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實的關羽有多厲害?

一個人的歷史


正史裡記載關羽的,最權威的莫過於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在《三國志》的“關張馬黃趙傳第六”中,對於關羽有如下記載:

出生入死,親如兄弟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是河東郡解縣人。劉備在家鄉招集兵馬,關羽和張飛共同為他抵禦外來欺侮。劉備任平原相,以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頭統領軍隊。劉備和他們兩人睡則同床,情誼好像親兄弟一樣兒。


而在大庭廣眾的時候,他們兩個都在劉備身邊整天侍衛站立,追隨劉備到各地去,不怕艱難險阻。劉備殺死徐州刺史車胄之後,命關羽鎮守下邳縣城,代理下邳太守職務,而自己則回到小沛。

義不降曹,各為其主

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劉備投奔袁紹。曹操活捉了關羽回去,拜關羽為偏將軍,給了他特別優厚的禮遇。袁紹派遣大將顏良在白馬進攻東郡太守劉延,曹操派張遼和關羽為先鋒進擊顏良。關羽遠遠望見顏良的旗幟和傘蓋,揚鞭催馬衝入萬軍之中,將顏良斬殺,割下他的首級回來,袁紹手下的眾將沒有人能夠抵擋得住他,從而消解了敵軍對白馬的包圍。曹操立即上表,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起初,曹操認為關羽氣概雄壯,而通過觀察他的神態,發現他沒有長久留下來的意思,便對張遼說:“您試試通過私情瞭解他的想法。”於是張遼來問關羽,關羽感嘆的說道:“我深切感到曹公對我的優厚禮遇,然而我已經接受了劉將軍的大恩,發誓同生共死,不能違背此誓言。我終究不會留在這裡,但我一定要立功報效曹公以後再走。”

張遼把關羽的話告訴了曹操,曹操認為羽很有義氣。等到關羽斬殺顏良後,曹操知道關羽必定要離開,對他重加賞賜。關羽把這些賞賜品全都封存留下,寫信告辭,然後投奔了袁紹軍中的劉備。曹操的左右想去追擊關羽,曹操說:“他也是各為其主,不要追了。”

左膀右臂,蜀漢柱石

關羽跟劉備到劉表那裡。劉表去世,曹操平定荊州,劉備從樊城準備向南渡過長江,另外派關羽乘坐數百艘戰船與他在江陵相會。曹操追到當陽長坂,劉備斜插逃奔漢津,正好與關羽的船隊相遇,便一起到了夏口。

孫權派兵幫助劉備抗拒曹操,曹操撤軍退回。劉備收復荊州長江以南各郡,便封拜立頭功者,任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紮在長江北。劉備向西平定益州,任關羽董督荊州事務。

爭強鬥狠,美髯之名

關羽聽說馬超前來投奔劉備,因為和他不是老相識,便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以和誰相比。諸葛亮知道關羽不喜歡別人超過自己,便回答他說:“馬孟起文武兼備,氣概雄偉壯烈超過常人,是一代豪傑,是彭越一類的人物,可以和張翼德並駕齊驅,然而趕不上你美髯公那樣的超逸絕倫。”

關羽的鬚髯很漂亮,其一直以此為榮,所以諸葛亮這樣稱呼他。關羽看了信之後非常高興,把這封信給賓客看,並說還是諸葛軍師最瞭解我。

刮骨療毒,並非虛言

關羽曾經被流箭所射,正中其左臂,後來傷口雖然痊癒,但每到陰雨的時候,骨頭常常疼痛。醫生說:“這是因為箭頭有毒,毒已經進入骨頭,要在臂上破開個口,颳去骨頭上的毒,然後疼痛才能消除。”

關羽便伸出手臂讓醫生剖開。當時關羽正請部將門宴飲對坐,臂上鮮血淋漓,接血的盤子都裝滿了,而關羽卻仍然割肉烤肉倒酒飲酒,談笑自若。

水淹七軍,物極必反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為漢中王,任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這一年,關羽率領部隊進攻樊城的曹仁,曹操派遣于禁幫助曹仁。秋天,大雨不停,漢水氾濫,于禁所統領的七軍全都被淹。于禁投降關羽,關羽斬殺了曹魏將軍龐德,關羽的聲威震動中原。

曹操與眾人商議把都城從許縣遷走以避開關羽的鋒芒,司馬懿、蔣濟認為關羽得志,孫權必定不願意。可以派人去鼓勵孫權去偷襲關羽的後方,答應割讓出江南之地封給孫權,這樣樊城之圍自然會解除。

內憂外患,孤立無援

曹操接受了這個建議。在此之前,孫權曾經派遣使節為兒子求娶關羽的女兒,關羽辱罵來使不答應婚事,孫權非常憤怒。另外南郡太守糜芳和士仁和關羽不和,關羽曾說:“回來再整治你們”,二人全都心懷恐懼不安。孫權暗地裡引誘糜芳和士仁人投降,二人派人接應孫權。

而在這時曹操派遣徐晃救援曹仁,關羽不能攻克樊城,領兵撤退。孫權已經佔領江陵,把關羽將士的妻子兒女全都俘虜,關羽的軍隊因此潰散。孫權派遣將領迎擊關羽,在臨沮把關羽及其兒子關平斬殺。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魏國人評價

程昱: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級別的猛將。

劉備有英名,關、張皆萬人敵。

劉曄:關羽、張飛勇冠三軍。

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國而為相,關、張勇冠三軍而為將,則不可犯矣。

傅幹:張飛、關羽勇猛又忠義,都是萬人敵。

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

曹丕時代群臣:蜀漢是小國,唯一的名將就是關羽。

蜀小國耳,名將唯羽。

吳國人評價

周瑜: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劉備以梟雄之志,而有關、張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呂蒙:關羽勇猛,不好對付啊。

羽素勇猛,既難為敵,且已據荊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膽勢益盛,未易圖也。

注意在《三國志》裡,“萬人敵”這個修飾詞只給過關羽張飛。

結論

當世一流,蜀漢第一名將。


北門猿


關羽這個人物,屬於爭議極大的那種。喜歡他的人,把他奉若神明。討厭他的人,則把他狠狠摁在地上用力摩擦,試圖證明他是名不副實的“偽名將”。要評價關羽,恐怕一篇論文的長度都說不完啊。所以呢,既然這個問題是“正史上真實的關羽有多厲害?”。我們就從《三國志》原文中幾個關鍵的點來說一說吧。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對關羽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評價。其中之一,是與張飛並列,稱他們為“萬人之敵,為世虎臣。”另外一個,是在樊城戰役之後,關羽“水淹七軍”,被《三國志》讚譽為“威震華夏”。整部《三國志》裡,被說成“威震華夏”的,也只有關羽一個人而已。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生活在西晉時期。雖然父親曾經是蜀國的舊臣,但他實在沒有必要因此就對關羽做“過多美化”。因為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陳壽在對諸葛亮不吝惜讚美的同時,也指出“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算是對諸葛亮指揮作戰能力進行了隱晦的批評。而與關羽的“威震華夏”相比,顯然是對關羽的軍事能力評價最高的。

當然,關羽最大的汙點,可能就是樊城之戰的勝利之後,他被吳國偷襲成功,最後突圍失敗,敗走麥城,遭到擒殺。雖然結局不夠好,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簡單的就否定關羽的一切。之前,關羽確實很少指揮大規模戰役,不過這一次高光表現,也就可以樹立他三國名將的威名了。


除此之外,關羽還是三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真正上陣單挑的將軍之一。大家《三國演義》看得多了,會覺得真實歷史上,雙方打仗也是大將出來單挑的。但那不是事實,因為作為軍隊的指揮官,自己親自上陣殺敵,危險性太大。一旦不幸被殺或者重傷,軍隊的指揮就失靈了。所以,三國時期的實際戰爭中,並沒有多少單挑記錄。

不過,關羽殺顏良確實是真的。不過,不是斬,而是“刺”。在《三國志》原文有記載“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可見,關羽除了指揮戰鬥,本人還確實是一位相當能“打”的武將。上陣殺敵,親自斬殺顏良這個級別的大將,是一項很了不起的記錄。


所以,儘管關羽並不像民間傳說和小說裡面寫的那麼“神”。但實際上,真實歷史上的關羽,也是相當厲害的呢。


豬油鹼


我們現在所知的關羽形象主要是從三國演義中獲得的,誅顏良斬文丑,過五關斬六將 ,忠肝義膽,因為三國演義是文學小說,對關羽的人物形象進行了大量的正面演義,當然了因為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民間就形成了關羽正面形象,再加上作者的文學立場關羽的形象在民間變的更加的立體和豐滿。

三國演義畢竟是文學小說不能當做正史去看待,在正史中關於關羽的記載其實並不多,主要是由陳壽著的《三國志》的“關張馬黃趙傳第六卷”中有所描述。

關羽字雲長,是河東郡解縣人。劉備在家鄉招集兵馬時關羽投靠劉備,然後開始了東征西討的生涯,在劉備鎮壓黃巾,反抗董卓,跟隨曹操大戰袁紹的戰爭中都沒有對於關羽的描述。誅顏良斬文丑的事是孫堅乾的,過五城斬六將是後世演義的。

當然後世對關羽如此的崇敬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第一是:因為他的忠誠,第二是他的武力值,第三:是因為後世統治者的需要樹立一個忠肝義膽的人物形象,

綜上所述:歷史上真正的關羽是一個武力值高並且忠誠的武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