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之韻

普洱茶之韻

  茶,中國的古文化的體現,它的流傳可謂我國飲品中的最早的祖先。那麼普洱茶你知道嗎?您知道它的韻嗎?您又體會它的韻多少?

個人認為認識普洱茶之韻首先要分為二個部分:一是山韻,一是體韻。

  要認識普洱茶的茶性,首先就是要理解和認識其特殊的茶區之韻,也就是常說的“山頭氣”。

  張天福說:凡茶香種種,不外呼品種香、風土香、加工香。

  普洱茶的生茶以風土香,或者叫地域香為主導,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香氣和滋味大致判斷出產的地域:

  思茅的茶口感柔和香氣飽滿但味道稍淡,缺厚重;

  版納的茶口感厚重、稠濃,香氣飄,後味偏苦;

  臨滄的茶香氣高、味道足,但不夠醇和,偏澀。

普洱茶之韻

  雲南省茶區遍及全省,茶區特點有著東南西北各具特色的滋味。山韻就是能代表著各個茶山的特殊氣息及滋味,大家所熟悉的班章,易武,景邁等都有其特殊的香型及韻味特點,有經驗者在可以在某些特點明顯的茶區幹茶裡聞香韻而知茶區,或者在沖泡一剎那揚起的幽浮之香裡感受到山野之韻,但“山韻”並不容易用詞彙表達,雲南茶山眾多,想熟悉一切的山頭韻味並不現實,但作為一名品茶者,一定要學會品其韻,享其韻,先從近年的山頭純料開始,把春茶裡的頭採、二採及秋茶等逐步體驗及品試,找出其香味及滋味特點,最好是自己做了些香味滋味的筆記,一個茶區(山)地把體驗積累,把學在於品在於玩的過程中,自然學有所成,總之,一切都是要靠多接觸多體驗。

  普洱茶除了特有的山頭韻味之外,優質普洱茶還會出現綿長的體韻。對於品飲而言,韻又分為:腔韻、喉韻和身體的意韻,總稱為體韻。體韻,也正是普洱茶與其它茶類的有所區別及其魅力所在。一款能有著令人迷戀的濃濃山韻的普洱茶,就是最能體現出雲南茶的獨特滋味。普洱茶滋味的延伸、難忘、回味、變化、舒暢,,等都可以成為韻的條件,有人認為回甘就已是茶韻,那樣說就過於片面了,茶之體韻,應該是茶滋味在意識中的延伸。體韻,其實也很個人化,感受到的程度與首先是與茶質有關,同時也與品者的身體狀況及認識的層面有關,要理解較為飄渺的體韻,經驗多寡更是一件很重要的前提,所以,普洱茶,要多試多喝多對比。經驗多了,茶之山韻及品者體韻也漸漸清晰。

普洱茶之韻

  正所謂:人無骨,如何立世,茶無韻,豈能有魂。普洱茶的終極追求就是尋茶之韻!暗香厚韻,就是普洱茶的真實寫照。

  韻味是一種較飄眇的感覺,每人的理解不盡相同,但又真實存在。

  普洱茶之韻,寇丹在《茶韻說》裡有這樣一段話:形成韻是需要時間積澱的,是需要千萬人共識確認的。茶韻,在大的方面就是中國的茶和中國的歷史,地方風土,審美標準和個人修養的總和,非指茶的形、色、香、味,指一種精神境界,屬茶外之味。小的方面是人在品飲茶湯之後產生愉悅、空靈,瞬間的迷幻和浮想聯翩的境界,也是茶外之味。因為都是茶賦予的,故為茶韻。

普洱茶之韻

按照他的選美標準就是姿態第一,“選貌選姿,總不如選態第一重要”。但是說了半天,“媚態”到底是什麼,他也只能打個比方說:“媚態之在人身,猶火之有焰,燈之有光,珠貝金銀之有寶色”。普洱茶的韻很難界定,但在品飲實踐中的最直觀體驗就是“生津”,各種不同的上品之茶,有的生津在舌尖,有的在舌面,最佳者連喉部都生津,所謂的喉韻就是指這一點。飲茶生津,有如聽音樂的“餘音繞樑”,看好風景的“山色有無”,與德高學深的長者相處的“如沐春風”之感。當然,生津不能完全概括普洱茶“韻”的感覺。

  茶之韻與新茶之韻不同,新茶之韻較直接,老茶則顯含蓄——當然,有些品飲者把“溼倉味”當成普洱茶的韻,其實是把缺點當成了特點甚至優點了。

   古人說:“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毛主席說“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自嘗一嘗”,品飲普洱茶並不神秘,並不需要先天有什麼神授鬼教,只要不斷的實踐、比較,尤其是跟茶友多交流,慢慢就自然而然領略普洱茶的好處。

普洱茶之韻

   重要的是,剛開始的時候,不要選擇錯了茶,把質次品低的茶品先入為主,作為以後品鑑的標準,好比戴了有色眼鏡,要體會普洱茶的大千世界、豐富多彩就繞彎路了。這也是現在一些茶友,把溼倉老茶作為存儲良好的將來老茶的標準,是自摺好茶身價的。

  要讓普洱茶能喝了健康,以慢喝最為適宜。如太急促或匆匆忙忙的喝,緊張的心緒,無法使茶氣安然的在體內發揮功效。正如氣功功法中最講究的是“以意行氣”匆忙之行為,必然心神不穩定,思想不能集中,無法以意行氣。

   即使茶氣在經絡中起作用,但意識渙散,也無法將茶氣納入經絡之中而運行。如要品出普洱茶氣,以陳化的好普洱茶最為適宜。普洱茶所以能將茶氣沖泡出來,其茶品必須經過長期陳化及發酵,一般以三四十年以上的陳老普洱茶品,才能沖泡出較強烈茶氣來。同時,茶品的質地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來自雲南省內高海拔大茶山中的大葉種老茶樹。

普洱茶之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