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十年,如今我們的塑膠袋使用情況怎樣了?

滿臉絡腮鬍的小怪獸


“買塑料袋花的錢真不少。”

2007年底,《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規定,從2008年6月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並將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此後,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內的塑料購物袋均明碼標價,單獨收費。

  10年過去了,“限塑令”效果如何呢?記者走訪市場瞭解到,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一次性塑料製品仍隨處可見,塑料袋在超市、餐飲和農貿市場上依然使用頻繁,電商、快遞、外賣中的塑料包裝用量快速上升。有市民表示,塑料袋一直還在用,只是“限塑令”前塑料袋免費,現在要花錢買塑料袋。“十年來,買塑料袋花的錢還真不少!”

  大多市民不吝於多花兩三角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在大型商場、超市,限塑令能夠得到較好執行,但自帶購物袋、不使用塑料袋的顧客仍是少數,大多數人不吝於多花兩三角錢買塑料袋購物。而在菜市場、臨街小商鋪、街邊小攤點等“限塑令”的死角,超薄塑料袋仍是“零成本”使用。在很多農貿市場上,記者發現小攤販仍免費為消費者提供塑料袋。

  一家賣水果的老闆對記者說,“我們這種小攤子,到處都是,如果加收塑料袋的費用,估計顧客扭頭就走。為了爭取顧客,都是免費,而且塑料袋子的質量還要好一點的。”他說,每天要消費掉幾十個塑料袋。

  在車站旁的一個小早餐店,塑料袋同樣是不要錢隨便用。由於塑料袋質量很差,記者看到一位顧客打包一隻粽子用了3個袋子,另外一碗粥使用了2個塑料袋。而在旁邊的垃圾桶裡,滿滿一桶是用過的塑料袋。

不少超市內塑料袋依舊使用頻繁

  消費者坦言不習慣備購物袋

  對此,前段時間,相關機構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2.4%的受訪者感覺人們的“限塑”意識比以前有所提高,37.6%的受訪者認為沒有提高。在減少塑料袋的使用上,77.0%的受訪者坦言自己的行動跟不上意識。落實“限塑令”,68.9%的受訪者希望監管部門真抓嚴管,40.6%的受訪者呼籲人們養成自備購物袋的好習慣。

  其實,“限塑令”剛出臺那段時間,很多商場和超市都對塑料袋收費。人們也更多地認識到了塑料製品對環境的汙染。身邊很多家庭塑料袋二次利用的習慣就是那時候養成的。然而,隨著政策出臺的熱度過去,人們的“限塑”意識在慢慢變弱,“買購物袋通常都只花幾角錢,感覺不痛不癢,很多人後來乾脆不自備購物袋了”。而且有的人對塑料製品帶來的危害不是很瞭解,對於“限塑”就沒那麼重視,這導致“限塑令”落實得不夠好。

  商家沒動力減少使用塑料袋

  另外,有環保人士表示,“限塑令”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價格槓桿提高大眾環保意識,而10年來,物價增長數倍,塑料袋仍很便宜,這種價格並沒有發揮到槓桿的作用。另一方面,多數塑料袋的批發價格每個僅為幾分錢,均遠低於超市、商場收取的費用。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這些商家減少使用塑料袋的動力不足。

  塑料袋用起來方便,暫時還沒有更好的替代品,這也使得“限塑令”難以奏效。與此同時,一次性塑料用品在外賣、網購、快遞行業被廣泛使用,讓“限塑令”面臨新的挑戰。國家郵政局發佈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08年至2016年,我國快遞業消耗塑料袋從82.68億個增至約147億個。據公開數據,國內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2000萬左右,而1單至少使用一個塑料袋。這些產業近年來飛速發展,使得“限塑令”大打折扣。

 文、圖/番禺日報記者 簡錦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