃的漢人,為契丹(遼)這個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崛起強大做出了很多的貢獻,正因為契丹的崛起,導致五代後期的中央政權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甚至後面的後晉開國皇帝石敬塘為了順利的滅掉後唐當上皇帝,開始從契丹借兵,而將燕雲十六州貢獻給了契丹,自稱兒皇帝,也因為石敬瑭的舉動使得後來的宋朝飽受北方的威脅



後面後周建立,經過第二代皇帝郭榮(也稱柴榮)的努力,多數割據的政權也漸漸的被中央掌控,正當後周鼎盛、大有一派一統中華之勢的時候,後周的二代皇帝郭榮病了,從此之後就是一病不起,在去世之前,他把他七歲的兒子交給了趙匡胤,讓他代掌國政好好看顧自己的兒子

後面就發生了我們熟知的陳橋兵變,趙匡胤當上了皇帝,接下了周世宗未完成的大業,一舉結束了當時延續54年之久的五代十國,完成了統一的大業,也正因為趙匡胤深深的知道了節度使制度所帶來的弊亂,所以他才制定了一直被後世所詬病的“重文輕武”的制度,以文官來壓制地方的節度使和武使,使得地方武將無法叛亂,在抑制武將權力的時候,也造就了宋朝從開國到滅亡都沒有一個武將叛亂的局面



所以我們看待宋朝重文輕武的現象時,不能片面的去看待,而是要從更深的局面去看待它所出現的原因和作用


孤客生


公元907到公元960年,短短五十餘年,前承唐朝後啟宋朝,歷史上稱為五代。

除了五代以外南方還有其他十個小政權:前蜀、後蜀、吳、吳越、南唐、閩、楚、南漢、南平和北漢。

這些南北對峙的政權,統稱為“五代十國”。

五代可以用幾個關鍵詞來記憶

1. 後梁:朱李對峙

朱溫篡唐建立後梁,他的死對頭原唐朝晉王李克用一直與他作對。

2. 後唐:寵信戲子

李克用去世後,他兒子李存勖滅掉了後梁建立了後唐。李存勖特別喜歡唱戲,經常自己穿著戲服和伶人一起表演,甚至還講寵信的伶人加官進爵。

3. 後晉:認賊做父

石敬瑭起兵反後唐,為了得到契丹人的支持,他不僅將幽雲十六州送給契丹,還認了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做“父皇帝”。最後滅掉後唐,建立了後晉。但是後晉最終還是被契丹人所滅。

4. 後漢:後漢滅遼

契丹人在中原的暴行激起了百姓的反抗,原後晉將領劉知遠趁機收復中原建立了後漢政權。

5. 後周:螳螂黃雀

後漢建立僅僅四年,就被郭威及其養子柴榮所滅建立了後周,柴榮死後幼子年少,被後周將領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從此徹底結束了五代的紛爭。

與此同時,南方的十個小政權統稱十國,具體不細說了,可以參考下圖。


司馬看日本


五代是指唐亡至北宋建立前,雄踞中原的五個朝代。依次為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

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後梁,後唐建國。後唐一度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時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收復中原。郭威反叛後漢建後周,周世宗柴榮苦心經營志在天下,但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不幸病亡。960年,後周被趙匡胤篡位建立宋朝,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是指在同時期盤踞在五代周邊主要在江南的十個地方割據勢力。自891年始,江南地區初期以吳國最強,而後被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國與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南楚與南漢等佔據。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最後敗於後周。蜀地有南平、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後奢靡而亡。北漢是十國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國,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祟所建。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相繼掃蕩群雄,最後於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 公元878年,黃巢起義爆發,加速了唐王朝的毀滅。至907年,梁王朱全忠,後改名朱溫,廢唐哀帝建立後梁。五代拉開了序幕。

但是朱溫稱帝后沒有好好想著怎麼治理國家,而是想著天天參加“非誠勿擾”,可是24個佳人哪夠選的,所以蒐羅天下美女成了朱溫的第一要務,老子英雄兒好漢,其子朱友珪色膽包天,912年,殺了朱溫自立為帝,不管是父皇的女人還是自己的女人全都一勺燴了。

不久,其弟朱友貞實在看不慣哥哥的所作所為,幹掉了朱友珪。可伶的朱友珪一年的皇帝都沒當全乎,估計也沒睡過幾個女人。正當朱家父子互相殘殺之際,北方的又一大勢力晉國開始發展壯大,第一代晉王李克用可算是大唐的死忠粉,他決定要推翻梁朝,光復盛唐。可惜李克用已經衰老且多病,心有餘力不足啊!只好把希望寄託在兒子李存勖的身上。

李存勖果然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官二代,擴張疆土誅殺叛賊,923年稱帝,是為後唐。同年12月,滅梁。“王師北定中原日,終於可以告乃翁”。可是李存勖此時卻特麼說了一句,“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建國後開始寵信戲子,時不時的自己也扮上,唱一唱霸王別姬啥的。後被義兄李嗣源背叛,身死國滅,為天下所恥笑。雖然此李家非彼盛唐的李家,但是這弒父殺弟的傳統還真是一脈相傳下來了。 果然,李嗣源次子又叛變要奪老爹的位子,不過沒成功。傷心過度的李嗣源不久於人世,傳位於三子李從厚。然而同樣的戲碼又反覆上演了,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又殺了李從厚。並且還要殺幫他篡位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

石敬瑭可不是軟柿子,立馬去找了“乾爹”遼太宗耶律德光,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交換,引契丹軍南下滅了李從珂。唐亡,李從珂自焚而死。石敬瑭也得以當了一把開國皇帝,936年,後晉建立,定都汴梁。

沒過幾年,石敬瑭嗝屁。兒子石重貴繼位,不服契丹狗當自己的“太上皇”,可是自己又幹不過耶律德光,不久遼大舉南下滅了晉。對了,你是不是想到了《天龍八部》裡的遼國南院大王蕭峰呢?不會是他帶兵滅了後晉吧?當然不是,蕭峰確有其人,但是是在遼道宗耶律洪基時期的,晚了一百多年。與此同時,原晉國大將劉知遠在晉陽起兵,948年初稱帝,是為後漢。不過不到一年劉知遠就因為長子夭亡而病重一命嗚呼。 繼位的太子劉承佑也是個傻缺,不服託孤重臣郭威等的輔佐,意欲殺了這班老臣。郭威先下手為強,幹掉了劉承佑,另立劉鷙為帝,隨即率軍背上抗擊契丹,在途經檀州時,被部下“黃袍加身”,我擦,怎麼隱約感覺好像搶了誰的戲碼? 951年,郭威即位建元,國號周,史稱後周,五代最後一個朝代。

他生性節儉、虛心納諫、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區的經濟、政治形勢漸漸趨向好轉。顯德元年(954年),郭威因病駕崩,年五十一。因為無子,傳位於養子柴榮,對,就是《水滸傳》中小旋風柴進的祖上。柴榮可算是一代雄主,力挫北漢,三徵南唐,北伐遼國,西克後蜀,很有點一統天下之志。尤其是燕雲十六州,在已經拿下三州後,不幸中途病倒,無奈之下託孤與殿前都點檢、掌管禁軍的趙匡胤,並叮囑他要輔佐幼主繼續北伐。 然而,同樣的戲碼也再次上演了。

趙匡胤率軍北上抗敵,行至陳橋驛,大家都知道的大事兒發生了。960年,趙匡胤返回汴梁,迫使周恭帝柴宗訓退位,宋朝建立。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結束了五代十國勉強算70年的大分裂時期。

從客觀上來說,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存續也不超過一百年,但是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還是蠻深遠的。是庶族地主階級開始正式走向政治前臺的時代。尤其對於趙宋乃至於後世中國版圖和外交的影響非常深遠。並且在這一時代,科技,詩詞,繪畫、制瓷進入一個巔峰時期,為大宋的商品經濟文明奠定了基礎,然而這一時代也是一個極其混亂的時期,戰爭頻繁。由於北方內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

自漢至五代千餘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直屬版圖的越南地區,公元939年,吳權自中國五代南漢政權獨立,在越南獨立建國。至1392年,高麗亡,李成桂自立。明太祖朱元璋定其國號為朝鮮。並將鴨綠江以東地方賜於李成桂,李朝朝鮮獨立。


翠彧軒


梳理五代十國的歷史,要首先把“五代十國”這個歷史特定名詞搞清楚。

同樣都是10世紀初期到後期在中國各地存在過的15個獨立政權,什麼北方的叫“五代”,南方的就叫“十國”?

這裡就有以北方為“中原正統”的歷史觀。

位於北方的“五代”:分別是指從907年唐朝滅亡後,中原依次更替出現的五個政權,分別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將其稱為“五代”後:這5個政權之間就有了一個相互傳承的關係,即,後唐滅後梁而立、後晉滅後唐而立……依次類推。

直至960年,後周的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取代了柴氏的後周建立北宋後,中國重新成為一個相對統一的王朝。


宋朝立國後,就把從907年至960年之間的這段歷史整理出來了,是舊《五代史》;後來,歐陽修又重新寫了《新五代史》。

宋朝之所以稱其為五代,內在的含義就是,趙宋王朝是上承李唐王朝的,從而賦予其政權以內在的合法性。

能夠解這一點,就能夠比較清楚地梳理出這段歷史了。


而南方的“十國”:是中原集權政權瓦解後,南方及西南一帶失去有效控制而王朝林立。

在史學上,把從902年楊行密建立南吳,到979年北漢被北宋滅掉的這段時間,稱之為十國。

雖然十國之間也有傳承替代,如南吳就被南唐取代,但它們都不能被視為正統,不能有“代”這樣的法理性傳承。

宋朝修史把“五代”定義為中原正統統治的傳承後,事實上就從法理上剝奪了“十國”政權存在的合法性,宋朝的南征北伐、一統天下也就有了正義性。


如此一來,五代十國,就不簡單是個特有的歷史名詞了,它有這樣更深的一層意思在裡面。

我們後人讀史,是要用心體會這些名稱背後的歷史觀的。


風談天下


五代十國前面是唐朝後面是宋朝,簡言之就是從一個統一轉換為另一個統一。那麼這個五代十國就是個過渡期,這種時候總是戰火紛飛的。



五代十國時期,皇帝就像走馬燈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蘇軾寫到:五代八性,十有二君,以人為嬉,以殺為儇。



這種黑暗時代卻孕育了一個後來把宇宙乾坤翻轉了一百八十度的君主,他就是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



從公元907年到959年,短短的五十多年裡,更換了五個朝代、八姓帝王、十二位君主,確切的說應該是有十三位君主,這第十三位正是趙匡胤。趙匡胤的宋朝為什麼沒有變成下一個亂世,這就是趙匡胤的過人之處了。



先來說說五代十國形成的原因,這要從安史之亂說起。唐朝致命的一點就是讓邊緣軍官擁有太多權利,一個侯爵在地區,萬全自治,什麼都是地方說了算,這自然便會把地方養肥,慢慢的壯大,以至於可以和中央抗衡,所以安史之亂爆發了。之後唐朝苟延殘喘的活了一百多年,終於還是敵不過藩鎮割據。



進入五代十國,君主們把人當玩意兒,把殺人當成快樂。之後的趙匡胤,雖然也是出身軍閥(趙匡胤武藝了得,後來的太祖長拳就是他發明的),他很清楚,如果沿著老路繼續走下去,肯定又會被拉下臺,所以陳橋兵變當上皇帝之後,他趁熱打鐵,來了個杯酒釋兵權,把武將們的兵權全部交於中央管理。杯酒釋兵權是這樣的:趙匡胤邀請他的武將哥們一起喝酒,喝酒之後說皇帝這個位置不好做,誰都想要,說到這,一夥子武將全部跪下了,說他們怎麼會惦記自己鐵哥們的皇位呢?趙匡胤回到,你們當然不會,我也不會懷疑你們,但是你們手下這群兵就不一定了,要知道當時趙匡胤的皇位就是被手下的士兵強行黃袍加身才當上帝王的。



所以,兵權方面“釋”得很成功。於是呢,宋朝開始“重文輕武”的第一步。


60秒觀世界


小編最近在寫五代十國背景的小說《蜀山風雲錄》,期間收集了不少資料,可以從資料歸納的角度談一談,如何釐清這段歷史。

時間座標:唐末

簡單來說,五代十國可以看做是唐朝的延續,這段歷史時期,很多制度都是沿用唐朝的。

因為亂世嘛,成天打來打去,根本沒有時間搞建設,建立新制度,所以五代十國這段時間,在歷史上又有個叫法是“殘唐”。

殘唐的這些割據軍閥中,有不少唐粉,比如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比如南唐開國皇帝李璟

怎麼亂起來的?

一個朝代要亂起來,簡單來說,是朝廷失去了三項控制權:

  • 政治,用什麼方式管理國家,如何用人,如何保證執行。
  • 軍事,保障國家穩定。
  • 經濟,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金融)。

每個朝代,朝廷是怎樣失去這三項東西的控制權的,其過程細節不盡相同。

那麼,大唐是如何變殘唐的?

武周時代,開始失去經濟控制權。

所謂武周時代,就是武則天統治時期。這段時期,國家安定了,經濟復甦了,是時候刮分利益了。很多人會以為朝代剛建立,論功行賞是刮分,說實在,朝代開創初期,除了地,還真沒啥東西可以刮分的。畢竟剛打過仗,生產早就荒廢了。

武周時期,朝廷漸漸失去經濟控制權主要是因為金融泡沫的產生——借貸。雖然唐朝有法律規定的借貸利息是10%,但中間層層放貸盤剝,利益盤根錯節,這個利息到唐末已經高達100%。

在封建時期,主要實體經濟是農業,所以老百姓借錢還不出,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土地兼併,成為佃戶,為地主幹活。

安史之亂,開始失去軍事控制權。

安史之亂前是開元盛世,在此期間,唐玄宗幹了件事,取消了府兵制,改募兵制。就此開啟私人武裝的潘多拉之盒。

一開始招兵買馬都是需要經過朝廷允許的,安史之亂後,漸漸地,各地藩鎮開始不把朝廷的允許當回事,並把藩鎮搞成了世襲,這就是割據的基礎。

黃巢起義,徹底失去政治控制權。

黃巢起義是開啟五代割據的序幕。大家都知道,黃巢科舉落榜的事兒。

唐末科舉基本成了擺設,早期科舉很多流程是公開的,很難暗箱操作,後來逐漸被權貴把持。當時非常有名氣的大才子大詩人李商隱,都是被潛規則了好幾次才中進士,更別說寒門士子了。

這段時間,國家的政策和用人,完全是淪為了世家門閥的私器。亂世終於開啟。

藩鎮割據

通常我們看朝代,最直觀的就是看地盤。所以五代和十國可以分地盤看。

五代,就是中原地區更迭的五個朝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十國,主要指長江流域以南+川蜀地區割據政權,這些割據政權或是稱帝,或是向中原王朝臣服。

除了中原、南方、川蜀,還有一些零星的小割據地盤,因為割據期太短,就沒有算進去。

就當時情況來看,北方的五代,軍事力量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南方的十國,經濟力量強。所以,五代十國期間,天下局勢,還是以中原為主導。

至於,正兒八經的政治,這種高級玩意兒,到了後周柴榮才開始有全面的政治意識,五代初期後梁朱溫有政治意識,但和柴榮比起來,還是差了很遠。

以五代為主的割據可以分為三個大時段。

晉梁爭霸(公元907-936)

其實晉梁爭霸早在黃巢起義時就開始了,就是朱溫和李克用掐架。

後來朱溫弒帝篡位,建梁(史稱後梁),當時的李克用還是晉王,以討伐名義,召集各地藩鎮討伐朱溫。也是正式開啟晉梁爭戰。最終,後梁被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所滅,李存勖立唐(史稱後唐)。

後晉侍遼(公元937-950)

這段時間主要是石敬瑭,以向契丹稱臣,割讓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引契丹大軍入中原,滅唐立晉(史稱後晉)。石敬瑭死後,其侄子石重貴繼位,爆發晉遼大戰,導致滅國。

之後,契丹無力入主中原,退兵歸國,劉知遠乘機入主中原立漢(史稱後漢),後漢僅存在了3年。

後周逐鹿(公元951-960)

後漢被郭威所滅後,立周(史稱後周)。

郭威和其養子柴榮,並非單純的軍閥,都具備了文治武功的眼光,特別是柴榮,對政治、經濟、軍事都做了一系列革新,為宋朝統一中原和南方奠定了基礎。


姞雪心


這個簡單,說完你就懂了。

五代十國,是唐和宋之間的一個時期,從907年到960年,不長。

五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實際上就是軍閥混戰。

唐朝亡了是因為藩鎮割據,地方上的節度使權力太大了又有行政權又又兵權,等到安史之亂平定了,唐朝中央政府實際上已經無力壓制各個藩鎮了,藩鎮就是軍閥一樣的地方政府。

再加上黃巢一折騰,唐朝徹底退場。而之後的五代就是軍力強盛的軍閥佔領中原地區成為最強的朝廷為五代,地方偏遠地區實際上割據建國稱為十國。


一,取代唐朝的是朱溫,他武力叛亂建立了後梁。

二,雖然朱溫當了皇帝,但是西北有個猛人李克用,手下兵強馬壯,但是他死也沒能幹掉後梁,他兒子是個人才,我們上高中的時候學的古文《伶官傳序》說的就是他,這人叫李存勖,他滅了後梁建立了後唐。

三,然而好景不長,老李手下有個叫石敬塘的傢伙野心不小,也想當老大,但是他手底下兵不行,於是他認契丹人做爸爸,把燕雲十六州送給了契丹人,契丹人派兵支援他,於是他幹掉了後唐,建立了後晉。

四,結果契丹人來了就不走了,順手把後晉給滅了,建立了遼,太原有個劉知遠看到中原都被契丹人佔領了直接稱帝了,建立了後漢收復中原。

五,有個叫郭威的能力出眾,手下兵將也多,在後漢朝廷打工,可能是也想噹噹老大看看,於是他反了,建立了後周,他死了之後傳位給了養子柴榮,這個柴榮可是厲害四出出擊幾乎是百戰百勝,正勵精圖治一統天下的時候死了,留下了孤兒寡母。

看著宮裡的孤兒寡母,手握大軍的趙匡胤坐不住了,於是陳橋兵變(點檢何以負周世宗!),宋朝建立了,老趙拿著老柴留下的家底統一天下。



就這麼簡單,其實五代十國就是各地軍閥仗著兵強馬壯不斷建立政權搶地盤的過程,五代就是最強的五個中央政府,十國就是地方割據的自治政府。

我們熟悉的南唐後主李煜就是十國中南唐的君主。

後唐的莊宗李存勖就是我們高中教材古文《伶官傳序》的反面帝王教材。

那句“十四萬人其卸甲,更無一人是男兒”,就是十國之一後蜀亡國時王妃花蕊夫人所做。

國產動漫畫江湖之不良人就是五代十國時期。


歷史區的哈士奇


五代十國,主要是提綱挈領,按照核心地域~華北-中原地區和其他地區來進行記憶,其中中原地區是五代的斷代標準,十國是分離出去的地方政權

核心的五代歷史又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前20年,其核心是後梁-後唐矛盾,二者的矛盾起源於唐末的李克用集團和朱溫集團的矛盾,李克用本來是沙坨族的地方軍閥,但是偶然的機遇,其在逃離朱溫的追殺以後,被唐朝中央冊封為河東郡王,自此獲得今天山西南部地區作為根據地,同時其被正式確認我唐朝皇族,名字加入玉牒,理論上是正統的唐朝皇室(和劉備自稱皇叔差不多,朝廷認證),其政治資本大大增加

朱溫在黃巢起義失敗以後,趁機攻打獲得了整個交通要道,中原地區,和李克用集團有不可避免的矛盾

第一階段的矛盾以李存勖剿滅後梁集團,統一華北而告終

第二階段主要是李存勖覆滅後的混亂時期,其最重要的歷史事實是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這個階段中原反覆易手,一直到郭威的後周建立算告終

第三階段則是郭威建立後周開始的統一階段,主要包括郭威,柴榮振興後周,大力發展經濟生產和軍事力量,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少數有作為的君主,其收復了燕雲十六州的關南7州,但是最後攻略其核心的幽州的時候不幸病逝,幼子被趙匡胤取代,趙匡胤建立宋朝,最後統一中國本部十八省絕大多數地區(不包括原隸屬唐的雲南,貴州,越南地區和燕雲十六州當中部分地區)

十國則主要是偏遠的舊唐藩鎮改一下招牌的產物,包括南吳,南唐,前蜀,後蜀,北漢,南漢,吳越,南平,後燕和閩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